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群体事件政治价值分析

2016-06-01 02:34吴春岩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分析

吴春岩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社会公民可以快捷的通过网络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社会政治事件的参与度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转型,越来越多的网络群体事件凸显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问题。网络参与的主体、客体和时空场域共同构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基本要素。网络群体事件具有突发、难控、广域和虚实的特征。网络群体事件的政治价值在于发展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实现了对政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促使政治权力的移转。

[关键词]网络群体事件;政治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056-03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K)最新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互联网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看法、评说时政事件,可以说,互联网为公民的政治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网络的方便快捷性也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所带来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诉求渠道,网民也会参与到社会政治事务之中,诸如政治腐败、公共政策、福利分配等涉及社会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了网络群体事件的频频发生。

一、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分析

网络群体事件是一种以虚拟空间为发生空间的新型群体性事件。要想真正理解网络群体事件,就必须从它的构成要素出发进行研究,比如事件主体、事件客体、发生空间和场域等。

网络群体事件的主体是网络使用者,但是并非所有的网络使用者都是网络群体事件的主体。只有那些既熟悉网络操作,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意识,愿意与其他同样具有社会关怀意识的网络使用者一起合作,共创一个对所有参与者都有好处的网络舆论环境的网络使用者,才是网络群体事件的主体。他们鼓励信息公开和言论自由,希望通过集体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网络群体事件的客体是指关注度较高、容易引起网络使用者开展广泛讨论、交流,发表观点和评论的网络话题。例如,涉及人民生活、公共权力、惠及民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关系和社会结构变革所引起的社会事件最容易成为网络话题,当这些问题被给予广泛讨论时,网络群体事件就产生了。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时空和场域是指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传统公共领域的重建和构造提供了技术条件,进而促进了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即虚拟社社区。虚拟社区是对网络群体事件形成空间的一个理论抽象,它是国家、公民、社会组织进行自由对话、公共交往和公开表达意见的场所。网络群体事件发生在网络虚拟社区是它与传统群体事件最本质、最显著的差异。通过对网络群体事件相关构成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网络群体事件是指网络使用者借助网络技术和媒体技术就某个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发布、传播和讨论,以引发社会大众关注的集体行为或事件。

二、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与特征分析

网络群体事件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它的发生、发展都依赖于网络,是群体性事件的特殊情况。目前,较为权威的观点认为,依据事件所呈现出的网上、网下群体性事件联动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现实与虚拟并存型网络群体事件”、“现实诱发网内网外变异型群体性事件”“现实诱发型网络群体事件”。但无论哪一类事件,因其发生的时空和场域不同,都还具备一把群体性事件所不具有的个性特征。

(一)网络群体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传统的群体性事件从萌芽到高潮要经历组织、沟通、集会等多个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而网络群体事件则不然,当现实中的事件发布到网上以后,其内容会以极快的速度进行传播。短时间内就形成众多和强大的关注群体、形成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力爆发出来,在网络和社会大众中迅速传播。

(二)网络群体事件控制的困难性。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互联性特征,网络群体在网络空间中所发布的事件信息缺少叙事机制和审查机制,这就使得网络群体事件更难控制,甚至会发生虚假新闻或事件的网上传播。

(三)网络群体事件空间的广域性。网络群体事件借助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优势,任何地区、任何国家、任何身份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将自己的观点从一个节点传播到另一个结点,并进行信息交换,这就使得事件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到网络空间中的每一角落,成为各地区人民共同讨论的话题。

(四)网络群体事件交往的虚实性。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时空和场域是网络虚拟空间,但其参与者以及所涉及的问题和现象均来源于现实世界。这就是说,网络群体事件的主体和客体都与现实世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现实群体事件在网络中的折射,网络群体事件主体间思想、言论、观点的互动均受制于现实。

三、网络群体事件的政治价值分析

互网络技术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改善和促进了公民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还提高了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正如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所说:“数字科技可以变成一股把人们吸引到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之中的自然动力”。

(一)网络群体事件发展了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

公民通过合法的手段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是保证其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公民对政治体系组成、运行、决策的参与程度反映了其在国家政治活动中的地位,体现了政治关系的本质。在信息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多样,他们不仅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而且能及时地将自己的意见反馈给政府,以提高其主体性地位。

