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声乐教学中的“润腔”

2016-06-12 15:01唐博
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润腔演唱民族声乐

唐博

摘 要:“润腔”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重要的技法,民族声乐演唱离不开“润腔”, “润腔”技巧有着丰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应加以重视。文章对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声音造型的润腔、声音表现的润腔、音乐要素的润腔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对民族声乐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 演唱 润腔 教学

“润腔”技巧是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内涵,是最能体现民族演唱风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段。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风格以北方和南方民歌区别明显:北方的民歌宽宏大气、声音高亢嘹亮,南方的民歌委婉含蓄、音调平稳流畅。通常情况,北方民歌乐句紧凑短小,演唱速度快而昂扬,气息灵活,咬字棱角分明,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乐句悠扬婉转,演唱速度一般慢而从容,气息深沉稳定,咬字细巧柔和,假声成分较多。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特色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歌唱中的“润腔”技巧。

一、歌唱“润腔”概述

“润腔”是我国民族声乐中的一个技术概念,通常是指发声中围绕在旋律音而使用的装饰性与特色性的“小音符”的发声方法与演唱特色,这些小音符多为“填充式”的音型,是它们构成了“润腔”。在演唱过程中,“润腔”是民族声乐建立在生存背景、审美习惯与歌唱语言的基础之上,它是地方文化的提炼,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1.“润腔”的含义及成因

《中国音乐百科全书》中,“润腔”是对唱腔加以修饰、加工,是美化、装饰、润色的特殊技法。在《中国音乐字典》中,“润腔”是曲调的变化方式,即“加花”,以增添曲调的色彩。著名率学家王骥德在《曲律》中说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可见“润腔”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歌唱的唱腔是由字头、字腹、字尾所组成的音的活体,在歌唱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润腔,才能够获得音的活体,保持音的神韵。 “润腔”技术是中国民族声乐别具一格的美学特点,它与歌曲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但不能独立存在。

民族声乐中“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是受地域差别、审美差别、历史文化、地方语言、习俗人情等多方面影响,是在民歌演唱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与当地的民间演唱有密切的联系。音乐学家沈恰在探究“润腔”的形成因素及其发展中提出“声腔论”的观点,微观分析了汉族传统音乐体系中单体乐音的内部成分、音乐结构和旋律运动形态等特点,指出了“声腔”的发展是“润腔”技术形成的原因之一。中国汉族传统民间声乐在演唱中,每个单体乐音(即声腔)的进行是活动的;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这种“活动”具有随机性和即兴性的特点,它对“润腔”技术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润腔”的种类

从形态学角度来说,可以将“润腔”分为四种,第一种是音高式润腔,这是最基本的润腔方式,也称之为“装饰性润腔”,在乐音的连唱或单个音的前后总是含有多个不同音高的音。第二种是音色式润腔,歌唱的音色是由发音体的基音、泛音等多种谐音组成,在歌唱“润腔”中,通过改变共鸣状态,形成音色的变化。第三种是节奏速度式润腔,节奏和速度声乐作品最重要的元素,决定而歌曲的表达情绪。第四种是力度式润腔,力度是音乐表演中音响的强度,力度比速度更难掌握,必须用共鸣和气息的调节才能完成。

从演唱技巧来说,发声方法中由于共鸣腔体、真假声比例、气息运用的不同可以将润腔技术分为真、假、夯、泛、收、放等。真声假声对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来说截然不同,美声唱法需要声音统一,真中带假,假中带真;而民歌演唱中,在民歌首句一般采取声音平直、上扬四度以上的音程,通过润腔技术突显出声音的空旷感强。夯音润腔多用于民间哭腔和大悲的歌曲处理上,增强歌曲的感染力;泛音润腔是假声中掺杂虚声,多用于短促的高音,表现无可奈何地情绪。

二、声音造型的“润腔”

“润腔”技法最能体现民族风格特点,是民族声乐演唱中高层次的追求,歌曲韵味中的“美”需要演唱者科学的运用的润腔技巧来体现。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以唱为中心,通过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运用润腔手法进行修饰,从而将民歌艺术的性格气质,风格特色彰显出来。

1.依字行腔

语言艺术在民歌演唱中十分重要,准确的民歌语言能较好的传达歌曲的内容和感情。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歌唱语言要准确干净,声音要圆润和谐,润腔要科学合理。要演绎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感情的工具,咬字吐词的声腔技术必须要坚持“依字行腔”。依字行腔中要强调字头声母的发音(俗称“字头”),字头分为五种:齿音,由zh、ch、sh、z、c、s开头;唇音,由b、p、m、f开头;舌音,由d、t、n、l开头;牙音,由j、q、x开头;喉音,由g、k、h开头。声母的时值短,行腔中要求发音坚定有力,做到“咬准”不“咬死”。吐字是字母部分的韵母发音,民族声乐中将吐字的口腔变化分为四种:开口呼、合口呼、撮口呼、齐齿呼。在行腔吐字中,不同的字其着力部位不同,牵扯到的口型变化就不同,在腔体保持的状态下咬准字头唱响字腹,在气息的支持下依字行腔。

2.声音造型润腔的方式

“润腔”为歌曲的内容、风格和情感服务,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能力与腔体润色能力。民族声乐演唱中,由声音造型变化形成的润腔方式主要分为哭腔和笑腔。

