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16-06-12 13:50张春丽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音乐教师

张春丽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34-01

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教育功能,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45分钟的课堂缤纷多彩,让音乐真正的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精神品质,成了高中音乐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运音乐的教育功能,就必须制定好的教学策略。下文将对几个常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1.从精神层面着手,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如前所述,音乐是人类精神的体现,是生命的交响曲。人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追求理想,追求完美人格的主要途径。一个具备较高音乐素养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都会以平和的心去面对各种挫折,把人生和学习的坎坷当成一个个跳跃的音符,当作音乐的高低音调,当作音乐那快慢、张弛有度的旋律,这是一种精神高度。同时,对于大部分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他们人生所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是家庭的压力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在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灵感到疲惫那就在所难免了。而音乐正是缓解人紧张情绪,是疏导人心理压力的有效武器。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到音乐这两方面的作用,并抓住这一特点,从人格精神的高度对学生进音乐教育,将音乐陶冶情操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如可以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教学案例。我们都知道贝多芬是音乐天才,但是也是命运坎坷,但是凭借着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他毅然面对命运的安排,以坚强的意志去面对生活的挫折。而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本质,即让人的心灵感动,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欣赏,然后杂志音乐中思考,思考人生的真谛。

2.广取素材,丰富音乐教学内容

高中音乐教学需要教师有比较高的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世界观和艺术欣赏水平不同,因此在音乐的欣赏上也会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师不能够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会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水平。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欣赏到更多的音乐,感受不同音乐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教学需求来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质量水平。在欣赏式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突出主体,注重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通过《高山流水》音乐的播放,让学生体会古筝弹奏出的高山的气势和流水的柔美,从而更好地展现出不同节奏之间变换的魅力,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又如,在播放《沂蒙山》这首民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山农中那种清新柔美、民风纯洁的美好,感受歌曲给人带来的清新宜人的音乐之美,从而放松学生的身心,真正去欣赏音乐,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3.心灵感触,提升学生欣赏能力

高中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可以采用融入意境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去感受音乐给人的震撼和心灵上的领悟。不同的音乐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同样在不同的状态下欣赏同一首音乐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学习方法,提升他们对音乐的认知。比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蒙古族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文化和地域特点,加深学生对该民族音乐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马头琴、蒙古族舞蹈等,通过这些形式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之美,并且用音乐美去净化和沉淀心灵,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塑造能力,让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新的认识。只有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保证高中音乐教学质量水平,最终达到教学的要求,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能力。

4.拓宽音乐知识面,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1我国2001年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四点: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②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③注重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④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从这四个课程基本理念来看,一方面突出了音乐学科的"审美属性",另一方面落实了"音乐实践"的主要地位,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情操。在减负提质的新背景下,音乐不只是简单地教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以优美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带给学生艺术美的熏陶和享受,在短短四十分钟内,打开学生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相长的快乐天堂。

4.2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内容有限,必须注重课外音乐内容的收集,并根据学生的审美需求进行有目的、有选择、有引导的教学延伸。一些高中学生钟爱流行音乐、爵士音乐、欧美的说唱音乐。在音乐课堂上,我们不能把这些音乐拒之门外,相反,应该介绍这类有意义的音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把最真的情感流露出来,这样的情感体验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不再感觉音乐课单调与乏味。

5.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

5.1与时俱进,追求音乐的流行美。现代世界,包括音乐在内的各方面都在飞速的发展。无论是音乐创作,还是音乐表演,都在技术上,艺术上有了很大突破,紧紧的体现了时代气息和人们对音乐文化的需求。作为欣赏主体的学生,理所当然对音乐的品味也越来越高。

5.2时尚旋律美,是学生音乐鉴赏的首要需求。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陌生,缺乏兴趣,甚至认为其旋律老土,没有新意。课后,我认真的反思并作出了调整,我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略的聆听"学堂乐歌",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的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3明星表演美,是他们内心的"榜样"需求。在欣赏民族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时,学生没精打采,接着播放了王菲演唱的版本,同学们立即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对王菲特别喜欢,甚至是很多同学的偶像。因为他们这个年龄阶段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偶像,都有自己的"明星梦"。所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到不同明星的多个版本的音乐给同学们欣赏,以便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共鸣。

5.4浪漫意境美,是他们放飞心情的需求。在钢琴音乐单元,我们欣赏了肖邦的《"革命"练习曲》和李斯特的《爱之梦》,两首音乐都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杰作。但学生更喜欢《爱之梦》,因为《爱之梦》更让他们觉得"浪漫",更适合高中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总是从他们的兴趣入手,由浅入深,选择一些诸如《神秘园》、《神话》等音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逐步过渡到对他们来说较"难"的音乐,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5动听配器美,是他们体验音乐魅力的需求。在流行风单元,我们欣赏的是毛阿敏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思念》,学生反映普遍较差,随后我立即播放了同样是毛阿敏在"同一首歌"上演唱的《思念》,学生马上兴奋起来。因为音乐家对这首歌曲进行了重新配器,使其在音色、和声等更富于流行美。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音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圆我教师梦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