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40 nm点阵饵激光在小面积碱烧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16-06-14 09:48余雪丰陈志勇
重庆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治疗结果烧伤颈部

余雪丰,彭 曦,陈志勇△

(1.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烧伤科 408099;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重庆 400038)



·经验交流·

2 940 nm点阵饵激光在小面积碱烧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余雪丰1,彭曦2,陈志勇1△

(1.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烧伤科408099;2.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目的比较2 940 nm点阵饵激光早期剥脱小面积碱烧伤创面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23例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对象。将入选的91个创面分成激光剥脱治疗组(12例,47个创面)和单纯药物治疗组(11例,44个创面),激光剥脱治疗组采用点阵饵激光行痂皮剥脱后纳米银抗菌凝胶常规每天换药;单纯药物治疗组行纳米银抗菌凝胶常规每天换药,两组病例均置红外线烤架治疗。治疗后对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瘢痕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激光剥脱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1),创面愈合3个月后进行随访,瘢痕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 结论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早期使用2 940 nm点阵饵激光行痂皮剥脱治疗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瘢痕的发生率。

[关键词]点阵饵激光;面部;颈部;烧伤,化学;治疗结果

小面积的碱烧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是一类非常严重的腐蚀性化学烧伤[1],碱烧伤后对组织有一个持续的损伤效应,处理不及时,会进一步加重组织损伤,加深烧伤创面,影响预后效果[2]。提高碱烧伤患者的预后质量,减少患者瘢痕及畸形的发生是治疗的主要目的。对小面积碱烧伤的传统治疗方法大多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和早期切痂后植皮治疗[3],但效果均不理想。因此,为了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对比观察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23例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患者的91个创面。早期点阵饵激光痂皮剥脱和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患者,均为伤后2 h内入院。入选标准:全身各部位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创面,烧伤创面面积的大小为1~4 cm2,平均(1.83±1.35)cm2,烧伤深度为深Ⅱ°或 Ⅲ°,相邻多个创面之间的皮肤组织正常。

1.2分组23例患者共入选91个创面, 将其分成激光剥脱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其中,激光剥脱治疗组12例,47个创面,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18~53岁,平均(27.89±8.35)岁;烧伤原因:氢氧化钠烧伤3例,氨水烧伤4例,石灰水烧伤5例。单纯药物治疗组11例,44个创面,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9~57岁,平均(30.23±10.42)岁;烧伤原因:氢氧化钠烧伤3例,氨水烧伤4例,石灰水烧伤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设备及药物2 940 nm点阵饵激光(德国,MCL30),红外线烤架(河南省南阳国防科技工业电气研究所,GSX332),纳米银抗菌凝胶(深圳,批准文号:粤食药监械(准)字2004第2640331)。

1.4治疗方法

1.4.1点阵激光治疗组患者来院后立即用0.01%的苯扎氯铵溶液进行冲洗及消毒,0.5%利多卡因对创面进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生效后,2 940 nm饵点阵激光换上剥脱治疗头,选择剥脱治疗模式,设置治疗参数为:能量10 J/cm2,频率4 Hz,斑大小2 mm,脉宽300 ms[4]进行治疗,剥脱时由创面中心向边缘进行移动性圈磨,磨到碱烧伤创面均匀弥漫性点状渗血后停止治疗,再用0.01%苯扎氯铵溶液持续外敷2 h,创面外涂厚3 mm纳米银抗菌凝胶,每天进行换药,持续24 h红外线烤架照射治疗。

1.4.2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用0.01%的苯扎氯铵溶液进行冲洗,再用0.01%苯扎氯铵溶液持续外敷2 h,创面外涂3 mm纳米银抗菌凝胶,每天进行换药,持续24 h红外线烤架照射治疗。

1.5评价指标创面愈合时间:从发生烧伤事件至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d),创面瘢痕发生率:至创面完全封闭后3个月进行测量,创面组织突出于周围正常皮肤组织1 mm以上,且超过单个创面烧伤总面积1/3及以上者为瘢痕产生,创面瘢痕发生率(%)=创面瘢痕产生的个数/烧伤创面总个数×100%。

2结果

激光剥脱治疗组与单纯药物治疗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04,P<0.01),见表1;烧伤创面完全愈合3个月后进行门诊随访,激光剥脱治疗组的瘢痕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1,P<0.05),见表2。

