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单位部门决算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6-06-15 18:50何峻
经营者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研单位

何峻

摘 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将财政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决算工作是财政的基础,体现的是国家政策的执行结果。部门决算又是决算工作的基础,反映的是部门分配体系的现状以及各部门的执政能力、活动范围和运营效果。由于部门决算工作业务量大、范围广,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变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者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深入分析了科研单位近年来的决算工作,剖析了部门决算报表以及决算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其根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研单位决算工作,提高决算数据有用性,提高科研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 部门决算 科研单位 决算报表 决算工作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将财政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决算工作是财政的基础,体现的是执行国家政策的结果。部门决算是决算工作的基础,反映的是部门分配体系的现状,以及各部门的执政能力、活动范围和运营效果。由于部门决算工作业务量大、范围广,近年来随着财政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新变化、新问题也不断涌现。

一、科研单位决算工作映射出的问题及分析

(一)决算报表反映的问题及分析

1.预算、决算严重脱节。部分科研单位预决算差异过大,“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一是反映出预算编制环节比较粗糙,不完整。部分单位对预算编制还停留在“向财政部门要求经费而编制预算”,对结转结余、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预算编制敷衍了事,使得实际收支与预算安排产生较大差异。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通常未得到项目实施部门的深入参与和集体论证,仅依靠财务部门凭借以往数据及主观经验进行编制,缺乏科学的分析预测。所以,预算数据与实际需求往往偏差较大。二是反映出预算执行的差异过大。偏低财政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与现实不适应,使得基本支出预算无法满足单位的实际需求,造成在执行中挤占专项支出来弥补基本支出的缺口。同时,作为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科研人员的智力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经济认可,人员费合理开支渠道仍旧不足,表现在决算中的大量人员经费支出挤占公用经费支出和项目支出中开支大量人员经费。另外,大量的科研经费转拨也是造成各单位预决算脱节的一个重要因素。

2.存量资金规模过大。在结转资金管理方面,财政部积极采取了多种举措,科研单位结转资金规模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除上缴财政、督促预算执行途径外,受政策及相关经费管理办法等因素制约,缺少更为有效的盘活方式。而在根深蒂固的PI制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下,各单位宏观统筹资金的能力有限,受资金用途限制,统筹起来的资金也面临难以再安排使用的问题。与此同时,科研单位银行存款存量规模快速增长,资金合理规模和资金效率问题亟须研究。

3.“三公”经费口径过大。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厉行节约,严格控制 “三公经费”支出。绝大多数科研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目前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的概念比较宽泛。由于单位性质不同,支出内容会有较大差异,如科研单位出国(境)支出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等业务支出为主;公务用车有大量野外科学考察开支;公务接待中包括了大量国外访问学者的生活费用等。由于支出范围不够细化,给了社会公众较大的自由想象的空间。有些单位为了通过部门决算审核,不得不人为调整账表,造成会计核算不规范、账表不一致等问题。

4.数据质量有待提高。从近年来决算审核情况看,部分单位决算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都存在瑕疵。一些单位在科目分类、支出科目、收支金额方面出现错误,在车辆、设备、房屋等资产相关数据方面缺失,个别单位数据填报随意性较强,导致数据失真。究其原因,一方面,部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会计核算不规范,审核不严,未能严格地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决算编制,甚至出现账账、账实、账表不符等情况,大大降低了决算数据的有效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个别会计人员职业素质无法满足部门决算的编制要求,部门决算政策性较强,技术性高,不仅需要科学化、精细化的日常核算做基础,编制人员的高素质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也不可缺少。另外,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缺少全院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车辆、设备、房屋、无形资产等数据填报往往只能靠各单位相关部门自己掌握,而统计口径的不统一,使其可用性大打折扣。

(二)决算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部门决算工作缺乏重视。一方面,部分科研单位对部门决算认识不够深刻,表面上看决算是财务问题。实际上,决算是部门的事权、财权和财力有效结合的综合反映,是部门的资产、资金和资源如何运行的实际体现。另一方面,“重预算,轻决算”的工作思想普遍存在,决算是对预算的工作总结和评价,而部分单位将决算片面地理解为是过去的事情,因其不如预算“有利可图”,因此没必要再投入过多精力,能应付审核通过即可,这样一来,决算往往成为应付财政部门的报表工具而已。此外,对财务工作者个人而言,决算处于预算管理链条的尾端,经常被认为是“不出彩”的工作,缺少工作动力,所以投入精力有限。

2.部门决算的分析和利用不够。一是对决算数据的分析不够深入,决算数据的分析利用工作开展得不够,难以从决算数据中发现问题。长期以来大部分单位只停留在报表的数据汇总及审核上,决算完成后往往被束之高阁,对数据的挖掘利用和统计分析却极其浅显。二是在预算编制时对决算的结果应用不够,只重视报表数据形式,将所有报表数据填齐、在软件上审核通过,就算完成了部门决算的任务,对决算中暴露出的预算管理问题未能及时分析解决,没有以决算的结果来指导预算编制,造成预决算脱节。三是随着近几年财政科技改革不断深入,科研单位内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科研经费管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有的部门决算报表不能完全满足内部管理需要,亟待进一步开发完善。

