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研究

2016-05-30 02:17张卫东刘方明李修平吴恒梅张丽敏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就业指导体系

张卫东 刘方明 李修平 吴恒梅 张丽敏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就必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有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认识,真正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来保护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以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

就业就业问题解决对策一、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一)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保持7%~8%的增长率,每年仍会出现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剧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市场需求

在当前阶段下,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滞后,专业调整力度不够,学科结构和培养模式不尽合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科学地设置专业,合理地构建人才资源配置的体系。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从人员构成到结构功能设置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高校培养体系不适应就业与创业

我国还有相当以部分高校还是执行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式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也没有成熟理论指导教学形成科学的体系和框架,专业教育与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培养方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缺少以就业和创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和措施。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从根本上来说,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就是能力和素质的较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对自身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业素质和能力不仅包括合理的知识结构、过硬的专业技能,还包括良好的择业技巧及交往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索质。

就当代大学生而言,必须要树立勇于面对竞争的观念;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到基层、农村就业的观念;淡化“公有”和“私有”的观念,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就业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就业与发展。

(二)积极进行高校改革

第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高校现有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第二,要及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尽早删除过时的教学内容,补充反映时代发展的新知识,推动教材的版本更新或重新编写。第三,对科学规划、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完成大学逐步提高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第四,要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科学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立起高素质的就业指导队伍。

(三)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

为缓解当前大学生日益严峻就业形势,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在就业政策上对毕业生加以引导,并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到科学宏观调控。

1.加大就业政策引导

为避免大学生在择业时倾向于选择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扎堆现象,政府必须在政策上对大学生就业加以引导,可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方面,政府应不断加强并逐步完善大学生就业补偿和支持政策,出台有效的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正如近些年我国出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专项计划;另一方面,建立起覆盖城乡、相对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就业,使毕业生即使到农村、偏远地区就业一样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真正拓宽大学生择业空间,促使大学生合理择业,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2.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当代市场体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因而高等教育的市场行为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切实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显得尤为重要。在当前阶段下,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核心内容,即对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调控,对专业调整的宏观调控,以及对招生规模的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

[1]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1):33-35.

[2]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05):64-67.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就业指导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宏观调控“三部曲”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