(1)哭腔:声乐演唱中表示哭泣的润腔技法。啜泣和抽泣属于哭腔,啜泣是断断续续的哭泣;抽泣是倒吸气,抽抽搭搭的哭。哭腔的演唱最能彰显唱功,能扣人心弦、催人泪下。哭腔是演唱中一种色彩性的润腔技巧,它的使用是歌曲悲伤情绪的体现。民族声乐中的哭腔是歌唱感情哀怨至极的需要,需要演唱者良好的腔体打开与声音驾驭能力。

(2)笑腔:是模拟人们生活中的笑声,通过笑的力量推动气息的运用和腔体的打开。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在欢快喜悦的旋律中,通过兴奋的情绪将喉咙和腔体积极的笑起来,使歌唱管道吸开畅通,歌唱声音灵巧愉悦。笑腔手法的运用使歌曲呈现喜悦欢快的风格,是歌曲内容与情感表达的需要。

三、声音表现的润腔

连音和断音的“润腔”手法是民族声乐演唱中最基本声音表现形式。在歌唱中连与断是相反的,它们相互独立,却又相互依存。连和断的出现,会使歌曲的表达更清晰,使情感更具对比性。

1.连腔

连腔是旋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歌曲的基础。它要求演唱者声音柔和,平滑,连贯统一,气流均匀,在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紧密,无缝隙。歌唱旋律是一个连贯行进的过程,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连腔的训练是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连腔是歌唱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润腔方法。中国民族声乐教学讲究在连腔的运用中要做到以字行腔,以情带声、以声润腔。连腔方法的使用能让歌声平滑畅通、情感舒缓绵长,这种润腔手段一般在叙事性、抒情性歌曲中用的最普遍。

2.断腔

断音润腔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润腔方法,它通过采用顿、截、挫的润腔方法,使歌声产生力度与情感上的对比,使连贯的歌唱进行产生柔中带刚、连中有断的音乐形象。断腔是声乐演唱中的基本表现方式,它包括气口断腔、截气断腔、跳音断腔、顿音断腔等。断腔方法是在吸气、偷气、抢气、补气等方法中形成声音的临时性中断,是间接性的临时换气,利用气口停顿并延长乐句的时值。在很多时候结合节奏的变化采用连续断腔的形式来表达惊喜、悲伤、愉悦地情感;另外,在一些附点音符和切分音后面的气口,作曲家与演唱者也常使用气口断腔的润腔方法来增加歌曲的感染力。

四、音乐要素的润腔

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节奏、速度、力度等,这些要素和谐共存才构成好的音乐作品。民族声乐作品特性中包含了音乐风格、音乐语言、节奏、旋律、调性等细节属性的音乐要素。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音乐要素的润腔,重视速度润腔和力度润腔。

1.速度润腔

音乐进行时的快慢程度称为速度。速度和节奏受歌曲的风格决定,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只有要求演唱者准确的按照作品的速度、节奏来演唱,才能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创作意图和内在感情。在民族声乐的速度润腔中,要做到“慢不拖,快不赶”、“ 急不乱,慢不散”。不同的速度音乐感觉和歌唱状态会有不同,民族声乐教学中必须要求演唱者把握歌曲的速度,理解表达的内容,不急不缓,自然和谐。总之,音乐的速度是音乐形象和歌唱情绪的关键,忠于作品是我们声乐演唱最基本的要求,重视速度润腔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

2.力度润腔

力度是歌唱者对音的强弱关系的处理,用力度强弱的对比来表现情绪,是歌唱旋律经常使用的润腔技法。音乐旋律进行时的强弱记号我们称为力度记号,力度记号包括强、中强、极强、渐强,弱、中弱、极弱、渐弱等。力度润腔能表现声乐作品的感情基调及音乐意境和音乐主题,通过力度润腔能使音乐更加形象、丰满和立体。比如抒情的《摇篮曲》是在宁静、安逸的气氛中进行的,力度一定是弱而柔美的,使人想到妈妈哄孩子入睡时轻柔的催眠曲;《义勇军进行曲》则是雄壮有力的,在歌声中演唱者通过结合进行曲的节奏采用刚强有力的演唱,通过重视歌唱力度的准确性表现出歌曲的号召力,唤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奋斗不息的决心和信念。

结语

民族声乐中的“润腔”技法体现了民族声乐个性化的音乐风格,它融合了中国戏曲、说唱音乐等中国民族艺术形式中的优点。“润腔”技巧是真实的塑造音乐形象的歌唱方法,教师通过科学训练润腔技法,强调歌唱者从“声态“着手,通过塑造声音的形态和情态来塑造良好的声音形象,展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民族声乐的润腔技法,是我国声乐文化艺术宝库中珍贵的资源,它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舞台演唱和学习借鉴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在借鉴、吸收前人为我们总结的润腔技巧的同时,更要坚持继承与超越。

参考文献:

[1]梁洁中.民族声乐中的润腔艺术[J].民族艺术研究, 2004(3).

[2]王放恒.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润腔[J].民族艺术研究,2003(2).

[3]黄立芬.论民族声乐的润腔特点和方式[J]. 四川戏剧, 2005(5).

[4]兰晓薇.论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3(1).

[5]王江奇.润腔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润腔演唱民族声乐
“润腔”释义
浅析江西兴国山歌《打只山歌过横排》的润腔特色
润腔文献综述
从“润腔”看霍俊萍五音戏演唱特色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基本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