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无效行为的研究

2016-06-12 13:06关红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布置生物

关红艳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75-02

自2010年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积极推行"五环节教学模式"。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仍存在着一些无效行为。我和几位同事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高一、高二级的学生进行了生物课堂无效行为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此活动让我们教师认真客观的分析自己的教学,查找出我们生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无效行为,让这些行为得到有效解决,以提高我校的生物教学质量。现将我校生物课堂无效行为的表现分析如下:

1.无效的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通过预习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再者,由于我校的生物教师资源的短缺,新课改要求一周四节生物课被我校减少为三节,按这样的安排教学内容无法完成,所以课前预习能使教师有效的校正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然而,很多的时候预习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我校的学生自觉性差,应付心理强,所以无效的课前预习现象较为严重。通过调查分析,我总结出了无效的课前预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目标不明确,许多的老师常把预习内容当成作业布置给学生,比如说"今天的作业是预习某一节内容"。老师没有将预习时间、预习提纲、预习作业展示给学生,学生的预习目标不明确,一部分学生有可能只是简单的阅读一下教材,而大部分的学生可能根本就不翻书,这样的预习效率低,达不到预习的目的。2、有预习内容的布置而没有预习结果的检查 我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以及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很多时候,哪科老师要求的比较严就先忙哪科,老师如果不检查学生的预习结果,很多学生也就不预习,预习作业偷懒不写或者机械的抄答案,这样的预习,老师例行公事。3、学生不注重预习的质量,一部分学生虽然也有预习,但是很多时候学生以为浏览了教材,完成了预习作业就算完成了预习,从不重视预习的质量,不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圈点、划线、批注等,不积极思考查阅预习过程中的一些疑问,这样的预习学生应付了事,流于形式。

2.无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提问如果做到精彩、恰当、巧妙,那么就会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如果在课前没有精心设计问题,课堂上随意设问,这样的问题意义不大。我归纳了一些,这些无效的设问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无意识型提问,由于教师的语言习惯问题,老师常常会问"对不对啊?"、"是不是啊?"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一般集体回答,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实际上是在浪费时间,教学成果大打折扣。2、答案模式化提问,这些设问往往是课本上现成识记型问题,学生只需要在书上找出答案照着教材读就行了。这样的课表面上有问有答,但实际上这样的问题枯燥无味,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是不愿意回答这些问题的。3、背景缺失型提问,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清楚。毕竟学生的知识背景是有限的,而教师提出的问题需要查阅其他的科学书籍货或者借助网络才能回答,像这样的提问只能让个别学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感觉到事不关己,参与度不高,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3.无效的课堂讨论

我校倡导的五环节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自主讨论,通过讨论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背景的限制和教师对讨论的问题缺乏研究,使得讨论缺乏实质性的交流,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实则无效,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再如分组讨论有些学生不经过独立思考,坐享其成,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或反对,这样的合作讨论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还有些老师对讨论教学方式过于依赖,不管是哪一个知识点都要讨论,没必要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闲话的机会,学生看似讨论,实际上讨论的是学习内容无关的话题,这样的讨论对教学成果无意义。

4.无效的课堂展示和评价

课堂讨论结束后,应有学生的展示,有老师的评价。学生的活动贯穿于整节课堂的始终,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来展示学习的成果,以达到活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教师要有全员学生参与的意识,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但有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在学生进行展示时,往往提问的是学习成绩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那些本来学习就有困难的后进生感觉被老师忽略、放弃。表面上教学任务完成了,殊不知我们的教学应该面对的班里所有的学生。

课堂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质量高的评价具有导向性,科学性。然而有的教师对评价不够重视,不够深入,语言不够严密,由有的教师担心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味的肯定学生的答案。这样的展示和评价是一种表演型的、无效的过程。

5.无效的作业布置

老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起到了一个巩固强化、应用知识的作用。而低效的作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结果,反而浪费时间,做无用功。常见无效作业的布置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作业的针对性不强。例如有关个体的发育内容新教材与新的考试大纲都已经删去,但是老师生怕考试会出现此类知识点的考查。例如在课后小题: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将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发育形成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根本没学,而且难度较大,讲评时还是删掉了。这样的作业布置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2、数量过多,形式单一。例如学生的学案有一节课的作业为40道判断题,这样的作业数量多,无挑战性,学生不会深入思考,凭感觉做题的可能性大一些,还存在抄袭现象,换来一个按时交作业的假象,但成效性不大。3、作业重复啰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没进行选择,同一个知识点的题出现多次,而学生依然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这样的作业就算重复100遍也毫无意义和价值,不但使学生丧失斗志,还使得教师自己忙忙碌碌,无果而终。

以上是本人对我校生物课堂无效行为的几点浅析分析,另外还存在一些预想不到的无效点,希望老师们能客观的进行反思,不断地分析误区、克服问题,走出课堂教学无效区,创设真正有活力的高效生物课堂。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布置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做好课前预习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