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

2016-06-14 23:33王芝玉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2016年7期
关键词:标语权威论点

王芝玉

进入九年级,同学们接触到一种全新的文本阅读体裁——议论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议论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思考,做出判断。”议论文阅读也是历年各省市中考的常考内容,考试要求是:“对于具有明显议论文文体特征的知识、能力的考查;对一般阅读知识能力的考查;从拓展延伸方面对知识能力的考查。”议论文阅读所选的材料大多是社会热点,或是以弘扬真善美为主题的语言犀利、观点突出、思路缜密的作品。纵观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议论文阅读题,我们不难发现议论文阅读主要有以下考点:

1. 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 论据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

3. 理解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4. 对议论文结构的认识;

5. 理解及归纳论证思路、层次;

6. 段落内容或观点的概括;

7. 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8. 词句的感悟品味,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9. 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一观点的认识和看法或运用文中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

(2015·江苏镇江)(保留原题号)

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张颐武

①我们周围有太多太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这样冷冰冰的标语口号,不仅令人望而生畏,起不到警示教育作用,反而让人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让国人看了皱眉,让外国人看了,还会有损我国的国际形象。

②有人认为,这种标语口号的出现并不奇怪,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的出现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高速推进,人们的很多习惯难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速度。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还没有达到适应现代社会的水平。随着城市管理的细微化,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不文明行为出现了,这也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提醒“标语”,来督促大家做一个具有国际化素质的市民,所以,这种提醒是必要的。

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应该只是板着面孔告诉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在语气和修辞上,口号的制定者应该多下功夫。放眼西方,充满人文关怀的口号不胜枚举。如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的标语:“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

④如何把催人向上的“标语”设计得更美观、更合理,是标语口号的制定者需要思考的。任何人都会对冰冷、强硬的要求产生抵触情绪。像“严禁酒后驾车”就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禁止浪费水资源”就没有“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更发人深省。像最近随处可见的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其中用到了泥人张和杨柳青年画的元素,不仅美观、大方,装饰了城市,而且宣传了我们的价值观,弘扬了民族文化。

⑤作家毕淑敏写过一篇叫《提醒幸福》的散文。她说:“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骗上当……提醒宠辱不惊……先哲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在文明程度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口号标语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呢?换一种思维方式,口号标语也可以深入人心。

(选自2015年1月17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3.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的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 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一篇难易适度的议论文阅读。从题型上看,本题涉及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段落内容或观点的概括;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一观点的认识和看法或运用文中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完成这类题目呢?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仔细阅读,找出观点。

议论文的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不是仅靠浏览和整体感知就能把握的。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仔细阅读文本,勾画出全文及具体段落的观点,从宏观上理清文章论证的思路与层次。

就《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一文而言,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本文的中心论点和段落观点非常明晰,只需略作勾画即可。文章标题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第①段,观点是“我们周围有太多太多的标语,让人看了心里不是滋味”。第②段,观点是“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的标语出现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第③段,观点是“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第④段,观点是“标语应该设计得美观、合理”。此处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现成的观点可供勾画,甚至部分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也需自己总结。第⑤段,全文的结论,口号标语应“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

上述要点归纳概括完成后,其实13题、14题的答案也就基本明晰了。在此,老师强烈建议大家:阅读议论文至少要读三遍,第一遍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第二遍勾画出文章的观点,第三遍理解论据、论证过程及品味议论文的语言。

2. 紧扣议论文三要素,读懂读透文本。

议论文的三要素,同学们早已熟记于心,但能做到结合文本逐条分析者寥寥无几。说到底,大家的议论文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进去。下面,老师就结合《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的内容,兼顾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对议论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思路予以分析。

(1) 中心论点

怎样找准中心论点?基本思路如下:看位置(标题、开头三段、结尾);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一般是表示肯定的或否定的判断句);论点通常是用陈述句来表述的,少数文章的论点是“隐藏”在文中的,需自己概括。结合本文内容,中心论点是“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是文章标题,是肯定的判断句。这也就是13题所考查的内容。(附13题答案: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或“我们的口号标语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一点幸福的提醒”,意思对即可。)

