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调查研究

2016-06-17 08:22赵琴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就业心理学习行为对策

赵琴

摘 要:本调查试图从就业认知、就业压力、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等就业心理维度,了解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分析如何规避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理,改善学习行为。

关键词:就业心理;学习行为;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59-01

一、引言

在考虑就业时,大学生所呈现的心理状态对其学习行为可能产生某些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就业认知、就业压力、就业能力、就业观念等就业心理维度,调查了解就业心理对大学生学习行为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分析如何规避负面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心理,改善学习行为。

二、调查方法与说明

问卷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于2015年5月至7月在湖北省地方性高校A大学各学院学生中进行,在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中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7份,有效问卷265份,同时随机对10名学生进行访谈。问卷和访谈由反映学生的就业心理、学习状况和在校感受等内容组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以积极为主;且了解程度越高,对学习行为的影响越积极。

通过对“你是否了解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和“了解工作岗位对学习的影响”两个题项的调查结果进行交叉分析,近九成学生表示对工作岗位“了解”对其学习行为会产生积极影响,表示这种“了解”对其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的比例仅为1.55%;相比之下,对工作岗位了解“一般”和“不了解”的学生,这两个比例分别为69.45%、3.77%和30.77%、11.54%。由此可见,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岗位越了解,越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对多数学生而言,努力学习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途径。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80.87%表示在考虑就业时常有压力,其中76.43%认为产生压力的原因为“知识和技能欠缺”。当问到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时,学生选择比例最高的三项依次为“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寻求企业实习机会”,比例分别为83.89%、64.79%、44.21%。由此可见,就业压力会促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和技能学习的重要性,从侧面对学习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迫使学生主动或被动地努力学习,并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3.专业学习和实践被认为是培养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对个人工作能力感知不同的学生,对专业学习重要性的判断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被问到“哪些学习或经历对培养工作能力最有帮助”时,学生选择 “专业课程学习”、“实践实训教学”、“企业见习、实习”的比例分别为72.21%、69.82%、48.09%。这说明在校专业学习与实践得到普遍认可,被认为是培养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如果将学生对个人工作能力的感知状况与学生认为的“对培养工作能力最有帮助的学习或经历”兩个题项的调查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可以看出,感知自己具备从事某一工作的能力的学生,他们大多较为重视“专业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教学”在培养工作能力上的作用,比例分别是 75.88%、72.29%。

对于感知自己缺乏工作能力或不清楚是否具备从事某一工作能力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重要性的判断明显要低,比例分别为61.4%、58.33%,而对校外学习和经历重要性的判断要略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自身现在或将来工作能力的感知,将影响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重要性的判断。

4.就业观念上的差异,使学生呈现出不同学习心理;总体上看,不论持何种观念,学生大多能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不同就业目的学生,其学习心理有差异,进而对学习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以“个人谋生需求”与以“按兴趣和爱好生活”为主要就业目的的学生,他们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具有不同特征,前者更多地认为应该“按学业要求,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比例达62%,而后者则更倾向于“按兴趣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进行学习”,比例达47.28%;此外,以“为家庭分担压力”为主要就业目的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更多地希望“减少在校学习时间,增加企业实习时间”。但可以看出,不管持何种就业目的,学生对在校学习均较为重视。

当学生被问道“如果不选择专业对口工作,你会如何进行学习”时,半数同学表示“仍要努力学好本专业”,28.86%认为“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即可”,18.03%选择“没有必要继续学习本专业”或“其他”。可见,对于那些不打算对口就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态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将对他们大学学习,尤其是专业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就业心理对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为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专业认知和岗位认知教育,尽早帮助学生了解将要从事的工作。

依据访谈和问卷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了解将要从事的岗位将有助于“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消除迷茫感”,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认知教育,将其贯穿整个学习阶段,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和热情。

2. 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就业规划,通过努力学习降低就业压力。

大部分同学在考虑就业时会感到压力,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大多学生会选择努力、广泛地学习的方式,增强知识和技能储备,以克服压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就业压力对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学校应帮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好规划,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在校时间和资源,潜心学习、实践,通过提高知识和技能储备,降低就业压力及其对学习行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3.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对经过专业学习后个人工作能力的感知,会影响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因此,在增加实践实训的机会的同时,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感知到个人工作能力的提升,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对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4.倡导积极的就业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鉴于就业观念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要影响,学校应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充分认识到学习对个人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此,学校应基于学生不同的就业心理,引导其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根据不同的就业意愿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学习平台和资源,提高自身学习和工作能力,以应对个人不确定的就业心理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

(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心理学习行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特点分析
浅析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基于学习行为数据的在线学习时间规律探析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