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理论+实践双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6-16 09:50罗盛锋黄燕玲李泽平
高教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罗盛锋,黄燕玲,李泽平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理论+实践双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罗盛锋,黄燕玲,李泽平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应当侧重于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具的管理人才。研究针对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专业错位、契合度低的现象,基于文献解析、广西区内外相关高校对比分析、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广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探求适应广西实际情况的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理论+实践双核”培养模式,并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基础条件建设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实施策略。

关键词: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本科教育;广西

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泛珠三角区旅游合作交汇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是其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中,酒店业作为旅游业重要核心也拥有强劲发展潜力。据广西年鉴统计,截止到2014年底,全区拥有住宿和餐饮企业818家,从业人员77844人,其中各类星级酒店472家。旅游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酒店管理人才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然而,酒店管理本科毕业生却存在行业内就业意愿不强、职业认同感不高、实践能力较弱等问题,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亟待解决。

国内外对酒店专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颇多。国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强调“能力本位”,有些注重实践教学,以瑞士洛桑酒店模式、德国“双元制”、加拿大CBE 模式为代表;有些注重职业教育证书,以澳大利亚 HOSPITALITY 专业培训包模式和英国 BTEC 模式等为代表[1]。在欧洲还提出了毕业后的人才继续培养计划,通过SWOT进行培养模式的设计,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在亚洲,台湾旅游高等教育采用二元制,分为学术性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性的教育[2]。国内学者对酒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金陵管理培训模式、校企合作模式、中外合作模式、分层培养模式、“1234”培养模式等[3]。

纵观国内外研究,虽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国内外许多研究也指出酒店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存在错位,高校教学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教学存在着脱节;指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不仅要注重理论讲解,更要关注教学的实践环节[4,5]。而就目前国内研究来看,国内多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设计的,针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不足,这直接影响住宿业供给侧质量提升。基于此,以广西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为基础,从区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试图构建适应广西发展的酒店管理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为广西旅游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现状

2015年,广西仅有桂林理工大学、桂林旅游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3所高校拥有酒店管理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2013年开始停止招生。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表述上看,广西高校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都注重对酒店管理本科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都相应创建了多层次的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其中,桂林理工大学以“重实践”为人才培养理念;桂林旅游学院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培养模式的主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突出教学实践环节,创建多层次的教学实践基地。这说明高校已经认识到了酒店管理本科生培养中实践教育的作用,但所培养的酒店管理本科生仍然存在着过高的流失率,其中可能存在培养模式具体执行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存在脱节的问题。

表1 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二)与区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

广西区内酒店管理专业只有桂林理工大学和桂林旅游学院招生。桂林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于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广西第一批招收酒店管理本科的高等院校。2014年6月第一批毕业生就业,就业率为96%,目前,在校学生280余人(含酒店管理专升本学生)。根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大学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排名》,在统计到的全国78所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高校中,桂林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竞争力排名第13位,在西南省份中排名仅次于四川旅游学院。基于此,研究选取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桂林理工大学,从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外合作项目、实习实践设施三方面入手,与区外3所设立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区内外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比较

由表2分析发现:第一,桂林理工大学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但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综合培养方面有所欠缺。第二,区外其他3所高校有学生出国交流学习、出国实习和在国内知名酒店集团实习国内外合作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只是在全国一线城市有实习合作基地,缺乏和国外高校、企业的合作,不利于学生国际酒店管理前沿知识、外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第三,桂林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实验室包括酒店管理实验室和西餐厅实验室,主要集中在餐饮模块。其他3所高校则涵盖外语、信息、食品知识等方面实验实训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广西酒店管理本科教育方面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二、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理论+实践双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早在1949 年就在他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了目标的三个来源:学科专家的建议、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首先要分析目标需求,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框架,然后对目标进行合理分解和解释,选择合适的内容形成培养方案。与其他的商业和经济管理学科相比,酒店管理对于学生的学术能力要求相对不高,更多地要求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单纯的学术教育型人才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只有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与实践所学,以形成收集分析和管理交流信息的能力、管理和解决事务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运用数学技术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等行业所需能力才是行业所真正需要的。而且市场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酒店业并不是缺乏某一部门的管理人才,而是缺乏集理论、实践、公关、交际、礼仪、外语等能力于一身的有酒店实践经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及学生自身努力提高综合素质,系统地学习思考所学知识,将其灵活运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择业竞争力以及自主创业能力。

因此,应将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为以提高所培养人才的能力为本位,通过对应课程群设置,强化实践,借助师资力量提升,重点培养学生方法学、数据分析学、互联网技术运用、语言学等能力,使学生既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工作技能,且能够为部分未来从事教育科研的学生打下良好基础,又具有本土竞争力的“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