(2) 论据

本文的论据基本上是事实论据,具体包括:“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酒后驾车,离死不远”“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我们在爱中生长,爱也在我们中生长”“幸福的人善于忘记自己给过别人什么,却永远记得别人给过自己什么”“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等。作者引用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可以视作道理论据。

论据层面的命题较少,常见的有根据观点补写论据,或者分析观点与论据是否匹配。

(3) 论证

这一板块是考试的重点,可以说是议论文阅读的必考题。常见的考点有: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说明全文的结构(总分、总分总、分总);把握论证的思路、层次;段落内容或观点的概括(指向某一问题原因的分析)。

结合本篇阅读,“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冷冰冰的标语口号出现的原因有哪些”,此题就是考查“段落内容或观点的概括(指向某一问题原因的分析)”,可以结合文章第②段、第③段和第⑤段的相关内容进行概括。(附14题答案: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这种标语的出现也是我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标语口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自古以来,我国传统文化从不提醒幸福,积习难改。)“第③段写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的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有何用意?”就是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附15题答案:运用了举例论证,“美国某妇产医院正厅的标语”和“加拿大一家福利机构的募捐宣传语”是两个具体的实例,与“冷冰冰”的标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论证了“标语口号应该用善意的语言引人向善,并充满人文关怀”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相照应,具有说服力。)

为了便于同学们学习,老师将常见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规范总结如下:

①举例论证:即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事实胜于雄辩”)。举例论证的作用:作者举了一个……的典型事例(运用了例证法),充分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②引证法(道理论证):引证法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或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证明论点的方法。引证法的作用:作者引用了……的言论(或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科学性,说服力强。

③比喻论证: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比喻论证的作用:作者把……比作……(或运用了比喻论证),从而证明了……的道理,说理透彻,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④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是运用正反两方面对立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正反对比论证的作用:作者通过……与……的对比(或运用了对比论证),证明了……的道理,褒贬鲜明,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说理更透彻,说服力更强。

3. 体悟揣摩,解答难点。

议论文阅读理解的命题形式多种多样,答题技巧更是错综复杂,同学们需要反复体悟揣摩。

结合本篇阅读,“第④段为什么说‘严禁酒后驾车 没有‘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来得深入人心?”一题就是要求运用文中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需要同学们综合本文的中心论点、具体语句的感情色彩、正反对比、语言形式和内容四个方面来解答,是本篇阅读理解中最难的综合试题。(附16题答案:“严禁酒后驾车”是一种强硬的命令,给人冷冰冰的感觉。而“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从形式上看,运用对偶,句式整齐,美观醒目,朗朗上口,容易记忆;从内容上看,含蓄委婉地提醒醉酒驾车的后果严重,充满人文关怀,让人容易接受。后者紧扣中心论点“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

难点一:归纳全文的论证思路、段落的论证思路。突破方法:归纳全文的思路、层次需要先勾画出全文的观点、段落的观点,再建构全文的逻辑关系。同学们必须仔细阅读文本,反复体悟揣摩,勾画观点,运用逻辑思维建构关系。常见的逻辑关系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难点二:上下段能否调换、某段能否删去。突破方法:能否调换,要考虑一一对应关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能否删去,应从全文的逻辑关系来考虑。

难点三:体会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突破方法:紧扣语句的内容分析,从中总结出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有的同学经常舍弃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空洞答题,这是不可取的。

难点四: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一观点的认识和看法,或运用文中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突破方法: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抓手,联系实际一定要落到实处,要能证明观点,观点与实际情况要具有一致性。此类拓展提升试题,需要同学们灵活应对。

4. 大胆设题,自问自答。

选文《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可以命题的点很多,只是限于考试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命题者只设置了四道问题。依据前面罗列的九个考点,除去四道试题,还有五个考点没有考到。同学们可以针对未考到的五个考点大胆设题,自问自答。

剩余考点:论据的认识与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议论文的结构;论证的思路与层次;议论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在此,老师代同学们设题和作答,以供参考。

