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

2016-05-30 10:07邬吉湘
水能经济 2016年12期
关键词:节水型关键技术生态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粮食与水资源,因此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都极其重视农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保护。在建设生态节水型的现代化灌区的改造过程中,通过灌区的生态节水型改造能够促进灌区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灌区内水资源的浪费,并且通过水循环技术实现了节水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生态节水型灌区的主要建设内容与关键技术,以促进我国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内容;关键技术

1、生态节水型灌区的概念特点及建设意义

所谓生态节水型灌区就是在传统灌区的基础上,增加节水技术和生态建设的综合运用,以此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但这需要以满足灌区内农作物生长用水为基础。我国提出了全面建设水生态文明的目标,并逐渐将其运用在灌区的改造中,以此逐渐构建一个工程和自然完美协调的良性发展系统。生态节水型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而且可以实现自然、社会、经济和人的综合性发展。生态节水型灌区具有和谐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因此对于很多地方的农作物都需要有相应的灌区为其提供相应的水资源,但从全国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分析得知,我国的灌区对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浪费,更导致对农村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最近十几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粮食危机,需要灌区向农业区提供充足的水资源,以此保证粮食的产量能够满足人民的需要。从多方面分析得知,生态节水型灌区的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而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必然。

2、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在进行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时,首先要确保的是灌区内渠系的科学化与生态化,对此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分析,确保灌区内各区域的建设能够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要求。进行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时,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2.1 生态节水型灌区的规划

在进行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灌区灌溉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于灌区内的渠道的分布和供水管网分布进行合理的安排。在进行规划时应当按生态节水型的要求进行,并且对于灌区内的农业生产结构与类型进行科学的调整。通过科学规划能够有效的实现灌区的农业生产结构更加的科学、合理,能够适应生态环境的要求,实现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可持续发展。

2.2 合理的配置水资源的利用

在生态节水型灌区主要的资源便是水资源,生态节水型灌区的改造很大一部分就是为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系数。而要想实现这些目的就必须要对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同时,符合灌区生态环境的要求。通过合理的改造,确保灌区内的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灌区内的水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达到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的提高。

2.3 生态节水型灌区渠系的生态化建设

在进行灌区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渠道硬质化导致的面源污染截留能力减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灌区内的水生物生长受到影响,导致灌区系统内的生态多样性受到破坏。在灌区现代化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灌区内渠道除险加固和防渗等改造时进行生态化的研究。此外还应当注意渠道生态护坡以及基地修护技术的研究。

3、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关键技术

对于生态节水型灌区的改造应当结合相关的技术进行,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紧密的围绕“生态”与“节水”展开,最大程度上确保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建设能够符合灌区的生态节水型建设要求。在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分为如下几种:

3.1 灌区生态建设修复技术

在进行生态节水型灌区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灌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在灌区现代化改造过程中,工程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整个系统,导致生态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此需要在灌区现代化改造中和项目完成后对灌区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通过生态技术以及生态材料等来提升整个体系的生态恢复能力,同时通过使用相关的技术来提高灌区内的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从而确保整个灌区内的生态环境稳定。

3.2 灌区污染控制与截留技术

在灌区内会存在较多的污染,其中包括了生活垃圾、养殖污染以及工厂废物废水污染等,对于这些污染应当及时的进行管理与控制,在进行污染源的治理时一定要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进行治理。此外还应当加强灌区渠道的水污染截留净化,停止对渠道内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排放,通过进行截留净化从而提升灌溉的水质,确保灌区内作物的稳定生长。针对农田退水、养殖废水、生活生活垃圾等引起灌区污染的突出问题,要开展以下技术研究:灌区地表径流拦蓄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灌区农田废弃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采用灌区污染物有效截留净化等系列技术,在治理灌区污染的同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

3.3 灌区农田退水循环利用技术

灌区内农田退水是整个灌区内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这部分区域一定要加强建设与研究,对于灌区内的农田退水进行循环利用,通过相关技术的研究对于农田的退水系统进行优化,通过对于水循环系统的改良从而使农田退水能够得到有效的循环利用,在改善水质的同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系数。

3.4 灌溉输配水技术

在生态节水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中,灌区应重点以渠系防渗新技术、渠系高效输配水技术为主,通过渠系防渗襯砌,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实现节水效果显著。井灌区则重点以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等为主,井渠结合灌区宜重点考虑以地表水、地下水联合利用技术为主进行关键技术的研究,构建灌区工程节水技术体系。

3.5 田间灌溉技术

田间灌溉技术研究应包括膜下滴灌技术、覆盖贮水灌溉技术、膜孔灌溉技术、和膜垄沟灌技术等,其中膜垄沟灌技术是改进当地地面灌溉技术的重要举措,通过改进地面灌溉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灌区水资源的节约,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结语

生态节水型灌区的建设能够有效的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有效的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促进我国灌区的持续发展。在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灌区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灌区改造,不能够盲目的进行,一定要充分的考虑灌区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灌区改造方案,实现灌区改造符合生态节水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超,王沛芳,侯俊,等.生态节水型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关键技术[J].水资源保护,2015(6):1-7.

[2]何晓科,乔鹏,赵德远,等.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7-14549.

[3]彭世彰,纪仁婧,杨士红,等.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1):1-7.

作者简介:邬吉湘(1963-)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罐区工程建设和管理。

猜你喜欢
节水型关键技术生态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生态养生”娱晚年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节水型抽水马桶
太湖流域:统筹兼顾 多管齐下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