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

2016-05-31 07:52谢先刚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3期
关键词:感召力师生学科

谢先刚

课堂教学是学校传承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师生相互作用、共同体悟的生命历程。课堂作为师生共同经历这段“途径”和“历程”的具体场境,其所彰显的课堂文化直接影响着师生双方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课堂文化虽然也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种形态,但精神文化才是课堂文化的核心,它以独特的精神感召力直击师生的心灵,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品质和师生的身心发展。为此,学校课堂文化的建设,必须致力于精神感召力的创造。

一、彰显学科文化的育人价值

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灵魂

学科课程教学的根本价值在于育人,在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育人价值是不尽相同的。学科育人价值能否得到有效彰显,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灵魂,也是让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持久兴趣的关键。教师应以自身特有的专业素养去开发和拓展学科教学丰富的课程文化,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丰满而有魅力。

事实上,由于学生始终是以鲜活的生命整体参与课堂教学的,作为一种生命存在,客观地存在着多方面的生命活动需要。因此,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学校课程教学中并不存在某些学科是专门育德的,某些学科是专门启智的,或者某项教学活动是专门培养创新精神的,某些活动又是专门培养健康体魄的。任何学科教学、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综合作用于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的。我们应从学生实际的成长需要出发,去分析不同学科课程文化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一般而言,教师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可从四个方面去拓展和彰显学科课程文化的育人价值:一是本学科表达客观世界的概念体系、知识结构、思想、价值观等;二是本学科提供给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所独有的路径、视角、方法、思维、语言、工具等;三是学生在建立这些概念和知识结构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感知、理解、发现、探究、反思、创造等独特的认识经历和成长体验;四是本学科教学内容和认识活动带给学生的精神体悟和审美愉悦。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本质意义之外,还应让学生建立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具体分数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了解用分数表达客观世界的独特视角、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感悟人类发现分数意义的探求过程和实践智慧,并在用分数来表达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应用过程中,感受自身逻辑推理能力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获得将复杂事物简明表达的智慧转换所带来的情感愉悦和审美体验。所有这些都是教师应该着力开发和彰显的学科育人价值。

二、提供教学相长的精神愉悦

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核心

课堂教学的过程始终是师生双方在认识、思维、行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生命活动需求之间、与课程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否能给师生提供一种教学相长的精神生活,是课堂文化感召力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应充分发挥本学科教学内容的资源优势和个人的专业魅力,去营造这样一种精神生活,力求让学生的感官主动投入、情感自然卷入、思维积极参与,并真实地感受到一种成长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愉快的精神享受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教师应做两方面的努力。

一是用心研究学生。课前准备时,要深入研究具体学生相对于具体教学内容而言,在知识与经验、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最近发展需要和实际发展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研判每一位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式。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中,教师对学生的研究,都力求知其所好、悉其所想、明其所长、晓其所短。

二是激活教学内容。书本上语言文字、符号图片所承载的知识结论是人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的记录,但无论表述得如何具体形象,都不能代替人类发现、创造、应用知识的真实情境和生动过程,始终是相对缺乏“温度”和“人气”的,难以激起学生探求的欲望、思维的冲突、情感的共鸣。要使它真正切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产生引发学生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需要教师以专业的眼光和方式去“激活”。“激活”可以通过三方面的“沟通”来实现。

首先,将固化的知识与人类探求、发现、发展的历程沟通,将其还原到前人社会实践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简约地再现生动、复杂的认识实践过程,使之具有“温度”,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将“死的”知识结论与生动的现实生活沟通,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与人的生命活动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使之具有“鲜度”,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

最后,将具体知识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沟通,与学生身心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对接,引发学生相应的探究行为,使之具有“效度”,能建立起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和信心,并获得一定的精神愉悦。

以上三个方面的沟通相辅相成。与人类探求历程的沟通和与现实生活的沟通是基础,与学生最近发展需要的沟通是关键。教师实现三方面有效沟通的过程,既是真实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也是自身专业素养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师生在这个过程中因相互作用、共同成长所获得的精神愉悦,无疑是最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

三、营造舒展包容的心理环境

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关键

如果说学科文化和精神愉悦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内隐本质,那么包容舒展的心理环境则是课堂文化精神感召力的外显形态。没有这样一个心理环境,学科文化将难以彰显,精神愉悦更是无从产生。因此,创造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还必须把营造舒展包容的心理环境作为课堂文化建设的起点,着力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大凡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灵动的思维和富有智慧的交流只会在愉悦和舒展的氛围下产生。采用轻松愉悦的话题与学生交流互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陌生和紧张感,使交流气氛变得宽松,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人身心活跃,让交流进入一种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状态。紧张的氛围和被压抑的状态,只能让人变得情绪低落、思维僵化、行为迟缓。可见,时下许多学校和教师制定并经常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所谓“课堂常规”,如“坐端正、手放好,小眼睛、看黑板”等,是不利于学生身心舒展的。

二是赋予学生敢想敢说的权利,让学生在出现差错后仍然感到被信任与尊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一般教师都能做到。但在学生出现差错后,依然享有发表意见的信任和尊严,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处于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师,要不断赋予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权利,让学生即便想错、说错、做错后,仍然感受到被信任。因为,从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来讲,课堂互动交流中,学生想得怎么样、说得怎么样和做得怎么样只是教学的一个次要方面,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思维品质,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从学生发展和教学深化的角度讲,只有学生真正地想了、说了、做了,我们才能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发展状态,知道他在哪里,该如何引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才能有针对性地深化。事实上,学生的许多错误,都是课堂上需要教师予以高度关注的生成性资源。包容学生课堂教学上的差错,既是教学民主所必须,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而让学生拥有想说就说的权利,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奢侈,而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应该是课堂文化所要追求的境界。

课堂是滋养精神生命的地方,创造和彰显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关注焦点,使之成为课堂的本色。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感召力师生学科
让教育之果在学校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断丰硕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超学科”来啦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麻辣师生
试析初中生议论文中“人情味”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