试题一:“严禁酒后驾车”“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请根据这一组标语的特色,在文中选择另一则冷冰冰的标语进行改写和简析。此题是针对“论据的认识与分析”设计的。参考答案:“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改写为“少生优生,共赴小康”。两则标语都是宣传计划生育的,第一则冷冰冰且血腥,让人生恨;第二则充满人文关怀,提醒人们计划生育与小康生活紧密相连,提醒幸福,人们易于接受。

试题二:试分析“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您的眼泪”的美观、合理之处。此题是针对“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设计的。参考答案:标语的目的在于劝告人们珍惜有限的水资源,且这则标语本身就是一句优美的诗句,眼泪是最后一滴水,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而在情感上是悔恨以前不珍惜水资源,既达到了标语宣传的目的,又触动人们的心灵,标语设计合理美观。

试题三:本文的总体结构是什么?请理出全文的论证思路。此题是针对“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的思路与层次”设计的。参考答案:本文是分总结构。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有太多冷冰冰的标语;其次,分析问题,文明的提升需要过程,标语口号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从不提醒幸福,积习难改);再次,解决问题,标语口号的设计要美观合理;最后,得出结论,标语口号应多一点感情和温度,多提醒幸福。

试题四:“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句的表述好在哪里。此题是针对“议论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设计的。参考答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标语口号应提醒幸福”,因为过去的标语口号过于冷冰冰、强硬,当下标语口号的设计应该美观合理,根本途径就是从本句所述的“语气、修辞”下功夫。“一杯醉驾酒,多少离别愁”既句式整齐(对偶),又充满人文关怀,这里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密性。

(一) 竭力真实

毕淑敏

当你企图在两个不同的姿势之间游走时,你在生活中的形象就变得复杂混乱,你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令人捉摸不透,甚至连你的身体也无所适从了。

我们总是希图表现得比我们实际的情况好一些。

好比小时候,如果有客人要来,我们会被父母要求:“你要乖一些啊!”等到客人走了,父母会说:“好了,现在你可以放松一下了。”这些都是很平常的话,却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印象——你要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和人物面前,努力表现得比你实际拥有的状况更好。

什么是更好呢?就是按照世俗的标准,我们要更聪明、更好学、更勤劳、更大度、更幽默、更有责任感、更勇敢、更……还可以举出更多的“更”,总之,是比你本人更完美。

这个主观动机可能并不是太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不过,这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我们把一个不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别人面前,并以为这才是可爱的,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个真实的自我,则是上不得台面的残次品,是应该被掩藏和遮盖的。

这就是自我形象的分裂。我们不喜欢真实的自我,时常把一个乔装打扮的“假我”拿给大家看。当这个“假我”被人欢迎和夸赞的时候,另外一方面,我们的自卑加重了,因为我们知道,外界的评价都是给予那个不存在的“我”的,真实的“我”反倒像灰姑娘一样,躲在角落里捡煤渣。

如此长久下去,我们就变成了一个分裂的人。

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我们常常听到女性朋友说,结婚以后,他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我几乎不敢相信他和结婚前是同一个人。

也有的领导会说,这个人是我招聘的,当时看他十分勤快,想不到走上岗位以后,却非常懒惰,毫无工作的主动性。

以上这两个例子,最后是以离婚和炒鱿鱼作结的。可见,伪装的自我,可以骗人一时,却不能矫饰久远,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如果你觉得真实的自我还不够完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渐渐变得完善起来,而不是敷衍、遮盖或欺骗。那样的话,自己很辛苦不说,离完美也越来越远。再有,天下的人都不是傻子,你装得了一时三刻,却没有办法永远生活在一个不属于你的光环之下。一旦被人家识破,你会被减分更多。

我年轻的时候,心其实很累。因为总想表现得比自己真实的状态更好一些,便不由自主地要作假。明明不快乐,怕被人看出,以为是思想问题,就表现出欢天喜地的兴奋。对领导有意见,怕领导对自己看法不好,影响进步,就故意在领导面前格外卖力地工作。其实,那彼此的不融洽,心知肚明。在会议上有不同意见,因为判断出自己是少数,就放弃主见随大流,默不作声……凡此种种,以为是老练的举措,都让我做人辛苦,不胜其烦。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要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他人,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这样做了以后,我本以为机会一定要少很多,不承想,却多了朋友,多了机缘。