3.缺乏积极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一方面,由于多年来没有权威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和部门决算的可比性提出具体要求,事业单位也没有强制进行年度审计,因此没有引起编制单位的足够重视,各单位预决算差异成为普遍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各单位开展的各项经费检查往往只针对专项或某一领域,缺少对单位整体财务情况的定期检查,且检查中主要以抽查为主,对整体预算执行的约束力有限。此外,无论国家层面,还是科研单位都缺少对决算的考评结果与预算安排的挂钩机制,也使得决算的作用和地位比较尴尬。

4.决算信息化程度不高。缺少决算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大部分科研单位信息化系统主要用于预算管理、国库支付、会计核算,缺少决算管理模块。大部分单位决算报表通过年终会计结账后通过系统提取数据,生成部分决算所需原始数据。一方面,仍需要财务人员依据自己的经验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拆解、调整后,才能编报决算,随意性比较强,导致数据准确性下降。另一方面,项目课题前端预算管理、中端核算和后端决算生成没有形成一体化,导致项目课题预决算信息不一致或缺少衔接。

二、科研单位部门决算工作有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对部门决算的认识

首先,要提高各单位领导对决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以科学的理念加强部门决算管理,突出决算工作在预决算闭环控制链中的作用,充分认识部门决算的重要作用和对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其次,将传统“轻决算”的观念进行转变,单位法人亲自抓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决算工作领导和协调机制,制定周密细致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配备足够资源,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展现决算编制的重要性。

(二)建立预决算衔接机制,减少预决算差异

首先,要做准、做实部门预算。在预算编制时,各单位应充分预计各项收支和结转结余资金,以上年部门决算作为预算编制的起点,减小预决算差异。其次,强化部门决算作为审核部门预算的重要依据。在年终决算编报后,将决算数据与决算分析报告与当年的预算安排进行对比,评定全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寻找预、决算差异原因,在次年的预算编报中进行相应调整。

(三)加强财会基础工作,提高决算数据质量

首先,做好日常财会基础工作。科学设置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保证各项收入、支出、结余的支出功能科目正确,减少对决算数据的拆分和重组。其次,加强年终结账、对账工作,及时清理,核对收支数字,清理往来款项,清查财产物资。再次,加强审核,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明确审核职责、审核要点、审核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从根本上保证决算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避免数据信息出现失真现象。

(四)加大财会培训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事业的基石,高素质的决算人才队伍是决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现代财政经济形势下,决算人员不仅要成为“专才”,更要成为“通才”,要具备能够将各类知识融会贯通,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政策建议,成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对财会人员培训,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业务技能的提高,鼓励会计人员通过多种渠道参加学习。此外,决算人员自身要建立参与管理和建言献策的“专业自信”,逐步提升决算工作和决算人员的地位,将决算报表微观管理转为财政经济运行情况等中观和宏观管理,通过决算揭示财务运行管控的效果和问题,分门别类地做出分析报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五)将内外部监督相结合,确保决算编制质量

一是组织开展决算真实性核查工作,建立健全决算核查与决算审核、批复有效衔接的工作流程,规范决算监督工作机制。二是各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部门决算的全过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杜绝问题重复发生,使部门决算真正做到“数出有源”,真实可靠。三是尝试建立年度审计制度,效仿企业,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决算编报在报财政部前进行审计。四是积极配合专员办审核决算,适应财政预算监管新要求,为共同建立科学规范、相互配合、权责明确和流程顺畅的决算审核机制创造条件。五是扎实做好决算公开工作,按照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向公众公开决算数据,接受公众监督。

(六)加强决算分析利用,切实发挥管理作用

部门决算报表内含信息丰富,透过报表,往往能从中解读一些重要信息,为决策提供相应依据。决算分析体现的是决算人员的智慧和艺术以及科学态度。首先,发挥决算影响预算及资源配置的作用。随着政府会计核算方式的变化,计量信息转为财务信息,资金控制和预算后评价也成了决算需要反映的核心和重点。其次,要建立决算结果在财务运行中的支持机制。对决算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总结,用决算术语透彻分析单位经济运行情况。

(七)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盘活存量资金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抑制结转资金规模,建立结转资金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二是狠抓预算执行降低新增结转,坚持目标管理和考核制度,强化过程管理,建立通报制度和警告制度。三是加强课题清理,加强暂付款清理力度,提高资金统筹调控能力,激活沉淀资金。四是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结转资金管理和使用,建立结转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八)提升信息化水平,支撑财务管理职能

一是建立决算管理模块,与预算管理模块、国库支付模块、会计核算模块相互衔接,形成一体化。二是尽快建立完善项目库,与预决算流程相匹配,形成滚动管理,从而减少预决算差异。三是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将车辆、设备、房屋、无形资产等信息数据通过系统进行汇总管理。四是尝试建立财务分析系统,将全单位财务数据纳入,并通过大数据进行海量运算,实时分析财务运行情况。

(作者单位为中国科学院)

参考文献

[1] 谭大元,周卫民.部门决算真实性核查问题的反思与改进[J].行政事业资产财务,2015(1):81-87.

[2] 马卉.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财务,2015(12):16-17.

[3] 杨琴.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决算差异与衔接探析[J].企业导报,2014(09): 92-94.

[4] 李静波,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编审探析[J].财政税务,2013(7):54-55.

[5] 苏建校,事业单位部门决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国际商务会计,2014 (3):52-54.

[6] 慕殿东,强化事业单位部门决算的策略分析[J].中国经贸,2015(17):236.

猜你喜欢
科研单位
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科研单位中的作用、内容及措施探讨
新时期科研单位政工干部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科研单位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探析
科研单位职能部门党支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三型党支部的思考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优化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