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迁移”的角度探讨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语用失误

2016-06-12 07:32魏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用失误迁移教学建议

魏娜

摘要:语用失误存在的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语言习惯的表达差异。本文从"迁移"的角度就文化知识、语言思维和语用习惯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语用失误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英语听说教学建议。

关键词:迁移;语用失误;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009-02

1.引言

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者托马斯(1983)提出的。他认为语用失误存在的原因是由于听话人不能理解说话人所用词语的含义而无法做出恰当的反应,并将其分成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类型。语言是社会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交际的主要工具。因此,本文试用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和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中的"迁移"理论,借助前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对错误的一些分析,对听说课堂中的语言语用失误进行分类和成因分析。

2."迁移"理论简介

五六十年代,在语言习得和学习这一领域,语言迁移理论受到了较大的关注。"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术语,在语言学习中是指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对其学习另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外语学习过程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学习初期。根据母语迁移理论(L1 Transfer),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母语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会对语言的习得起到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于是会出现两类迁移: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正向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积极有利的影响,会对语言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但不属于本文关注的内容。负向迁移(negative transfer),又称干扰(interference),是指套用母语的思维模式或语言规则而产生的错误或不合适的目的语形式,而这会给语言学习带来消极不利的影响和障碍。就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错误或失误而言,在笔者看来,都可以用母语负向迁移所产生的语际错误来解释和分析。在以下的论述中,我们将侧重从负向迁移的角度探讨并分析大学英语听说课堂语用错误产生的原因。

3.英语听说课堂语用失误分析

我国的听说课堂教学侧重于语音的准确性和语法的正确性表达。然而,要能熟练运用外语和外国人交谈,并不仅仅是指标准的英式或者美式发音,抑或流利的英文表达,更是指运用使用目的语人士的思维模式,在了解其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基础上,对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意义有更深入地了解,从而进行"适宜"的交谈。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由于母语的"迁移"而导致的失误或错误。

3.1母语文化知识的负向迁移。文化差异是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文化具有多元性,它可以指知识、风俗、信仰、艺术甚至法律及道德。在以下论述中,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语用失误的成因,以此表明,语用失误出现的最直接原因,还是因为交际的一方错误地"迁移"了自己的母语文化习惯而导致的。

首先,课堂交际双方在各自文化历史上的差异。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它的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中国的文明都是以农业为根基的。这种以农为本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很多现代中国社会的文化价值体征。这也是为什么在汉语交际中,大多数中国人善用的打招呼方式是:"你吃饭了吗?",而不是现在常用的"您好!"。而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相对较年轻和开放,这种形式的文化在其语言使用中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显见。这就使得一部分外教听完学生的问候之后目瞪口呆,困惑不解,还有一部分在迷惑不解的情况下还要努力思索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学中合理而得体地回答这个问题。

其次,课堂交际双方在各自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社会的文化价值中心是独立(independence)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甚至在抚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都是以此为基础,在婴儿期就强调独立性和创造力(Gardner, 2011)。而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几乎都是出生在大家庭,和父母同住,兄弟姊妹众多。中国文化的传统强调要以礼待人,尽显善意和关心。于是,这种礼貌也体现在汉语交际中,见到熟人打招呼会问:"你去哪儿啊?"离开的时候会说:"一路小心!"或者"注意身体!"。而叮嘱他照顾好自己会让他以为你把他看作是小孩或者没有自立能力的人,反而引起反感。

3.2母语语言思维的负向迁移。母语的语言结构、形式、语法以及语义必定与目的语有着不同,而这种母语语言思维习惯的负向迁移就会造成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出现。比如,在课堂对话训练中,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Where did you go before the class?(你上课前去哪里了?)"。某些学生会回答:"I go to the supermarket just now(我刚才去超市了)"。然而,在此句回答中,按照英文的表达习惯,"刚才(just now)"一词应使用过去式,表示你已经做过的事情。故此句的正确形式应为:"I went to the supermarket just now."出现这种表达错误的原因是由于在汉语使用规则里,不管是刚才做的事情或是将来要做的事情,都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表达:"我刚才(一会儿)去超市"。用表示不同时间的"刚才"和"一会儿"来表达英文语法中的两种不同时态。

另外,就思维习惯而言,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接给出个人总结和观点。而中国人喜欢客套,并且要在反复论证和思虑之后才会给出可靠有理的论点。这一思维方式体现在听说课堂交际中,就有可能让外籍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够专注投入,没有个人的想法,总是拖拖沓沓,反复讨论却不能进入主题。而外国人的长驱直入思维模式也可能会让学生无法适应,尤其在教学评价中如果直接"迁移"各自的思维习惯,就可能引起双方的误解。

3.3母语语用习惯的负向迁移。托马斯(Thomas,1983)对语用失误进行了分类,并大体分为两种类型: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比如,错误地使用禁忌语,就是社交-语用方面的一种典型失误。苏可(2012)在文章中曾举例说明,"dragon(龙)"在英语语言中是指面目狰狞的野兽,是灾难的象征。而中国文化中的"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代表好运。因此,如果将一位西方人比作"龙",他可能会非常愤怒。本文在此主要讨论语用-语言失误。比如,前面我们提到中国人说"再见"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除了说"Take care!(照顾好自己!/ 注意安全!)"之外,更常说"慢慢走!"。如果学生直接"迁移"了汉语的这种表达方式,那他可能会说:"Please walk slowly(您走慢一点!)."而听话方听了此句一定十分不解:我有急事,要快点走,为什么要让我"慢慢(slowly)"地走呢?

4.对听说教学的启示

基于上述对英语听说课堂语用失误的成因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减少语用失误的出现频率,首要的一点就是加大文化导入和语用知识的传播(黄倩,2009)。我国的英语教师应在阅读课堂和听说课堂中注重文化知识的引入和语用知识的介绍。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也应该加大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多阅读一些反映英美文化、社会、宗教、风土人情等的报章杂志,多角度对比汉英两种文化差异,并将研究成果结合实际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借用英美电影赏析、英文电台听力训练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英语语言的实际使用规则,培养其跨文化交际意识。其次,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认真投入参与,并加大实际训练的机会。比如,多跟外国教师交流会话,学习外国歌曲。另外,在英语角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给学生多创造和目的语使用者的交流机会,在真实场景中了解目的语的使用方式和习惯。

综上所述,研究语用失误对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期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让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学习目的语不仅仅是学习语音语调和语法规则,也包含目的语的相关语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意识地减少语用交际的失误。

参考文献:

[1]Howard Gardner. Learning, Chinese-style. New College English (second ed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黄倩. 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成因及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2).

[4]Jack C. Richards, John Platt and Heidi Platt.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Jim Scrivener. 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迁移教学建议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关于商务英语中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