思来想去,原来大家都更喜欢真实的东西。你真实了,自己安全了,也让他人觉得安全,机遇反倒萌生了。从此,竭力真实,不但自己省力、省心,节省出精力做更多的事情,而且成功的概率也高了。(选自2014年第12期《特别文摘》,本刊有改动)

1. 阅读全文,请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本文的观点,说说人们为什么不愿在别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列举了女性朋友离婚和招聘的事例,从反面论证观点,你能举一个正面的事例吗?(40个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委屈自己、取悦他人与竭力真实是否矛盾?如何处理最为妥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但我能跑过你呀

徐振泽

有个段子,说朋友结伴去山上打猎,其中一位说:“山上有熊啊,要是碰上了咋办?”

另一位说:“碰上就跑呗。”

“咱哪能跑过熊啊?”

“那是呀,但我能跑过你呀!”

段子很短,也挺好笑,但在笑过之后,人们都会觉得这样的朋友不可交,不仗义,是个不可托付的家伙。不过仔细想想,在日常生活中,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其实都是这种置朋友于不顾的“家伙”。虽然绝大多数人在主观上可能从未想让自己成为“恶人”,也不愿意让伙伴被熊吃掉,但一种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却已经将你我置于这样的位置。

在这个段子中,能不能跑过熊是绝对的,能不能跑过朋友是相对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相对的场合要大大多于绝对。

从小到大,人们都经历过无数次考试,在对考试结果进行评定时,老师和学校历来都是看一个学生的相对能力,即在全班、全校考了第几名。就连中考、高考这种决定人生命运的大考,考核的也并非是绝对能力而是相对能力。所有的考生都是在身不由己地与同学竞争。

其实,这种竞争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田径场上的冠军不是靠绝对成绩来夺取的,而是要战胜对手。应聘某个职位,不管是百里挑一,还是在最后阶段的三选一、二选一,都是看你与对手谁更强,而不是看你是否达到了一个什么标准。

那么,世界会不会永远如此残酷,人会不会永远这样虚伪?我们首先需要认清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接下来才需要考虑解决问题。

最近,在我身边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的一位在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亲戚去加拿大打工,为的是照顾在那儿留学的孩子。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宾馆当保洁员,任务是打扫12个房间的卫生。起初,最让她感到困难的活儿是更换房间的被罩、床单。加拿大的床和被褥比较宽大,不过有力气或者熟练的保洁员仍旧可以站在床边一抖,被褥就平整了。但我这位亲戚长得又瘦又矮,根本抖不动这么沉的被子,每天换被罩和床单,她只好围着床转来转去,不仅耽误事,效果也不理想。第一天上班,她忙了整整一天,8个房间的卫生还没有清理完。但让她感到意外的是,当天她却受到了经理的表扬,说她干活肯出力、认真。更加让她意外的是,与她同楼层的另外两位保洁员却遭到了批评,用经理的话说,“她不会干你们为什么不主动帮助她?难道你们生来就会吗?”

终于,在几天后,她胜任了这份工作,不过此刻她才知道,这不是经理特殊的工作方法,而是这个地方的一种理念。在这里,人们对绝对与相对关系的理解与我们全然不同。他们强调绝对能力,在工作中只要你尽力了,就是好的。而那些有能力帮助别人,却没有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助者,即使你干得再多,也是不对的。

我相信人们其实也都像我一样,向往着那种没有竞争,人人都练就了一身比熊跑得快的本领,并以此向大自然、向贫穷与落后的社会挑战——让我们的孩子不再怕“输到起跑线上”,让我们的人生少几次比拼,多几次主动、自发的奉献。

(选自“刻舟求剑”的新浪博客,本刊有删改)

1. 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表现相对的场合要大大多于绝对的。

B. 首先需要认清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接下来需要考虑解决问题。

C. 在工作中只要你尽力了,就是好的。

D. 让我们的人生少几次比拼,多几次主动、自发的奉献。

2. “所有的考生都是在身不由己地与同学竞争。”请分析句中加点字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目前参与的考试大都是考查相对能力的,你能举一个考查绝对能力的考试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的亲戚为什么受到了经理的表扬?加拿大当地的这种观念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人生不能没有信仰

