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后续课程之新闻英语教学探究

2016-06-01 03:03许李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独立学院

许李

[摘要]本文针对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分析了新闻英语课程作为后续课程开课的必要性,介绍了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对这门课程的未来教学实施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后续课程;新闻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4-0159-02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后续课程设置

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毕业生能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有效使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

在各种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后续课程的出现无疑完善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充分地满足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后续课程的称谓在各个时期略有不同:初期被称作“四级后教学”,后来也被称之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以及现在普遍被各大高校使用的名称“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大多数学生是带着实用功利性的目的去学习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同时学生也希望通过各类后续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二、独立学院后续课程开设的具体问题

自独立学院成立以来,承担着全国三分之一的本科大学生的培养任务,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学界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也给予了重视。但是,比起重点大学和普通本科学校,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都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较弱,词汇量不足,听说能力偏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也是教学目的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之一。

三、开设新闻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更需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个趋势更体现在后续课程的设置上,即,其宗旨在于为四级后学生提供既满足个人学习兴趣又兼顾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从而更加有信心地面对未来的就业市场。新闻英语课程正好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能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能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关于新闻英语作为语言教学有效的补充内容和形式,Sand.erson(1999)和Mackenzie(1997)等人曾著文论述过。他们认为,青少年学生对世界上新近发生的事件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然能满怀热情地进行报道事件的新闻的听和读;网络报刊等丰富的形式提供了大量的新闻资料,能满足水平高低不一,兴趣爱好不同的同学的学习要求;相对教材,每天层出不穷的各种新闻才是活的语言,让学生第一时间接触到真实的语言材料。

四、新闻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也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在不同层次上听懂英语新闻,看懂英语电视节目,并且阅读英文报刊文章。

(一)教学内容设定思路

新闻英语课程在各大高校英语专业都有开设,主要以报刊阅读为主。一些重点大学的后续课程也开办了新闻英语,以阅读和听力为主要的内容。独立学院的这门课的教学内容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一个班级内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既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兴趣地学下去,又要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新闻听力训练与新闻播报相结合:听力训练对语言学习者输入了大量的语言知识,而将听到的新闻反复模仿,为语言的输出做好了准备。毛翠(2010)提出的“语音模仿”教学,要求学生观看英语新闻播报员的语速,停顿,节奏等语言现象,课后尽量模仿到尽量和原播报员一样的效果。哈莫(Harmer,1983)认为人类学习语言不仅是模仿、记忆和形成习惯的过程,而且是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交际性课堂教学是由输人性与输出性活动共同组成,语言输出与输入同等重要。

报刊阅读与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前,引导学生自己了解新闻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而不仅仅局限于阅读材料本身。不管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体验新闻报道的思想内容,新闻背后的不同文化价值观,同时也激发学生进行批评性思维,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想转变,从而脱离语言教学的局限性。

新闻缩写,编译与写作相结合:将一篇较长的新闻缩写成指定字数的新闻稿,是检验学生掌握英语新闻文体特点的有效方法。学生根据文章的信息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筛选,重新组织语言,糅合成一片短小精干的新闻稿。这个过程也是对英语语言使用和操练的过程,能很好提高学生灵活使用英语的水平。

编译训练则检验学生对英语新闻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的锤炼。学生除了要准确理解英语原文,更要注意新闻英语的语体特点;翻译时注意词法和句法翻译法,如增词法,省词法,合句法,缩句法等等。

写作训练实际上就是阅读的补充和反向训练,通过对阅读材料的结构分析,了解新闻的基本写作套路,即,如何写标题,导语和正文。

(二)教学的两个中心

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基本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主题为中心。

长期以来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让课堂气氛平淡压抑,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负面情绪,学生课程参与感不强,降低了学习的兴趣,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把知识教授转换为促动激发学生批判性思考的途径。老师是课程与课堂的总体设计师,更是学生知识解构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具体细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多和学生交流。比如,在开课的第一周,可以通过问卷,现场讨论等形式和学生互动,既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这门课的教学整体思路和安排,教学目的和手段,又能听到学生的心声,了解年轻人的关注点。把这些信息糅合到整个学期的教学计划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意见的重视,从而能带着兴趣完成整个学期的学习任务。

以主题为中心,即“内容教学法”(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为CBI),指的是每周或每两周的教学任务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整个学期安排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7到8个主题,并且根据不同的主题安排不同的教学形式,完成对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的全面训练和提升。主题的确定,可以由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完成,保证大部分学生的兴趣。常用的主题包括:环境,教育,家庭与婚姻,毕业和就业,社会问题等。

(三)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新闻英语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笔记的形式,阅读的比重比较大,缺乏听,说,写,译的训练,难以让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有一些高校老师把新闻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与反馈著文发表,有些内容值得提倡和吸收。教师应当根据新闻英语的独特性,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授课目标,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辩论,PPT展示,演讲,校园新闻采访与录制,社会新闻追逐报道等等。

总结

独立学院大学新闻英语教学研究有很大的空间和挖掘潜力,如何更好地探索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以下几点是笔者思考后的一些想法和未来教学实践的方向。

第一,为了让新闻英语课程作为后续课程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提前把英语新闻的学习渗透到每个学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新闻英语的兴趣和能力。目前普遍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经常有更新的新版本,但是和每天发生的新闻事件相比,语言明显略显陈旧。因此,大一的两个学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慢速英语听力训练和模仿训练,并且补充相关新闻词汇。第三学期逐步增加常速听力训练和话题相关讨论等。

第二,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特别注意。第一,将全班同学按照四到五人为一组进行分组,以选课后的摸底口语听力测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可以将水平接近的同学分到同一组;第二,在教学任务的安排上,也可以根据小组同学的水平,做一些微调,适当加大某些组的任务难度。当然,老师和学生之间先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和接受老师的初衷,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有兴趣有效率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独立学院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