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及建议

2016-06-12 13:24阚秀婷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认知水平社会功能课程改革

阚秀婷

摘要:高一新生普遍反映历史学科学习困难,很多历史教师也普遍对于高一学生的历史基本功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现象感到困惑。如今历史学科的学习越发的困难,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认识偏差这一主观因素和初高中历史学科衔接不科学这一客观因素是造成历史学科成绩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提高历史学科地位,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做好初高中学科衔接是当前重要的手段。

关键词:认知水平;社会功能;课程改革;学科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99-02

本学年伊始,笔者对高一新生做了一份课前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新入学高一生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着几点学习困扰:1、想背知识点但不知道背什么;2、内容复杂,理解性的知识点太多,反复记忆也记不住;3、材料题不会做,史料读不懂;4、课堂内容太深刻,拓展性太强,对一些专业性的东西没有兴趣;5、课堂上跟不上老师节奏,笔记不会记。这几个问题是学生反映最多的内容,面对以上现象和困扰,笔者想要在此文中主要探讨一下高一新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1.目前高一新生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

1.1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历史基本功欠缺。对于刚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来说,他们的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是空白的,这并不是说在之前他们没有接触过历史,而是很大程度上初中的历史教学以及初中历史学科的尴尬地位使得历史知识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笔者所在锦州地区在中考总分中,历史满分五十分并为开卷考试,这就意味着,在平时的课时中历史学科每周每班只有两课时,非但不是主要学科而且在副科中也不占主要地位,同时开卷考试,使学生们在意识上对历史就不够重视,有些学优生也认为历史不过就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没什么重要性。这种课时安排这样的学科意识,就使历史学科的在初中教学的地位非常尴尬,既不能同语数外相媲美,又不能和物理化学一样引起师生的重视,非但学生的观念如此,一些家长或是一些老师也没有意识到历史学科在高中课程的重要性,每每在高中和家长沟通学生历史学科较弱时,很多家长都反映说,"我看我家孩子也都背也都看啊,怎么就不会呢?"历史在高中的学习是要建立在初中历史学习夯实的基础上,然而,观念的落后,教学安排的不重视,这都使得学生一进入高中课堂,就觉得高中历史如雾里看花搬,不知所云,不明所指。

1.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认识缺乏,知识面狭窄。 很多学生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历史呢?尽管人们都会知道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意义,但是落实在社会中,其社会价值并不值得人们关注,历史不能创造财富,历史不能满足物质需求,"历史无用论"的看法被人们普遍接受,在这样一种社会大众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对历史学科普遍轻视,认为只要背一背知识点,背一背课堂笔记就能完成历史课程要求,学生本身内在的学习兴趣缺缺,这成为阻碍历史学习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目前存在于中小学生中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学生课外阅读量正在迅速下降,许多学生知识面较窄。尽管当今的信息技术条件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信息来源,但是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被补课班、艺术班、繁重的作业所占有他们甚至连看电视新闻的时间都没有。然而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愈加侧重学生能力的考察,大量的非教材文献被引用,对于知识面狭窄的学生来说历史的难度无异乎在加大,所以历史越来越难出高分也是有原因的。

1.3学生不适应新课改下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习方法不科学。 如文章一开始所提到的高一新生在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几点困扰:不知道背什么知识点,不会记笔记,不会做史料分析等问题,这都可以总结为与学习方法不科学有关,同样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与初高中历史课堂的形式差异有关。

初中历史课教材版本为岳麓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按中国世界,古代近现代分为六个部分,按通史形式铺展,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但内容浅显感性,知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缺乏理性思维的培养和探究,因而在课上教师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知识点的勾画,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课下做练习题强化巩固知识点等简单传统的方法来完成课程任务,这就造成了学生习惯养成被动式教学的模式。而到了高中,教材以专题史为主比较初中教材更突显专业性和学术性,而教师在课堂上也以引导启示为前提,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思维上的专业性和理性化。如此的一种学习上的"大跃进"造成了学生出现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或者是上课穷于埋头做笔记,跟不上讲课节奏,不得要领,不能很好地理解知识等现象。

2.应对现实问题的几点想法

2.1深化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强化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社会大众对历史学科的普遍误解,历史教学地位的尴尬,高考历史成绩的每况越下,都意味着历史课程改革要尽快提上日程,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首先,中考中历史开卷考应该要弱化甚至取消,提高历史中考分值,在根本上提高初中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有人认为这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我并不赞成这种观点,这种观点可以看作"历史无用论"的间接肯定,不仅是历史,政治,地理,生物这四门都是开卷考学科,进入高中后,这四门学科的问题被充分暴露出来,如果说在初中,尤其初三学年将学生的所有精力都放在语数外理化这五科,那么理所应当五门学科进入高中阶段应该优势明显,可是很可惜,高中数理化不及格的比比皆是。学生所谓的全面发展,不应该体现在学科上的偏重,初中对于理科的普遍偏重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严重干预,对于此种教学安排,笔者是尤其反对的。结果也证实,初中的这种教学安排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带来什么积极影响,反之,确是带来社会大众,师生家长对于史政等学科的藐视。

其次,平衡各学科的课时安排,提高历史学科的地位,加强对历史社会功能的宣传,改变社会传统观念。当然,传统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人们不断的潜移默化,如今《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节目的播放,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者,一股国学热潮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在小学中学的课堂上,《千字文》、《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文章开始大量出现,国学经典的背后都蕴含着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印记,如果教者能将国学与历史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于历史知识的宣传普及,历史社会功能的宣传,历史学科地位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2革新高一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做好初高中教学衔接。新课改提倡把以往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现象转变为师生有效互动、生生有效互动的多维活动。教师的教学重在引导和培养,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如何能让学生由被动化为主动,引导学生由感性学习向理性分析为主过度,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向着手。

第一、比较初高中教材内容找出知识衔接点。对比初高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初中的通史型教材其实是高中的专题史型教材的根,学生在初中对于古今中外的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后才可以在高中专题史前有基础的深挖和探析。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初中的教材中用一课的内容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过程,结局以及《权利法案》,克伦威尔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恰巧是高中《英国的制度创新》这一课在背景上的介绍。而此前高中教师在这一课中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向学生解释英国制度转变的原因及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这样看来,高中教师无疑是做了很多无用功,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对学情做基本的了解。如果高中教师能熟练地将初中与高中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衔接和整合,一面对学生初中历史学习做正确引导和回忆,一面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循循善诱,逐步提升的话,就不会出现学生对于知识点上的断点和学习能力的尴尬,同时又能将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中,合理有效的完成课堂任务。

第二、大胆的整合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以专题史为主,这就如一把割刀将学生在初中的知识体系给割裂成条块,不易学生掌握,然而,我们反过来想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条块整合起来,拼接成适合高一新生认知水平的新教材呢?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对于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怀着"一口吃掉胖子"的想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逐次提高,高一历史学习最主要的目标是要学生主动接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如果我们可以将高中三本教材合理的整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那么学生也会容易接受。这就需要校本教材和自编练习题册的出现,笔者认为校本教材和自编练习册是非常适合"因材施教"的,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编撰不同等级的练习题,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过程,高一是夯实基础,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最为困难的时期,让学生爱上历史学习,熟悉学科特点,把握历史线索是高一教师的任务和责任,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深入研究,找到症结,对症下药,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摸索出有个性、有特色、适合学情的高一历史课堂。

猜你喜欢
认知水平社会功能课程改革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新时期提高中职生德育认知水平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