曹友琴

信仰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信服和尊敬,用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榜样。

尽管信仰有高尚与卑微之分,尽管一个人在一生中的信仰可以有变化,可以“始于怀疑”,却总要“终于信仰”。没有信仰,人生就是浑浑噩噩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信仰具有极其强大的内趋力,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可以判断出他的信仰。

信仰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自觉的人生信仰比不自觉的人生信仰更有意义。有自觉而明确的人生信仰,便能够自觉地设计自我,在实践中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为了信仰,虽艰难曲折而无所畏惧,乃至牺牲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不到达信仰彼岸绝不停歇。

信仰崇高的人,多有鸿鹄之志;信仰卑微的人,多目光短浅,如同低飞的燕雀。人不可以没有信仰,不可以因为信仰曾经遇挫就随意抛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可以有各自的信仰,群体可以有群体的信仰。同一个信仰的群体越大,信仰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就越大。

一旦信仰渗透到灵魂深处,就是神圣的,就不能轻易抹掉它。世界是多元的,信仰也是多元的。允许人选择自己的信仰,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可以宣传一种信仰的高尚性来吸引他人,使其成为这种信仰的信徒;但强迫一个人改变他的信仰,这种改变只能是口头上的改变。因为信仰是一种心理上的信赖乃至崇拜,是无形的。用强力推广的信仰或因利益驱使的信仰,绝非内心的信仰。当这种虚假的信仰成为普及的虔诚,将导致物极必反。在日后,一旦有了宽松的环境,信徒就会因为感到心灵受到伤害而远离这种信仰,与其背道而驰。信仰的确立不是毕其功于一役而得到的。

信仰的内涵丰富。不同的信仰,其内容往往有共同部分。信仰上帝者,信仰人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同是上帝的儿女;一部分上帝的儿女欺压另一部分上帝的儿女,则背离了平等。无神论者,信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却也有人认为自己的话就是法律。

由于一种信仰的要素是多样的,比如平等、诚实、善良、宽容、同情心等,都是各自信仰中的要素,这才使得人类尽管有不同的信仰,却因为各自的信仰中有着的共同要素,而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尽管有些民族中存在着不同的信仰,但因其有着共同的信仰要素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当然,人类中也存在着信仰邪恶的人,比如今天人们所称呼的“邪恶组织”。信仰邪恶者,必然缺乏或干脆就没有人类信仰中的共同要素,自然要受到人类的共同谴责乃至扑杀了。

(摘自2014年7月20日“百姓散文网”,本刊有删改)

1. “朝闻道,夕死可矣。”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佛教和基督教拥有不同的信仰,请根据本文相关的观点总结这两种信仰的共同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尝试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章最后一段谈论信仰邪恶是否多余?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结合本文的观点,谈谈你对以下链接材料的理解。

链接一:革命战争年代,刘胡兰、江姐、夏明翰、赵一曼等烈士,拒绝敌人的威逼利诱,英勇就义。

链接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举打掉了许多“大老虎”,如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善待生命

刘芳序

舞蹈演员邰丽华曾经说过:“生活中有圆有缺,这是我们都无法选择的,但我们可以选择的是看待生活的角度,多去想生活中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圆满。”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个聋哑女孩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是对生命的善待,也是对自己的恩赐。

生活的艰辛、岁月的磨砺让我们随时经受着考验和压力,时间的年轮让我们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如何能在忙碌的工作和繁杂的生活中给自己一丝喘息的机会,是我们每个人都会去思考的问题。而在我看来,保持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是让自己内心宁静的最好方式。纷繁的世界从来没有为那些劳碌的人们停下过前进的脚步,我们无法也无权要求这个世界给予我们更多的垂赐,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内心,让自己以更加包容的心胸去享受生命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活出真实的自己。