(二)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在区内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拟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培养模式。“理论+实践双核型”的涵义是学校主要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等将学生培养为具有扎实理论素养,同时具有能灵活运用数学、信息技术、语言等理论知识为实践工作服务能力的理论实践能力。该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专门才为目标,以优秀酒店职业经理人所需具备的能力为导向,主要包括两大类: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素质导向,实践操作为应用能力导向。在传统的本科教育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将本科生与高职专科生的能力得到明显区分,从而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具体见下图。

图 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

三、广西酒店管理本科专业“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

(一)调整课程设置,对接行业需求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前提,课程体系应在对应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构建,课程设置要与岗位核心能力相契合。因此,需要按照“需求导向”,围绕各学校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邀请酒店行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与教研室共同制定,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从而保证课程设置符合行业要求。为提高本科生的竞争优势,按照酒店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围绕酒店行业需求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外语、数理统计、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要求。对于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饭店餐饮服务等传统课程,适当减少理论学习课时,在实践中边学边练。另外为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改革传统的单纯以考卷考核学生的课程评价方式,可适当采用情景模拟、现场答辩、作品制作等作为学生成绩的考评方法。

(二)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酒店业是国际性、开放式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酒店行业不仅重视实践行为,还注重酒店氛围中培养出来的独特文化[6]。因此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教育要注重行为教育和实践培训。各院校要在原来采用“认知实习—服务模拟操作—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基础上,围绕酒店职业经理人为目标,改革原有实践教学模式,在原有酒店管理与餐饮等实验室基础上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学科交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努力提高学生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三个层次的能力。在学校夯实基础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把学生从课堂领入企业,根据酒店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参与企业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创新意识,使学生能满足酒店行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三)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是落实人才培养、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的关键。为提高学校课堂教学与社会行业需求的契合度,学校要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具有专业学科背景的教师;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外进行访问学习,拓展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业务素质及外语水平;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各类型酒店开展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调“科教融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此外,可以设立兼职岗位,聘请酒店行业的优秀管理和服务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教研教改活动,通过他们将最前沿的酒店服务理念与管理技能带进课堂。通过外引内培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理论+实践双核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

(四)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多元学习

要推广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用启发式教学、案例、体验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考虑虚实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通过旅游行业案例教学的方式讲授理论课程,使教学内容顺应市场需求,把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企业组织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对于数理统计、信息技术、管理类等课程教学,鼓励教师开发应用型研究课程、网络课程等,让学生在通过课堂学习的同时,通过第二课堂、在线模拟训练、参加竞赛等方式学会运用知识,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广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本土地域与文化特色,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的意识,教学内容中要关注广西主要客源地的文化、习俗与游客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前瞻性和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基础建设,保障模式有效运行

学校需要在完善现有实验实训和实习场所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建立外语口语、礼仪礼节、管理技能、商务谈判、市场营销、食品营养等实验实训室,此外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训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信息捕捉与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充分开发各种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课题,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与素养。此外要加强制度建设,将刚性的校内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习工作的企业管理制度与柔性的校园文化相融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同时,要完善教师教学奖励办法,推进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改革,强化教学工作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增加教学精力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邓远美)

参考文献:

[1]蔡建平. 瑞士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J]. 教育与职业,2015(19):84-86.

[2]HORNG J S,LEE M H.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Past,Present,and Future [J].Global Tourism Higher Education: Past,Present,and Future,2005:167-195.

[3]王莹,谷玉芬.国内外酒店职业经理人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2014(9):52-54.

[4]孟秋莉. 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简论[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38):168-170.

[5]JAYKUMAR V,FUKEY L N,BALASUBRAMANIAN K. Hotel managers perspective of managerial competency among graduating students of hotel management programme[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44):328-342.

[6]罗旭华,党印.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比较、实践与探索方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3):106-109.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Dual-core Mode of Undergraduat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Guangxi Province

LUO Sheng-feng,HUANG Yan-ling,LI Ze-ping

(College of Tourism,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ogy,Guilin 541004,China)

Abstract:The undergraduat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education should bring up those management talents both have academic and operat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phenomenon of undergraduat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graduates’ low professional sense of approval,this papers reviews literature,compare and analyse related colleges inside and outside Guangxi Province,base on education practice,combines undergraduate hospitality management speciality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orienta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rs’ quality requirement to try to build appl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theory-practice binuclea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xi.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from curriculum design,practical teaching,teachers construction,teaching model reform,basic conditions construction and etc.

Key Words:hospitality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mode;undergraduate education;guangxi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19(2016)4-0060-04

作者简介:罗盛锋(1977-),男,湖南湘乡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企业管理。

收稿日期:2016-02-20修稿日期:2016-03-14

基金项目: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基于职业经理人目标的广西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机制与路径”(2015GJB248);2014年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项课题“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背景下广西旅游管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GY2014077)。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