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016-06-13 06:10叶翠英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叶翠英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叶翠英

(广西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4)

[摘要]二语习得研究发现,语块能力是二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预制语块进行语言教学,不但能克服只重视语言结构或者只重视语言交际这两个极端,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性及积极性。根据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输出的差异性,把模块教学应用到翻译教学中。运用立体互动、经验模块、时间模块、理论模块等,能够极大地减少搭配错误的出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块理论;翻译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语块习得的研究甚为丰富。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从预制语块角度来进行外语教学的优势,这表明语块能力被看成外语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利用预制语块进行外语教学,不但能克服只重视语言结构或者只重视语言交际这两个极端,更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流利性及积极性。王立非明确提出,预制语块教学应当成为语言教学新的发展方向[1]。近年来,不少学者就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如苗菊指出,要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必须研究学生翻译能力的构成及特点[2];揭廷媛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为出发点,论述了学生的翻译能力构成要素与学生翻译能力的形成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搭建互联网平台对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及其相关问题[3];姬银萍根据课程要求、课程设置与教材、师资队伍、翻译教学等要求,就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和培养,提出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思路[4];刘甜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接受翻译教育的优势和现状指出,运用“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基础翻译教学”等策略,不断深化、完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5];王佳结合翻译理论与练习、实践,让学生逐步成为课堂的中心,使得教学转变“以学生为中心、多对多”的翻译教学模式[6]。以上研究对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有一定指导意义,但大学生的翻译还是停留在较低层次上。本文将重点分析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运用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及运用模式,以提升大学生高层次的英语表达能力。

一、预制语块理论简介

Becker教授在1975年提出了预制语块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特殊的多词语言形象整体存在于人类的记忆中,以固定或者半固定的模块化方式呈现,却无法直接获取[7]。就本质上而言,预制语块就是一种语言的结构形式,拥有词汇及语法的特征要素,较之单个词汇具有更大量的信息,并具有一定的话语功能。认知语言学认为,在英语习得过程中,语块以整体模式在学习者的记忆中呈现。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人们对于模块的使用没有依照特定语法,则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对于初学者而言,此种表达方式更能清晰地传递学习者的思想。

自从预制语块理论提出以来,学者的研究中心逐渐转到语块的使用、类型分析方面。由于我国英语教学长期重视语法教学,预制语块理论彰显其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整体性、范例性、词频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预制语块理论与写作和翻译能力培养的关系作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语块的输入及输出之质与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外语写作能力及翻译能力。这是因为随着学习者大脑中记忆材料及模块数量的增加,学习者对语块就越来越熟悉。Nattinger及Decarrico教授进一步细分语块,将其分为多元语块、短语架构语块、句子构成语块以及习俗语语块几部分[8]。多元化语块是由多个单词组成的短语;短语架构语块是一种在某种框架形式下存在的词汇集合体,是在不同的时间里和不同的环境下生成出一些特定意义的短语;句子构成语块是以词汇架构语块为基础的、最具有实用性的语块形式;习俗语语块是指一些特定的谚语格式的语言词汇。根据不同的结构组成方式和功能特征,句子构成语块包括引语、惯用常话、搭配、符合语短语等。这些语块均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词汇之结合体。掌握这些语块,将有助于学习者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关于语块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分析大学生语块知识与英语词汇习得的关系、语块对英语口语与写作的作用,而对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之间关系问题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少见。

二、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记忆加工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三个阶段。从感觉记忆到短时记忆,人们只有短暂的十几秒钟,且所接受的信息非常有限。此局限性给英语学习带来巨大挑战,必须寻找有效的方法加以应对。作为将新信息和旧知识相调节的组块方法,是一种便于记忆的,因而是有效解决这种局限性的方法。语块化翻译教学就是指通过提取有意义的组块来增加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知道,外语学习中存在母语负迁移现象,汉语固有的表达会时不时影响学生的英语表达(表1)。如何降低母语负迁移的影响,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当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风俗相同时,汉语对英语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语块化翻译教学模式能有效降低母语迁移,免去了一些生搬硬套的使用语言错误。

表1 语块搭配比较

从常见语言词汇搭配错误进行分析,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学生翻译的各种各样的错误,尤其是高频动词的使用规范方面的错误,如诗词搭配不当、语法错误等,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动名词搭配失误。学生容易把已掌握的知识应用到一些不该应用的地方,如英语中make/serve/cook等词汇有“做”的意思,而汉语的“做”与“当”在意义上很接近,学生容易出现do a teacher, do a scientist等短语。这表明,学生对于do的搭配使用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出现的错误,还包括忽略规则的限制和错误套用句型等,这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针对搭配用法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取训练,最终造成学生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以上分析说明,把翻译式语块教学跟汉语搭配教学相参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搭配错误。

三、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策略和语块的输入输出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非常注意语法规则和单词应用的学习。学生在翻译中时常出现辨识能力差的现象,找不到关键词汇,翻译不准确[9]。为此,在大学英语课堂翻译教学中还需要增加语块知识教学,帮助学生辨认语块。教师需要抓住时机,训练英语语块。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块数量。在语块的积累中,需要注意的是语块在各种语境中的使用。语块化翻译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语块训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