首先,网络技术为公民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途径。传统的政治参与途径仅限于听证、投票、信访等方式,但这些方式程序繁琐、成本高昂、决策时间长,并对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依赖程度高。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公民可以通过网络适时的观看会议直播、参与在线交流,对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发表见解,直接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可以说,网络技术的出现为公民政治参与途径的无线扩大提供了可能。

其次,网络技术降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成本。由于交通、通讯、信息传输速度的影响,传统的政治参与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比如召开听证会所需要的场地费用等。网络技术产生以后,信息传输的“地球村”模式正在形成,人们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将自己对国家和地方事务的看法表达出去。从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电脑和手机上网的普及率会越来越高,相关网络政治参与会越来越容易。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政治参与的时间资金成本,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创造了条件。

最后,网络技术有利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不是涉及其自身利益的政治条件,公民关注和参与的热情普遍不高。但是,当互联网普及后,人们的聚合更加便捷。思想观念相同的人会在工作生活之余在网络上交流和组织活动。这既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又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所以,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公民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大大提高。

(二)网络群体事件实现了对政务工作的监督管理

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直到有限制的地方为止”这就意味着权利需要约束。但传统的权利约束机制是一种间接地约束,需要一定的监督机构和渠道来完成,约束效力较弱。网络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权利约束机制的不足。

首先,网络技术扩大了权利约束主体的规模。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呈上升趋势,已达到6.49亿,是最强大的权利约束力量。这些人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和观点监督权力的使用,任何公权力和掌握公权力的领导干部都成为了他们监督的对象。如果有人发现公职人员有违法犯罪行为,并将其发布到网上,那么这些犯罪行为就会很快地暴露在公众面前,接收网民的质疑和拷问。可以说,网络技术使公民拥有了真正的政治话语权,实现了监督权利的本位回归。

其次,网络技术强化了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互联网作为大众获得消息的重要途径,每时每刻都在向外发布信息,网民通过互联网对公权力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关注、监督,是权力机关不得不高度重视网络民意,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无疑对党政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产生强大的震慑。

最后,网络技术提高了监督效率。政府的权利监督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所特有的技术手段广泛听取民意,捕捉和挖掘权力寻租、贪污腐败、行政不作为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案件线索,揭露事实真相,规范政府权力的应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网络群体事件促使政治权力的移转

网络技术在最大限度上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政治民主”只是网络技术政治价值的一种表象,其本质是对政府权力组织、权力关系和权利结构的变革,只有抓住这一本质,才能认识和解释网络技术的政治价值。

首先,网络群体事件促使权力组织形式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式转变,推动政府决策机制从垂直式向交互式发展。传统的信息传递通常是自上向下命令或自下向上的报告,由于其传播过程环节多、周期长,可能会出现效率低、信息扭曲等问题。但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政府上下级间的信息传递将会非常便捷,以前中央向地方传递信息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可能几秒钟就能完成。网络技术压缩了政府组织间的层级距离,对现有的“金字塔”式权利组织形式进行重构,推行网络化组织权利形式,实现了政府权力使用的制度化、规范化,从而避免了传统政治活动的随意性,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网络群体事件促使权力关系复杂化。哲学家福柯认为,知识与权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蕴涵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拥有的知识越多,掌握的权力就越大,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就越强。若从根据这一理论来研究网络技术的政治价值,我们发现,利用网络技术来参与国家政治活动,虽然强化了网络技术精英的权力和地位,进一步巩固了知识分子统治的社会格局,但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也加快了政治信息的传播速度,扩大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原本只有统治阶级掌握的信息,现在可以社会共享。这就意味着,统治阶级不能像以前那样对不利于他们的信息进行封锁和控制,进而使得他们手中的灰色权利在慢慢分解。

最后,网络技术促使政府权力结构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一部网络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政治权力从集中走向分散的改革史。一方面,计算机从最初的中央控制式大型主机转变为分散在网络各个节点的个人电脑的发展历程与政治由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历程相类似,强化了分权和平等的概念。另一方面,网络技术无中心化和开放性的特征,又打破了集权控制和信息垄断的局面,传统集中式的权力结构被分解,实现了还权于民,让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活动,而这正是政治民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责任编辑:封丽萍)

猜你喜欢
分析
禽大肠杆菌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经济危机下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对计划生育必要性以及其贯彻实施的分析
GB/T 7714-2015 与GB/T 7714-2005对比分析
网购中不良现象分析与应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伪造有价证券罪立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