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探讨

2016-06-12 00:49王方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学生能力创新能力

王方华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任务应该是: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手段,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现代化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而探究性实验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就对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学生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186-01

一、创设情景,形成任务驱动

在探究活动的初始,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产生好奇心,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积极求知的驱动力,这是学好物理的关键。[1]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把一个鸡蛋放进一杯清水中下沉,而放进一杯浓盐水中漂浮,通过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就会表现出想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强烈欲望。当然情景的引入还可以运用图片、漫画等手段引发兴趣,提出问题。

二、根据学生实际,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根据当前的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发的两个思考。思考一:“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学生的回答不少是:“是”、“不是”、“对”、“错”等缺乏主观思考,而进行解释的回答;思考二:课堂提问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当学生导而不发的时候,怎么办?学生导而不发有多方面原因。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所提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基础或实际能力,因而导致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导而不能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以有效提问的方式,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比如在《电动机》一节书中,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演示实验的处理如下:老师在演示实验后,得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的其他特点,这时老师要及时的提问:“要使通电导体的运动方向刚好相反,可以通过什么来实现?”,学生经过思考后,上台的第一位学生操作是把导线与电源的正、负极互换,师:“你是根据什么,想到改变电源正负极与导线连接的呢?”,生:“奥斯特实验证明,磁场的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那我就想通电导体的受力方向是否会与电流方向也有关?”;教师再次提问:“还有什么其他操作也能够改变通电导体的运动方向?”,第二位学生把磁铁的南北极上下倒置,也达到了目的。在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上,教师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而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提出有效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进行有实质意义的探究,从而在探究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因此,要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探究实验中,教师必须研究课堂中提出的问题的有效性。

三、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自主性

探究性实验的目标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目标,结合初中学生认知的成长历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不能由教师全盘决定,也不能完全放任自由,而应该在适度开放中由学生自主实验。在限定范围内的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探究方向或方法,自定实验方案,教师不作干预。[ 2 ] 虽然不同能力的小组获得的结论有差异,但教师只要在最后的评估与交流中引领各组学生意见让其得出系统结论即可。例如:在探究《滑轮组的特点》时,学生不一定都是用滑轮组竖直提升物体,也可以水平拉动物体,从而比较两种方式得出的结论的异同之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因此不论是探究的能力,还是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都是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四、实现探究性实验延伸课外

学生在日解常生活和实验探究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同的问题、也有很多新想法,由于课时限制、课程标准或教学设备限制,有很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超出初中课标要求的知识(有的甚至到高中才会涉及到)教师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部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有着很大的兴趣,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也无法得到一一满足。因此把探究性实验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将有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开拓各个层次的学生实践技能。比如内容安排可结合实验册中的小制作(如发电机、电动机)、小实验(如水瓶琴奏乐)、结合我们生活的物理活动(如测量自己登楼功率、测量学校到自己家庭的距离、测量家庭用电器的电功率)、教材中的“想想做做”(如判断未知磁体的极性、测量电池组电压、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等)、各种练习册中出现的探究题(如找一根铁丝让它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看谁的办法多?)、教师不定期提供探究素材和趣味物理资料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科技节设置具有竞赛性质的制作(如纸火箭、水火箭、鸡蛋撞地球、飞行时间最长的纸飞机)等等。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同时,写出探究报告。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由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物理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3] 探究过程中应注意学科的渗透和融合,探究的问题可能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等多学科,物理教师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应用他们在其他学科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与论证、讨论和交流。国家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 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112-113.

[2] 诸学鸿.何丽娟.《探究式教学在物理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07,(12):3

[3] 张德启.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05.143-148.

猜你喜欢
探究性实验学生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活动的功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