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盎然,国韵飘香

2016-06-02 21:10朱小燕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朱小燕

【摘 要】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精髓,也是辉煌历史的不朽见证。将国学经典渗透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不仅能增进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因此,让国韵飘进校园,让书香盈满课堂,教师要优化渗透策略,让学生亲近国学,爱好国学,以国学之经典塑造时代之骄子,传递中华之精神。

【关键词】 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渗透策略

国学经典的魅力和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目共睹,每一个语文教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古典文化萃取的精华传递下去,助其生生不息。然而,小学生理解能力偏低,有意注意能力偏差,国学学习中诵读和领悟都存在较大难度。为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原则、兴趣激发、方法引导、思想践行等方面下功夫,让孩子们自觉沉浸于平仄之中,感受国学经典的古韵悠长。

一、循之以规,书香袅袅亲近校园

受年龄关系和儿童特殊心理的影响,国学经典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差异性、鼓励性、自主性和模糊性。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不可求全责备,应当秉持激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培养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教学要求上也不可要求学生字字落实,句句精通,只要孩子能够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某一点感悟,享受到阅读的某一次愉悦,就是最大的成功。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可以以《弟子规》作为传统蒙学教材,《弟子规》语言简单,小孩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理解起来难度相对较小。然而,考虑到《弟子规》篇幅较长,教师可以不让孩子通篇诵读,而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不同的诵读目标,理解能力较强,诵读水平较高的孩子,就对其要求高一些,而理解能力较差,诵读水平较低的孩子,教师放低其要求,只要乐于诵读,积极参与,就能都得到激励和表扬。

“只要播种就好了,并不是教什么都需要考试”,一位语文教研员这样说。正如案例中教师的要求,国学文化是用来播种在心里的,不必要计较时间长短,评判长势优劣,我们只需要耐心,等待它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古韵之风绵绵不绝,让校园层林尽染。

二、激之以趣,国韵缕缕浸润童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是国学教学的重要方面。一些国学经典篇目,教师读起来都有点晦涩难懂,让小学生爱上它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可以从简入手,从趣切入,“成语巧说”“故事表演”,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枯燥的文字为生动有趣的形象,激发孩子的诵读兴趣,让他们扬起经典之帆,在发现的欣喜和阅读的愉悦中乘风远航。

“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成语故事,教师让孩子们讲一讲,成语本身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语言简练,言简意赅,经过孩子们生动的“故事巧说”,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课堂情境表演更有趣了,如孩子们诵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教师创设“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的情境,孩子们分别扮演“父母”和“孩子”,他们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表演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不仅领会了国学精神的要旨,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尽情地“自由表达”和“自由参与”。自由,即是抵达彼岸最近的道路,更是直接获取兴趣的源泉,在自主的环境和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徜徉于国学之旅,捕捉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朵浪花。

三、授之以方,诵读声声碰撞心灵

“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方法的传授是学习国学的基石,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阶石。其中,范读最为重要,教师根据自身文言语言的积累和沉淀,范读中语气、节奏、韵味的把握良好,以范读彰显国学的语言美,韵律美和节奏美。除范读外,领读、齐读、互读等都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读中审美,在读中感悟,增强学生对国学的独特体验。

《母亲的恩情》一课教学,教师让孩子们以教材为基础,以生活为素材,以朗读为途径。教师从范读切入,在悠扬的韵律中,孩子们的心湿润了,第二遍由学生齐读,孩子们沉浸其中,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互相传递着一个经典的故事,用饱满的情感诉说着对母亲数不尽的感恩之情。课堂接近尾声,教师以三声“慈母”引读,学生们紧跟应和,一声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叹,一句句“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叩问,回荡在课堂之上。无需教师多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情感在课堂上氤氲、荡漾。

教育家斯普朗格说:“人的生活其实包括智力生活和心灵生活,前者面对世界,后者面对人生。”而教育的意义在于让人品尝到智力的快乐和心灵的愉悦,这种精神的满足和心灵的提升可以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推动课堂走向高效,推动生命得以成长。

四、导之以行,生活处处洋溢馨香

时光辗转,小学生阶段的孩子,一转眼就成为了青少年,而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生学“好”国学的关键在于“用”,即化单一的诵读为多元的提升,尤其是面对当前时期,网络文化横溢,一些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以国学为兰,让馨香溢于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诵读《诫子书》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时候,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开展一次“俭以养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有的用相机拍下每天食堂的剩饭剩菜,有的贴出“每天节约一点点”的海报,以实践活动为抓手,学生们在“行”中领悟国学的精髓,感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思”中提升国学的认识,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小学生对国学的感知,与其放在枯燥的说教之上,不如放到形式丰富的活动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许多微乎其微的小事中悟出国学经典中的大道理,从而夯实学习成果,让学生言意兼得。

总之,“淘尽黄沙始得金”,国学经典都是经历时间的磨砺留存下来的精华,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结晶。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地抓住这难得的教育资源,循规,激趣,授方,导行,让生命在书香中盎然,让经典在传承中不息。

【参考文献】

[1]黄景诗.试论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国学教育[J].学周刊.2014(20)

[2]赵炜.关于国学教育可持续性问题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4(19)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渗透策略小学语文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根植经典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