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题的设计模式的指导策略

2016-06-12 11:44董金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小学数学策略

董金玲

摘要: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题;设计模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177-02

如何让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共同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1.理论成果

1.1教师设计练习题时首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其次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研究、设计练习内容。练习的数量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

1.2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对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是使学生更好地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练习促进新知识的掌握。我们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开放性的素材,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

1.3练习是一种数学活动,要体现"做"数学。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不要培养做题的"机器。"练习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水平,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实践成果

2.1通过研究,梳理出了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题的设计模式的指导策略。具体做法如下:

2.1.1课内部分

(1)基础型练习。基础型练习是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并牢固掌握已学知识而设计的练习,这种练习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通过温故使学生牢固掌握并运用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主要安排一些知识性较强的题目,例如:基本计算题、概念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等。

(2)探究型练习。探究型练习是指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探究方法,通过"做"、"观察"、"实验"、"体验"等进行深入研究。例如教学完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这一单元后,布置了一项找找身边的长方形周长、面积问题。孩子们发现的问题还真是百花齐放,从班级到校园,再到小区、又到家庭,共收集相关的周长、面积问题约为68个,知识涉及面之广是任何一节数学课所不能相比的。

(3)拓展型练习。拓展型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容纳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学习了小数简便运算后安排了这样的习题3.75×6.8+37.5×0.32进行简算,这里的知识点既涉及小数点移动规律引起积的变化,同时还涉及到了简算。

2.1.2课外部分

(1)操作型练习。操作型练习是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象实验、测量制作,根据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充分培养了学生"做"数学的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后,动手测量一些家中的长、正方体的物品,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计算。

(2)调查型练习。调查型练习是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练习,这种练习形式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这项内容可以安排在每册书的统计知识后,例如安排学生调查某项活动学生的爱好情况,家里的开支情况等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后,划出图表,同时提出日常合理的建议。

(3)自编测验型练习。自编测验型练习是指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会内容整理后,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从而指导学生自编学习测验题,自编测验练习形式不仅发挥了考试评价中的交流作用,而且也帮助了学生学会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同学间的互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这项练习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后,可由学生把自己平时练习中做错的题进行加工而编成习题,加深巩固。

(4)实践型练习。实践型练习是指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的练习,通过学生在自己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体积公式后,出示:你知道一个鸡蛋的体积究竟有多大?你能不能只用一个杯子、一个有刻度的药水瓶进行测量?

2.2通过研究,对不同课型提出"四段式练习题设计"指导建议。

通过近两年的实验,针对四大领域不同课型,我们课题组给出"四段式练习题设计"指导建议如下:

(1)通过基础题、辨析题掌握算法(怎么算)并说明算法。

(2)通过拓展性的练习题理解算理(为什么这么算),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画图或知识迁移等方式试着解释算理。

(1)通过基础题、辨析题掌握图形特征,画法、各种计算公式等知识,并能举例说明。

(2)通过拓展性的练习题试着解释说明各种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尝试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通过基础题、辨析题掌握统计图表特征,找出与以前所学图表的不同;掌握各种计算方法。

(2)通过拓展性的练习题试着制作相关统计图表,尝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1)通过基础题、辨析题明确数量关系或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2)通过拓展性的练习题尝试解决问题,总结解题思路和步骤以及解题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练习设计策略还有很多,但万变不离其中,要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指导,切实做到练习设计适度回归生活,关注动手实践,适度倡导开放,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启好《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3]顾泠沅 《21世纪数学教育探索丛书》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小学数学策略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的航天项目管理实践与展望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交通机电工程设计模式创新探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