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2016-05-30 15:24袁向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阅读教学

袁向东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学习思维的形成,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展,也关系到其他课程的学习。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迫切需要教师优化阅读教学策略,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善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新的途径,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在导入时,我播放一首MV《我的父亲》,营造阅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铺垫。这样不仅快速地进入阅读学习主题,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生活的感悟,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尤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经验。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帮助学生调动阅读学习积累,我先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历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与作者形成强烈的共鸣。

二、丰富文本朗读形式,以读促进理解

1.注重朗读层次

朗读要有效促进语文阅读学习,注重朗读的层次,做到层层推进,重点突出。阅读学习中,怎么读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阅读课堂时间紧,必须要优化文本朗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充满激情,必须借助读方能体会文章的妙处。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形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读。例如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閃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外,读一读文章中语句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辞藻美;读描写的句段,文章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对突出人物形象与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形象,深化文本思想情感理解;读议论抒情的句段,可将作者的情感直接宣泄出来,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注意引入赛读

初中生大多争强好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赛读形式。《海燕》这篇散文诗,在具体朗读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个体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促进学生朗读的优化意识。学生对朗读的投入,实质上是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揣摩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正是因为深入文本,才很好地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与作者形成共鸣,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散文集《朝花夕拾》,学生多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赛读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推动学生自主“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朗读中得到有效激活。

三、重视方法指导,挖掘主体潜能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优化初中阅读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1.基于阅读学习规律指导阅读

阅读作为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规律,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阅读学习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通过预学,解决阅读学习中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及作者有关知识,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与初步认识;课堂基于单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从整体感知情节,再局部细探,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作品思想主题与写法;最后,进行文本质疑与释疑,从而把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形成阅读感悟,大大提升学生小说阅读学习效率。

2.基于文本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文本具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特点展开阅读,一般说,可以抓住文本的“文体”与“主题”进行引导。不同的文体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文体创作目的不同,记叙文重点将事情写清楚,在叙事中揭示主题;说明文将事理、事物说清楚;议论文将观点合理阐述清楚。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抓住文体进行阅读指导,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此外,就是抓“主题”进行比较阅读,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项基本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不断加强实践探索,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使初中阅读教学常教常新,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阅读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