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地理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6-06-12 13:27刘洋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内驱力学案创设

刘洋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03-01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教育的氛围中,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的一种学习活动。比如在地理学习中,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不仅能够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到相关信息,而且能够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 因此,地理课的课堂教学,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等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做出示范,让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己读书读图,独立作笔记,并展开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整理,做出新的判断和推论,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那么,如何在地理课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的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首先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在地理课堂中,要列举一些常见的地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1.1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在课堂中要建立与学生平等的关系,给学生以一种信任的心理定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消除学生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议论,能放开心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评论其他同学的说法。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和他人、教师一样的地位,特别是和教师之间的平等关系。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自己播报一段天气预报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动机。

1.2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有了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勇气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铺向成功的路。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认知和情感结合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学习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要给予肯定,即使学生的想法不完全,也一定有可取之处。

1.3教师要培养学生想学习的内驱力。只要学生有了想学习的内驱力才能有效而持久的投入学习。需要是人基本的本能,需要是一种内驱力。有需要才能有追求,有了对地理事物认知的需求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这种力量,学生就能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去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成功。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这种希望获取知识,希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成功的内在需求,积极鼓励学生去大胆地获取知识,并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尽可能的各种条件,以学生的这种内需感得到充分的满足。

2.利用地图,理解知识

地图是地理科特有的教具,是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地图中包含了许多地理知识,它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得力助手。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地图来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在扩大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铁路运输》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读图知识看地图册,找出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铁路枢纽。接着,让学生用一张白纸画出我国主要铁路的简图,并标出我国主要的铁路枢纽,从而便于学生熟悉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然后,让学生发言、讨论,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地图来学习,如铁路干线较多,应分清铁路的方向;东西干线、南北干线各是什么……通过看地图、画地图,学生熟悉了我国的铁路分布。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如下问题:1假设从南宁乘火车去北京旅游可以走哪些铁路线?会经过哪些省份和哪些地区?如果从南宁乘火车去乌鲁木齐走哪些铁路线路程最短?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地图的兴趣,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学到有用的地理。

3.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理课堂教学就要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上,教学时不要教授过多、做太多的铺垫,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教材,自己去寻找关于地理问题的切入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要让学生自己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自然而然地迁移到新的知识情境中,而不能像传统课堂一样,教师直接将答案讲给学生听。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适合发挥的机会,达到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目的。

例如我在去年一年一直坚持采用导学案的方法,也就是先学后教,当堂练习。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学生自学,而教师真正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自学教材或其他材料,教师限定时间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容易的问题可以个人完成,难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设定的时间长短不同。所有问题解决后,由教师补充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小测,从而得知学生本节课学习的效果如何,查漏补缺,对于掌握不好的学生或问题个别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我每节课的讲解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5分钟,课后一般不用留作业,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

猜你喜欢
内驱力学案创设
培养内驱力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乡愁导学案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比例尺(一)”导学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