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2016-05-30 15:47卢光玲
南北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数学学习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卢光玲

【摘 要】数学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在学生的各种升学考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分值。正因为数学的地位如此重要,很多教师、学生对数学的教授与接受太过功利化,思维定式化,仅以“会做题,考高分”为最终目的,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遭到禁锢。对此数学任课教师应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学习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092

数学学科在我国的教育系统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位置,它同语文一起全程“参与”学生的教育历程。对于理科生而言,数学贯穿从小学到博士后的全程教育,可谓“得数学者得天下”。正是因为数学如此受重视,学校在升学率的制约下,学生在分数的压迫下,都不得不对数学的教学“扭曲化”,即“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怎么答得分高,解题步骤怎么答”。这就形成了学生在数学科目上的定式思维,遇到某类型的题就按照那几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套”,使学生的思维遭到了禁锢,普遍缺乏数学创新思维。

创新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发展的灵魂,由小及大,若是所有的事情都按固定的思维模式处理,没有创新,没有发展,那么国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强大的可能性很小。就单数学科目而言,不仅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时,创新思维对发展学术有关键作用,更是需要创新思维,即便踏入社会,学生也需要用创新的发展的眼光处理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新课堂上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角色。原来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掌控全局,指点江山,按照课本直接给学生讲解课本内容;学生则在台下,低头不语,奋笔疾书,记录教师的讲课内容。简单而言,原来教师授课的时候,学生的存在感很低,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学生参与的互动也很少,属于教师对课堂进行满堂灌。这种授课模式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因为所有的知识及答案已由教师给出,推理过程也由教师直接写明,学生的任务就是想办法记住这些知识。这种方式,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学生对理论推理也没有具体的想法,只需簡单背过即可。这使得学生创新思维遭到抑制,做题完全是对教师所讲题型的生搬硬套,虽然做题得分了,至于该如何进行逻辑性的思考,教师没讲,学生没学,甚至对学生而言不必学。这也就是为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很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教师不再是统领者,不再是知识复印机,而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引导者,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步步引导下,自己思考问题,推理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转变使学生不能再偷懒,必须自己勤于动脑,考虑问题。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很多学生同时就一个问题进行思考,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一道数学题自然会有几个解题角度,多种解决办法。总而言之,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前提条件。

二、实行赏识教育为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

实行赏识教育,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的重要保证。与众不同是需要勇气的,若是学生想到的解题角度与其他人皆不相同,学生自然而然愿意做“沉默的大多数”,万一错了,岂不是站到大多数人的对立面上?这种情况下,若是教师不对学生进行鼓励,赞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话,学生自然没有勇气站起来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很可能一个极好的想法会被错过。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只要勇于表达,就应该对其勤于思考的精神给予鼓励,并以此为榜样,鼓励其他同学也勤于思考,积极表达。

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很强,需要教师认真保护,课堂上,教师可以实行赏识教育,对学生有足够耐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学生进行鼓励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多鼓励学生,一方面,可以在学生间树立起负责的形象,与学生搞好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任务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鼓励,使学生勇于表达,不必有答错题挨批的顾虑,学生自然愿意积极思考,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学术前沿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需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若是仅教授学生课本知识,却要求学生的思维与众不同,富有创新能力,的确是有些强人所难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然需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有足够宽阔的知识面及足够多的角度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相关知识的学术前沿也需要让学生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使学生有角度进行思维创新,否则,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航人,知识必须扎实渊博。当今知识日新月异,学术前沿更新很快,教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不要以为教过几年课本便可以一劳永逸,要及时关注学术前沿,保证知识的先进性。同时要学识渊博,不仅对自己所授课程的专业课十分了解,也要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学识渊博,一方面可以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使学生对自己产生崇拜感,树立自己的威信,促进课堂教学保质保量地完成;另一方面,当今的学术潮流是交叉学科的学习交流,用渊博知识武装自己可以积极跟随学术潮流,促进学术创新。

四、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开拓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大赛,开拓学生的思维,以此达到创新目的。国家举办的面对学生的创新大赛有很多,种类各异,有数学学科的各种大赛及其他专业的创新大赛。不管何种类型的大赛,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在假期积极参与,通过竞赛题目开拓学生思维,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其创新思维。就数学大赛而言,很多数学题目都是平常考试中的题目类型所不包括的,这类题目看上去非常简单,若是按照平时的固定思维来解题一般是行不通的,就需要学生勤思考,多动脑,利用平时不用的解题方法,从其他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对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极其有帮助的。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多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学术前沿,并利用假期参与各种创新大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学习培养方法创新思维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