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策略探析

2016-06-12 12:09殷坤林佘建位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中学策略

殷坤林+佘建位

摘要:"反思"是区别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事物的人类认识真理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反思"对教育工作者及学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结合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就数学教师为提升其自身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开展"教学反思"的策略作了力所能及的探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反思;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06-01

"反思"作为区别于直接认识的间接认识事物的方式之一,是人类认识真理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在人类认识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作为以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其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对教育工作的对像——学生来讲,"反思"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反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教师在其自身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等进行的反省,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为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行的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并不断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行为。根据反思在教学环节中的时间的不同,通常将教学反思应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三个阶段。本文结合近几年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从三个方面就数学教师为提升其自身课堂教学的质量而开展"教学反思"的有效策略作力所能及的探析。

1.课前反思:增强教数学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课堂驾驭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过程中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结果反馈的能力。是教师正常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而教师要能更好的驾驭课堂,教师必需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就做好课前反思,对课堂中的情况做好预设。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数学教师对其章节内容及学生情况进行反思,可以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师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使教学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工程问题"、"配套问题"、"销售打折"等内容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提前通过网网络等方式了解工程生产中、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情形,同时提前让学生进入商场去了解一些商品如何通过打折销售进行促销,一方面增加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感情认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正式课堂的教学积累经验。

同时,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就要反思自己设计的数学题材是否是学生熟悉的,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贴近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利于让学生人人参与等。如在探究"用勾股定理如何测量旗杆高度问题"时,有的学生想到放倒旗杆的方法测量,有的想到旗杆阴影的比例关系求解,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就要提前做好课堂预设,从而才能增强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从而在教学中教师才能从容地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并选用恰当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

2.课中反思:发挥数学课堂的生成性功能

课中反思是是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措施,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因素,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同时也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课前对教师对教学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这时如果数学教师觉得学生未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就急于推出自己的思路,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学生的疑问没有解决,从而影响下面的听课,久而久之是学生学习热情会降低,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发挥好课堂教学的生成性作用,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时,经常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用勾股定理如何测量旗杆高度问题"中,当有学生提出用放倒旗杆的方法测量时,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的想法不理或者跳过,而应大胆鼓励学生继续沿着其思路思考下去,并且引导思考按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什么困难,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个困难?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解决思路,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学教师通过这种在课中的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学会思考与修正。这样,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反思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效率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课后反思: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课后反思也称"授课心得",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课堂教学实施之后,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进行回顾和小结,形成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分为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行为的反思,对学生作业的反思等方面。如作业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课后反思,同时也包括书写反思与反思笔记等。在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作业数学教师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数学知识点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已经突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难点是否已经掌握;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通过对我们的数学课堂及教师个人教学行为的反复思考与反省,不光能改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更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常上常新。例如在对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的教学后若能作深刻的反思,我们会发现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证明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载体,它对数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勾股定理是一坛陈年佳酿,品之芬芳,余味无穷,以简洁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涵刻画了自然界和谐统一关系,是数形结合的优美典范。其内容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玩数学"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乐学"进阶。

正如著名学者波斯纳所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窄的经验,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对后继教学行为产生影响。"数学教师通过对自身的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的全面反思,在反思与评价中不断优化各种策略、方法和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教师只有通过课后反思,把自己数学教学课堂中的经验、问题和思考积累下来,教师便真正成为了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性思考的教师。正因为课后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特征教师就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之路。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中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