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初中外语教学的影响

2016-06-12 14:43王思菡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语学习指导意义外语教学

王思菡

摘要: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根据狗分泌唾液的实验得出的关于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规律来揭示记忆的生理机制,用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中性刺激的相互作用来揭示注意的生理机制,高级条件作用形成的规律为揭示熟练、习惯的生理机制,进而推论道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因而本文简单的回顾了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的实验过程,主要特征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学习模式并就该理论对目前初中外语教学影响的浅析。

关键词: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外语教学;外语学习;指导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393-01

1.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简介

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通过对动物条件作用形成过程的研究为学习奠定了科学基础。他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的主要内容为:将狗置于经过严格控制的隔音实验室里,食物通过遥控装置可以送到狗面前的食物盘中。狗的唾液分泌量通过仪器可以随时测量并记录。实验开始后,首先向狗实行铃声刺激,铃响半分钟后便给食物,于是可以观察并记录到狗的唾液分泌反应[1]。当铃声和食物反复配合呈现多次以后,仅有铃声而不出现食物时,狗也会做出唾液分泌反应。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狗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也称第一信号系统,又归属于S-R刺激---反应学习体系。另一类是抽象信号,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系统。特别是关于两个信号系统的学习对第二语言(外语)学习和研究存在不容忽视的影响[2-3]。

2.巴浦洛夫经典条件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2.1两种信号系统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将直接刺激转为机体各种活动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对第二信号(语言、文字)发生反应的大脑皮层机能系统,它是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刺激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的信号。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过来又影响和支配了第一信号系统。

前苏联一些国家在20世纪30-50年代对外语教学中的自觉对比法就是在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觉对比法的倡导者们正是根据两个信号系统的原理提出把语言类比引入第二语言教学,并置于教学法体系的重要部位,在理解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在进行模仿,练习得原则。理由是: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只有在旧的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基础上才能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原来的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对新的第二信号系统(外语)产生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主张充分利用正迁移,而预防负迁移,而预防的办法就是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例如:小学低段的学生在学习单词"cup"时,老师把自己喝水的杯子举在手中,同时说着"cup",然后在黑板上写出单词,最后达到音、形、意的相互结合,经过反复练习建立练习教师就可以撤掉杯子这个实物。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短语"get into a fight with sb "我们就可以建立在母语的基础上"和某人吵架、打架"上,从而进行句型的练习和操练上。

2.2消退对外语教学的影响: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形成后,如果反复呈现条件刺却不呈现无条件刺激,则条件反应的的强度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被称为消退。当然消退不意味消失,在经历条件刺激的重新出现又会自然恢复。例如:教师在教了新单词后,如果不在句型训练或者阅读中体现出来,经历几天或者一周学生原记忆的新单词就会忘得寥寥无几了,这时就要运用有效的复习强化刺激来增加反应发生的频率,从而转化成长时记忆知识,永久性的储存在大脑里。

2.3泛化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刺激泛化,是指人或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要求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对知识点、相类似单词或者语法不要放在一起,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泛化现象。例如:把"-en"结尾的动词原形误以为是动词过去分词而不加"-ed";把以"-ly"结尾的形容词误以为是副词,把不是以"-ly"结尾的副词误以为是形容词(attentively/ probably /actually)。

2.4高级条件作用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当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出有机体的反应。这种由一个已经条件化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做高级条件作用。例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在上新课之前把上一节课的知识点作为这一节课的复习导入环节来设计,这就是把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条件刺激)转化成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的背景知识(无条件刺激)。

3.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实践建议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而学到的。例如:许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可能不喜欢外语,因为他们将这些外语与要求在课堂上大声翻译句子或者表演对话练习这些不愉快的经历联系起来了,在课堂上被提问难题而引起了焦虑,学生形成对外语恐惧的条件反射。那么,对学习外语已经产生恐惧的学生有什么办法解决呢?第一,教师要做"愉快的传播者",教师要充满爱心充满感情。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对学生倾注了感情,才能获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这样长时以来,教师的好形象与学习英语配对,尽管外语学习存在困难,但是教师自身对学生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外语学习也就变成愉快的事了。第二,教师要善于从兴趣入手进入外语学习。如果学生对学习外语的兴趣不高,教师可以通过能吸引学生兴趣的事件来吸引其对外语的兴趣,即用一个学生喜欢的刺激(看外语电影、听外语歌等)与外语学习配对,这样就会引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第三,提高自我效能感,这样外语学习与学生内心成功感相配对,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外语。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尽管跟现代神经心理学有相矛盾的地方,但在人类学习尤其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教育实践中可以有意识地通过训练来建立条件反射,以改变身体的反应,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消除不良的嗜好。另外,要恰当的运用强化手段,以帮助学生克服窘境、摆脱考试焦虑等。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7

[2]伊.巴浦洛夫,戈绍龙译. 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M]. 上海医学出版社 1954

[3]伊.巴浦洛夫,周先康,荆其诚,李美格译. 条件反射:动物高级神经活动[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1

[4]刘延.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对外语学习的指导意义[J].外语与外语教学研究 2009

[5]张莉.巴浦洛夫学说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科技信息

猜你喜欢
外语学习指导意义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由文化差异引起的外语学习障碍及其解决方法研究
频次作用对外语学习者书面产出的启示
外语学习中中介语的形成与发展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