语块化翻译教学模式就是这种教学观念的反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在教学中,该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已具备的汉语思维模式的优势,使用短时记忆的策略,最大程度上发挥汉语思维所具有的促进作用。语块化翻译教学模式包括分解阶段、还原阶段和再造阶段。教师和学生在不同阶段均有着不同的主要任务(表2)。教师在分解阶段的重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还原阶段则侧重于学生语块运用的模仿。

表2 语块化翻译教学任务

学生对语块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翻译水平的高低。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大语块的输入和输出,提高学生的整体翻译水平。Krashen指出,语言的输入只有具有针对性,才能在应用中取得成效。可见,在教学中使用目标语激发学习者,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Swain把语言功能设定为注意功能、元语言功能、检测建设功能以及输出目标自动化功能[10]。注意功能是指语言能够促使学习者了解自身语言的不足,进而注意新信息。除了最后一种功能外,其他功能都关乎语言表达能力的准确性。在处理信息时,若某种信息与之前的信息存在联系,就会自动进行掌握。这说明,把模块教学应用到翻译教学中,根据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输入和输出的差异性进行训练,必定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四、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的运用

根据立体互动要求,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主要有三方面的模块:经验模块教学、时间模块教学和理论模块教学。经验模块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实践和体验,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来提高对翻译的认知度,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时间模块则是指办学条件成熟、经验丰富的学校与翻译公司搭建实践平台,并组织学生到公司进行实习,在实践周期中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掌握并熟练翻译实践的各个环节。所谓理论模式是指教师以文本翻译训练为中心进行翻译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对经验模块的内容进行理论性思考,并将之形成翻译理论体系。这表明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其教学过程更有章法,教学目标更加明确。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中的每个模块都是一种多维互动的开放性理论体系。学生基于翻译体验和经验,进行相关总结并将之逐渐转化为理论,反过来又以理论促进翻译实践。此种翻译教学模式以学生的翻译素养与能力为建构主体,在作为管理者和设计者的老师提供的、由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共同构成的框架下,帮助学生建构理论知识体系和提升翻译技能,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模块式翻译教学的评估主体和方式可以多样化。主体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公司领导和职员,还可以是同伴和自己;方式有互评、自评、集体评价等。

本文以旅游文本翻译为例,具体呈现语块化教学翻译模式的应用过程。其运行过程一般如下:首先进行经验模块训练,即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分组或独立完成一些与阅读相关的英汉旅游语料的收集工作,对之进行阅读和研究,以增加相关的旅游材料翻译知识图式。学生通过在经验模块中阅读与主题相关的语料,实现重要的组成输入,在了解相关主题文本特点的同时也积累一定的语块知识量,进而逐步深化对相应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因此,学生经过经验模块教学阶段,基本上掌握了旅游文本的主要特征,也获得了一定的翻译理性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则是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旅游文本的英汉语言特征,并用两种语言载体分工完成不同的任务:用汉语分析旅游资源相关社会背景知识,包括其历史轨迹、业绩变化情况、自然特征和人文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描绘景物时要凸显语言的文学性特征,使得景物的介绍情景交融、富有诗意。而对旅游地的地理环境、服务设施等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应用英语介绍,因为这时候不强调语言的诗化,而需要语言流畅的自然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并指出理论运用翻译实践的具体做法。在实践模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特征得到明显的体现,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实训,学生的知识得以转为技能,翻译能力随之提升。

五、结语

本文重点研究翻译式语块教学法及其运用措施。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已成共识,但如何提高翻译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翻译模块的使用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

[参考文献]

[1]王立非.借鉴国外,立足本土,创新教学[J].中国外语,2007(6):13-16.

[2]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47-50.

[3]揭廷媛.基于互联网的翻译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教学研究,2013(5):49-53.

[4]姬银萍.基于翻译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6):169-171.

[5]刘甜.翻译图式视角下非英语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3):112-115.

[6]王佳.关于教改中翻译教学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120-122.

[7]Becker J. The Phrasal Lexical[M].Cambridge Mass: Bolt and Newman,1975:12.

[8]Nattinger, J. R. & Jeanette S. Decarrinco.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35.

[9]王卓.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2(5):59-60.

[10]狄竞怡.ESP输出型教学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8):12-14.

A Study on L2 Prefabricated Chunks Translation Approach in CET

YE Cui-ying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4, 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LA) has found that chunk competence can serve a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Using prefabricated chunk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n avoid these two extremes of laying stress between languag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lso, it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learners’ language fluency and enthusiasm. According to the learners’ difference for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the language form, the module teaching is applied to the translation teaching . The collocation error can be reduced greatly so as to improve the learners translation proficiency, by the application of mixed interaction, the experience module, time module and the theory module.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chunk theory; translation approach

[收稿日期]2015-12-18

[基金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翻译式二语预制语块教学法与地方性翻译人才培养新模式的研究”(20110979)。

[作者简介]叶翠英(1966- ),女,副教授,从事语料库及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5-0170-0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
浅谈语言知识与技能教学中存在困难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