人们常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显然,这句话中所包含的哲理不仅仅适用于我们的工作和事业,对于我们的生活也同样适用。心灵对生活有多少憧憬和期待,生活就会给予我们多少幸福与收获。只有自己对生活充满希望,生活才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与梦想。请允许我对这句哲言妄加改编吧:“心有多美,生活就有多美。”

“人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处处有我所爱,人要学会爱我所有。”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在书海中觅到了这句话。虽然一时难以想起这句话出自于何人之口,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已然成为我生活的座右铭,让我可以在困境中、在失落时找到医治的良药,从容地面对生活。“爱我所有”就是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身边的每处景、每件事、每个人,因为只有此时、此地,它才属于我们,而我们能够拥有的时间也仅仅停留在那一瞬,错过了也就永别了。也许,在彼时彼刻,相似的场景可能会得以重现,但对于我们而言,或许已是“物是人非”。所以,善待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当下、珍惜此时。

如果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尝试去拓宽它的宽度;如果我们不能去改变生命的轨迹,那就尝试去丰富它的内涵。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规划者,为自己选择一段有意义的生命旅程既是对生命的敬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选自“短文学网”,本刊有改动)

1. 阅读选文,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改变我们的内心,让自己以更加包容的心胸去享受生命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中活出真实的自己。

B. 心有多美,生活就有多美。

C. 人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处处有我所爱,人要学会爱我所有。

D. 善待生命最好的方式就是抓住当下、珍惜此时。

2. 文章第1段谈到邰丽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善待生命,具体方式有:学会包容,抓住当下、珍惜此时,丰富生命的内涵。请选择其中一点,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位卑者说

青山绿水好风光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话是句古话,却又是句大白话,稍有点文化知识的人都懂。其实也应该是这样的,没有国哪有家?尽管我们似乎每日都在围着生计转,但这不都是在国的概念下思考、奔波吗?在经营自己的人生的同时,你我作为大海中的一滴水、陆地上的一粒土、天空中的一朵云,最应该为国添一份彩,最不应该给国增一份堵。

为国分忧,个人的力量固然有限,但若将许多人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威力必定是无限的。就个体而言,能力强者、学识高者,能贡献给国家的肯定会比弱者多,这就是为什么历代都有少数被人敬仰的人物存在。反之,有能力,也有较好的知识水平的人,如果因其思想上对国家的地位、作用认识并不清醒,所作所为是在削减国家的能量,那他带给国家的破坏力也是一般的人所不能比的。位卑者、浅陋者如我,希望自己平安幸福的时候,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而给国家带来不好的影响。同时,也希望能者高人,成为国家发展的高功率发动机,而不是损国肥己的自私自利之徒。

前些日子看到一篇文章,说苏联的很多知识分子,现在最大的心理特征就两个字:懊悔。苏联原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知识分子具有崇高的地位,人民也生活得不差,但因为种种原因破裂解体,国家变小变弱,战乱难止,社会动荡不安,知识分子落魄,百姓生活困难。这种结果,当时的知识分子是没有想到的,他们甚至是兴高采烈的,以为从此必定将迎来一个自由阳光的世界。在当前的现实面前,他们在反思,为什么那时没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苏联,未能真正为国分忧,反而成为国家灭亡过程中的催化剂,但后悔已晚矣。

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之间,有可能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粗人有时或许并不都是糊涂的,所谓“卑贱者最聪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科技发达了,世界上每日每时发生的事都可以直观地传到各人眼前、耳边。当有些所谓的“先知”向人们宣扬美国、西方的月亮就是比中国的圆时,大众自会辨析:是真的吗?并不如此啊!我们头顶上的月亮不是更亮更圆吗?当有人无视史实、篡改历史时,大众自会看透他们的险恶用心。

在事实面前,再漂亮的语言都是苍白的。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人却热衷于制造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负能量呢?可能是这样的,这种人自以为这是见解独到,体现与众不同,获无知之人捧场而得意忘形,其实根本就是不怀好意,以害国家为能事、为成就。总之,鬼迷心窍难以自拔了,只是到头来,他们也要自食恶果。看来对这些人当头棒喝是有必要的了,各位读者小心不入其圈套也是当务之急。而且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齐心共创美好的明天。

近些年,我国海外归国人才占出国留学人员的比例不断提高。许多海外学子有切身感受,外国并非那么值得追捧,我们的制度、道路确有独特的优势。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创造过辉煌的业绩。时至今日,走自己的道路无疑是明智、正确的选择,改革开放的成果已经证明了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

题为“位卑者说”,应该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想法吧!

