针对高中音乐教育尴尬境遇的思考

2016-05-30 08:15陈佳璐
艺术评鉴 2016年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普通高中音乐教育

陈佳璐

摘要:在学习压力日益加重的今天,普通高中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导致了高中音乐教育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遇。本文从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入手,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详细分析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普通高中  音乐教育  尴尬境遇  审美能力

很多人都喜欢音乐,因为它的美妙动听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的思维更加活跃,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喜欢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音乐的价值是以审美价值为核心的,因此对音乐的审美,也就成为了音乐鉴赏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能力。

高中音乐教育的重点在于,通过音乐鉴赏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素养,形成独特的个性,从而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实践起来却很困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高中音乐教育出现了“理想远大,现实渺小 ”,愿望美好,却无法实现的尴尬境遇。

一、高中音乐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尽管高中音乐教材在不断的更新,音乐课程标准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似乎这些改变只是拓展了音乐教育的深度,要求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提出的一些对音乐学习更深层次的要求,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音乐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高中音乐课基本上只是面向高一的全体学生开设,而高二、高三的学生因为高考压力,并没有全面的开设音乐课程。高一的学生每个星期也只有一节音乐课,而大部分的音乐课都被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或是下午,这些时间点往往是学生一天中最为疲劳,学习效率最低的时候。这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就会出现课时不够、内容繁多,所造成的走马观花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最终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了陌生感,和对所学知识的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根本就无法真正深入学习音乐。结果高中音乐教育就会出现希望与要求的过高,但学生实际音乐知识的匮乏的矛盾现象,让高中音乐教育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境遇。

二、高中音乐教育陷入尴尬境遇的原因

(一)没有升学压力,对音乐课不够重视

受到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大部分都是以高考为核心的科目来进行重点学习,除了部分艺术类学生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上。学校也往往把音乐课安排在上午最后一节课或是下午,这些时间点恰恰是学生一天学习中最为疲劳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他们精力不集中,其他科目的学习已经耗尽了他们的精力和脑力,在他们最想休息的时候,却给他们安排了音乐课,可想而知会有怎样的学习效率。再者如果学校举行一些活动,占用了学生的上课时间,一旦有调课的机会,班主任就会把语文、数学、英语等高考必考科目放在首位,而把音乐课放在最后。由此可以看出学校把音乐课放在了什么样的位置。

同样作为监督学生学习的家长,每天都会询问孩子们在校的学习情况,但他们大多关心的都是语文、数学、英语等高考必考科目的学习情况,家长一旦得知自己的孩子在学习哪一门功课遇到困难时,就会立刻给他们报补习班,进行课外辅导。而很少会听到有哪一位家长关心孩子们音乐课的学习情况,因为在他们眼中,孩子们在家里听歌可能都成为了浪费时间的“奢侈品”,就更别奢求他们能让孩子利用课外时间来学习音乐。

其实,学校和家长的做法在潜移默化中也影响了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很多学生愿意上音乐课,往往不再是因为他们单纯的喜欢音乐,或是愿意学习一些音乐知识来充实自己,而更多的是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音乐课成了一种用来缓解学习压力的途径。当然,音乐的确有缓解压力的作用,但作为一门课程,它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所以,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身,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本就没有把音乐课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正所谓,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不可能会有好的结果。

(二)前期对基础知识的欠缺

相对高中生而言,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小,因此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学习钢琴、古筝等乐器。而作为家长当然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他们非常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课余时间多學习一些特长,让他们全面发展,变成多才多艺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相对简单,尤其是小学的教材,儿歌居多,因此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大多采用教唱的方式进行教学。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靠高频率的演唱和弹奏来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最终达到演唱的效果。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样——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现在提倡的是自主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演唱某一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把谱号、拍号、节奏型等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后,才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

正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理解的偏差,在他们的思想里认为,音乐只是简单、机械的演唱和练习,并没有多复杂,但事实却不然。如果去系统地学习音乐,你就会发现其实音乐并不比数学、物理等学科简单。而正是因为在中小学落下了这些基础知识,再加上高中教材所选曲目难度的增加,让高中的音乐教育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境遇。一方面,应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因为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欠缺,所以学生无法深刻的去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就更谈不上“鉴赏”二字。这就出现了实际教学无法满足课程标准要求的矛盾。就好比盖楼房,如果连地基都没有打好,又怎么可能盖的起高楼大厦。

(三)学生对教材所选曲目的陌生

现如今,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网络、电视,所播放的大多都是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深受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的喜爱,因为无论是朗朗上口的曲调、还是能够充分表达他们内心情感的歌词,都让他们如此着迷。而高中音乐教材中所选取的内容大多都是古典音乐,这些内容虽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讲古典音乐既陌生,又枯燥乏味,令他们难以接受。

被称为“大众音乐”的流行音乐,以其短小的结构、通俗的内容、真挚的情感等特点被大众所喜爱,而历史悠久的古典音乐,形式严谨、内容充实、含义深刻,更具有艺术价值。古典音乐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而被传承至今,其深厚的内涵不言而喻。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也正因为古典音乐的内涵太过高深,所以需要“一双能听懂音乐的耳朵”,而高中音乐课是面向普通高中的学生所开设的,在他们当中并没有多少人是受过正规的音乐培训,也更不可能个个都是像莫扎特一样的音乐神童。因此,教材上所选的内容,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讲有些偏难,从而造成学生不感兴趣或不易理解的局面。

其次,教材中也选取了大量的中国民族音乐,包括各地的民歌、器乐、京剧等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其实现代人对我们民族的音乐了解的太少了,平时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到,现代人“快餐式”的生活方式已经远离了民族音乐的纯净与悠然,所以教材中选取民族音乐是非常好的,但问题是已经习惯生活在紧张、嘈杂氛围中的学生们,能否他们学会放下脚步,用心去感受民族音乐的那份纯净与悠然,就成了最大的难题。以上两个难题导致了高中音乐教育再次陷入了尴尬的境遇,由此看来高中音乐教育目前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便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关于美的艺术,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同时音乐也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知识之余,可以缓解压力、陶冶情操,音乐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充分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虽然,目前高中音乐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只要找到了根本原因,高中音乐教育就能够逐渐走出这种尴尬境遇,从而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G633.951.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S].

[2]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江耀莹.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群文天地,2011,(08).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普通高中音乐教育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