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探讨

2016-06-12 13:35李宽乾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积累观察阅读

李宽乾

摘要:小学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阶段,保证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今后整体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但小学作文教学难度大,效果不明显,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成了当务之急。

关键词:阅读;积累;观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16-01

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教学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该如何下手,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非常头痛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从一个学生的作文就可以看出其语文水平,因为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小的一篇作文就囊括了语文的许多知识点:字词句的应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修辞手法的使用等等。由此,作文教学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几个建议,以期共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情感和兴趣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兴趣,就能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写作任务,愿意表达内心真实的情感,进而从写作中感受快乐,优秀的作文便应运而生了。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能力,在命题和选材上尽量贴近他们熟悉的、易于理解的、感兴趣的人和事。作文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选择合适的题目。如《我的妈妈》《一件小事》等此类题目,让学生一看就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进而树立起写作信心。其次,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在选材、构思、谋篇、布局等一系列过程中"实现自我",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进而形成写作的主动性品质。教师上作文课之前,要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导入方式要多样,如故事导入、活动导入、情景导入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小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内在兴趣都能得到极大的激发。平时留神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并适时、适当地加以鼓励。实践证明多次的刺激可产生兴趣,并逐渐浓厚。

2.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足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因此,本中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再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以此达到丰富词语,进行广泛地语言表达方法的学习,提高读写能力。所以,在不会加重小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之上,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除利用课外读本,引导学生自觉阅读适合他们阅读的少年读物,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内容和大量习作典范,学生自然感到作文不难,由此乐于写作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取鲜活而丰富的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发现、认识和理解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 "笼天地于形内",方能"挫万物于笔端"。观察在写作活动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贴近生活,关注社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写作时机,创设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对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及时的、客观的描述。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师应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事、物,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使他们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外观察蚂蚁怎么生活,蝴蝶是怎样化蛹成蝶的,花草的生长过程,猫狗的外形及生活习性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并及时记录下来,写作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去大自然中收集作文的素材:春日去郊外踏春寻芳;夏天观"白雨跳珠"的景致;清秋赏金菊银桂,落叶红枫;寒冬组织学生在雪中嬉戏玩耍。

4.鼓励学生写实事

学生虽然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但是如果心中没有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只能枯燥的、不带任何感情的把事情写出来,这便背离了习作的初衷。习作是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通过文字和别人进行沟通。如果仅仅把事情表述清楚,那整篇作文只完成了一半。学生们如果能用心观察,习作题材比比皆是。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许你会认为这是难以实现的。对此,我想了个办法:认真写好日记,根据日记进行重点辅导。日记不需要一天一记,那样容易流于形式。身边发生了需要记下来的事情,可是适当以日记形式呈现。如:学生在写《一张纸所想到的》这篇作文时,我让学生先讨论了背景事件:班里一名"调皮鬼"将作业本揉成一团当成了游戏玩具,并交流讨论了自己的感受,结果那篇作文同学们写得特别好,他们在写清楚了整件事情的经过后,都写下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思考的角度远超过了我的想象,有的同学由此想到了爸妈供孩子上学的辛苦;有的同学由此联想到环保;有的同学想到了值日生同学打扫卫生的辛苦;甚至有的同学则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了角色转化,把自己当作一张纸而生发出的自我价值被剥夺的无奈与愤怒……孩子的想法令我吃惊,也令我倍感欣慰!这也让我坚信:只有亲身经历才有自己的想法,这才是写作的最终目的。

5.以学生习作引领思路拓展

作文教学中有这样的现象,为拓展选材思路,教者煞费苦心,可打开学生习作,又大失所望。原来,老师选材的"高度引领",使学生感到原本的生活失却了光泽,不得已只好胡编乱造;老师选材的"深度掘进",使学生感到固有的材料失去了意义,无奈何只好移花接木。可见,拓展选材思路,教者的"越俎代庖",只能拔苗助长,使学生思路变得呆板起来;教者的"耐心细致",只能是适得其反,使学生思路变得狭窄起来。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真实的生活和真切的感受。开启选材思路,让学生互相启迪,则更切实有效;互相引领,则更真实可靠。如《难忘的双休日》,教者未作选材指导,而学生选材很是丰富:有的写短途旅游,亲近自然,其乐融融;有的写来往奔波,忙于补课,疲惫不堪;有的写操持家务,做这忙那,快乐无比;有的写扮演角色,走进市场,认真服务;有的写学着当家,忙忙碌碌,收获多多;有的写无所事事,无聊之极,盼望回校……看学生选材很有个性,教者便以"选料之路好宽广"为专题,让学生互相介绍所选材料。从自己的选材,学生看出了生活的真实,悟出了真实是选材的根本;从他人的选材,学生看出了视角的独特,悟出了新颖是选材的追求。

可见,引导学生互相介绍选择材料和选材经验,学生的选材思路定会不断开阔,对生活的认识也会日渐深刻。

猜你喜欢
积累观察阅读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