(选自“百姓散文网”,本刊有删改)

1. 明末清初,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文中有一处主要观点与之呼应,请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章中举了苏联知识分子后悔的事例,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找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一个海外学子在回不回国工作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你如何利用文中的观点劝他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正确认识权威

张 特

在美国一所大学的心理学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介绍了一位外校来的德语老师。但是,在介绍时,老师说,这位德语老师是著名的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瓶子,说里面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具有特殊的气味(实际上,瓶子里装的是蒸馏水)。“化学家”对同学们说,闻到特殊气味的就举手。结果,大多数学生都举起手来。

为什么这么多学生会将蒸馏水也“闻”出特殊气味来呢?这就是“权威思维”禁锢了学生的大脑。“权威思维”是指若讲话的人地位高、有威信,那么,其所讲的话往往能引起重视。

权威,是指在某一个领域所达到的超越一般的成就。既然超越一般,那么就会对一般的情况具有指导意义,故而,人们要敬畏权威。从生活常识来看,我们也可以说,权威对于我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权威在指导我们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禁锢我们的思维,甚至扼杀我们的灵感。当然,我们不是要反对权威,而是要正确认识权威,充分发挥权威的正面作用。

一般来讲,有有形的权威,也有无形的权威。首先,我们看一看生活中的有形权威,毕竟,贴近生活的东西总是比较形象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的“专家意见”就是一种权威。人们之所以要唯专家意见是从,是因为自身的知识有限,一个人是不可能在任何方面都精通的。所以,当我们面临陌生问题时就会显得恐惧,因而也就要找专家“给句话”,以让自己安定一些,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当人们把专家当作“迷信”的时候,专家的存在就会引导事物走向反面。这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

1938年9月21日,一场罕见的风暴袭击了美国东部海岸。这场灾难造成了很多人遇难,幸存的人也大都流离失所。但是,在灾难来临之前,很多民众通过仪器或是其他渠道已经知道风暴要来,只是因为官方气象局没有发布信息,所以,他们对自己的仪器检测到的信息漠然视之。有一位幸存的居民回忆,早在风暴来临前几天,他就在纽约订购了一个崭新的气压计。9月21日早晨,当气压计邮寄过来的时候,刻盘显示:“飓风和龙卷风”。他用力摇了摇气压计,指针也没有丝毫移动,愤怒的他立即将这个“不合格的气压计”重新邮寄回去。但是,当他返回住地时,房子已被飓风卷得无影无踪了。

因为相信权威,所以,我们不再相信自己;因为相信权威,所以,我们从不怀疑权威。

除了专家之外,我们还经常受到媒体的影响。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在为我们展现一个新视窗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枷锁。人们总是坚信——社会的本然就是权威所描述的那样,总是在坚信之中不断淡化自己的主体思维。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神灵”死亡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拯救“灵魂”?当权威倒下之时,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我们一直在迷信权威,总是认为苹果手机天生就比国产手机好。我们从不怀疑美国或欧洲的品牌会倒下,我们没有信心相信中国的产业会走向世界。总是这样迷恋权威,所以,我们失去了自信,我们在“走出去”的路上举步维艰。

权威本身是没有错的,只是当人们将其当作不可撼动的神话时,权威对人们的影响就开始走向反面了。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权威的积极意义,对待权威,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面对权威,不可一味地怀疑,更不可不加思考地全盘相信。我们要以实践的精神来对待权威、检验权威,并以此打破权威对思维的禁锢,从而站在权威的肩膀上不断超越。(选自“百姓散文网”,本刊有删改)

1.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结合文章内容,尝试给“权威”和“权威思维”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结合本文的论点,谈谈对待权威的正确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标语权威论点
论点:议论文的灵魂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标语变变变
高考议论文需细分分论点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议论文如何分解分论点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