表1  激光剥脱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创面愈合

表2  激光剥脱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瘢痕

3讨论

碱烧伤是常见的腐蚀性化学性烧伤,碱接触皮肤组织后,吸收皮肤组织内大量的水分,使细胞脱水而坏死,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结合组织蛋白,生成碱性蛋白变性化合物,进一步溶解于正常的组织蛋白,使组织进一步坏死[5]。强碱在脂肪层与脂肪作用产生皂化反应,再一次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深部组织凝固坏死,给预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即使碱烧伤后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创面,防止残余的化学物质进一步被创面吸收和扩散,但要使pH值恢复至少要冲洗12 h[6-7],往往难以满足要求,部分残余的碱性物质仍被残留在皮内和皮下,仍会继续造成受害组织的持续性变性及坏死。造成创面的进一步加深和加大,所以,早期进行痂皮剥脱,保留真皮支架结构,进行创面清洗,防止残余碱性物质对创面的继续损害,是治疗小面积碱烧伤,恢复良好功能和外表的关键。

波长为2 940 nm的点阵饵激光是一种剥脱性激光,它的主要机制为局灶性光热作用原理[8],激光对水的吸收非常好,对皮肤的穿透深度浅,在治疗的过程能使痂皮的剥脱由浅入深渐渐剥脱[9],不但可以避免一次剥脱过深损伤正常组织,而且可以有效地保留正常组织。同时,激光对真皮有一定的热刺激功能[10],点阵激光治疗后,启动了机体的程序化创伤愈合过程,导致真皮中的胶原收缩,Ⅰ型胶原蛋白发生变性,并成为新胶原蛋白合成的基质,启动胶原新生和重排[11-12],从而进一步加快创面的愈合。

本研究激光剥脱治疗组早期应用2 940 nm点阵饵激光对烧伤创面进行痂皮剥脱治疗,在创面愈合时间上明显短于单纯药物治疗组。考虑早期剥脱痂皮至创面渗血,有效清除了残留的碱性物质,同时点阵饵激光启动了机体的程序化愈合过程[13],进一步加快了创面的愈合。创面完全上皮化后随访3个月,创面的瘢痕发生率激光剥脱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一方面可能因为清除了残余的碱性物质,避免进一步的腐蚀和损伤真皮及皮下深部组织,保留完整的真皮支架,减轻瘢痕形成;另一方面可能和激光刺激胶原合成,启动胶原新生和重排,创面愈合时间早有关系[13]。总之,小面积点片状碱烧伤早期使用2 940点阵饵激光行痂皮剥脱治疗能使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瘢痕的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卫,陆平言,吴晓峰.化学灼伤328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10,17(4):584-585.

[2]Bunker DJ,George RJ,Kleinschmidt A,et al.Alkali-related ocular burns:a case series and review[J].J Burn Care Res,2014,35(3):261-268.

[3]Bruze M,Engfeldt M.Textbook of Hand Eczema[M].New York:Springer,2014:99-107.

[4]徐阳,杨蓉娅.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治疗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5):420-424.

[5]Chiang A,Bruze M,Fregert S,et al.Kanerva′s Occupational Dermatology[M].New York:Springer,2012:103-112.

[6]Burgher F,Mathieu L,Blomet J,et al.Chemical skin injury[M].New York:Springer,2014:73-196.

[7]方之杨,吴中立,高学书,等.烧伤理论与实践[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464.

[8]Trelles MA,Mordon S,Velez M,et al.Results of fractional ablative facial skin resurfacing with the erbium:yttrium-aluminium-garnet laser 1 week and 2 months after one single treatment in 30 patients[J].Lasers Med Sci,2009,24(2):186-194.

[9]王竞,李承新.常见点阵激光的特点及其皮肤科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7):1270-1273.

[10]周展超.点阵激光治疗萎缩性瘢痕的技巧[J].皮肤病与性病,2011,33(3):139-141.

[11]Hantash BM,Bedi VP,Chan KF,et al.Ex vivo hist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blative fractional resurfacing device[J].Lasers Med Sci,2007,39(2):87-95.

[12]周国瑜.点阵激光治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概述[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1,18(2):71-72.

[13]Erlendsson A,Taudorf E,Eriksson A,et al.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alters biodistribution of ingenol mebutate in the skin[J].Arch Dermatol Res,307(6):515-522.

作者简介:余雪丰(1979-),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烧伤研究。△通讯作者,E-mail:yxf115@china.com.cn。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6.01.034

[中图分类号]R7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348(2016)01-0099-03

(收稿日期:2015-08-24修回日期:2015-09-21)

猜你喜欢
治疗结果烧伤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侧柱稳定性对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观察
纳米晶体银敷料治疗28例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乙酸烟雾吸入损伤中毒鼠肺超微结构改变
三次换药法在小儿头面部烧伤中的临床应用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