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6-19 15:07周建勇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液体

周建勇

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周建勇

目的 分析PICCO监护仪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8例感染性休克行呼吸机支持和液体复苏达到6 h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分别采取常规心电监护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继续复苏治疗。比较2组EGDT目标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ITBI、EVLWI低于对照组,CO、G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敏感地反映心脏负荷和心肌收缩功能,为评估病情、制定治疗策略提供准确的参考,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

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患者常存在明显的液体分布障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使器官组织出现进行性加重的低灌注、缺氧、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代谢功能障碍。纠正血流分布异常、加强液体的监测管理是贯穿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主线。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进行初期液体复苏能显著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1]。在感染性休克患者EGDT达标后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护仪监测其血流动力学,能及时反映组织代谢及器官功能[2],对EGDT后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2015年3月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行呼吸机+液体复苏治疗的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监护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61~83岁,平均(66.35±10.24)岁,原发疾病:肺部感染15例,腹腔及胸腔手术后感染12例,血行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其他感染1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60~84岁,平均(65.87±10.46)岁,原发疾病:肺部感染14例,腹腔及胸腔手术后感染11例,血行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6例,其他感染2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方面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2)按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进行液体复苏达到6 h EGDT复苏目标。排除心肺复苏、急性心脑血管病、严重颅脑外伤、恶性肿瘤及未达到6 h EGDT复苏目标者。

1.3 方法

1.3.1 EGDT 所有患者均进行病原学检查、积极选择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脓毒症,液体复苏对抗休克所致的组织低灌注。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EGDT)目标:维持中心静脉压(CVP)8~12 mmHg、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70%、尿量≥0.5 mL/(kg·h)、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如复苏后6 h EGDT未达标,则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继续液体复苏尽快达标。

1.3.2 达标后监护 所有感染性休克患者达标后根据集束化治疗的要求继续监护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监护仪+中心静脉置管监护,研究组采用德国PC8100型PICCO监护仪监测,开放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等中心静脉,连接PICCO监测管道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

1.4 研究指标

1.4.1 EGDT指标 复苏6 h及复苏72 h时,观察EGDT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

1.4.2 血流动力学参数 复苏6 h及复苏72 h时,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容量指标(ITBI)、肺水指标(EVLWI)、心脏泵功能指标(CO、GEF)。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GDT目标参数 复苏6 h,2组CVP、ScvO2、尿量、MAP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EGDT目标参数比较()

表1 2组EGDT目标参数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

2.2 2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 复苏6 h,2组ITBI、EVLWI、CO、G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复苏72 h时后,研究组容量指标ITBI、肺水指标 EVLWI均低于对照组,心脏泵功能指标CO、G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表2 2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

3 讨论

容量复苏下改善组织灌注和缺氧是感染性休克治疗的前提,液体复苏达到6 h EGDT是后期集束化治疗的基础,CVP、ScvO2、MAP和尿量是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救治的主要监测指标[3]。尽管EGDT在临床广泛开展,但成年人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仍高达30%~70%[4]。本结果中复苏72 h,研究组CVP低于对照组,ScvO2水平、尿量和MAP均高于对照组,提示EGDT达标的后续治疗中液体管理和监护仍不可忽视。

感染性休克患者重要脏器有效血容量不足;液体复苏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肺水肿,加重患者缺氧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5]。常规心电监护指标不能客观反映组织灌注水平和脏器功能状态,不能正确指导临床医生EGDT后续阶段的液体治疗[6]。PICCO监护是近年来开展的重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采用肺热稀释和脉搏波轮廓原理,能全面准确地获取心功能指标、肺水及前后负荷指标等血流动力学数据,且创伤小、操作简单、不受呼吸机等因素的影响[7]。血管外肺水(EVLW)与心功能、容量水平能预测脏器损伤程度及患者的预后[8]。

本研究中,达到6 h EGDT复苏目标后,2组患者采用不同的监护方式进行后续复苏。研究组复苏72 h容量指标、肺水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心脏泵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PICCO监护能更敏感和准确地反映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功能与液体平衡量,能更好地指导EGDT后续液体治疗,有利于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1] 于大兴,翁利,彭劲民,等.生理指标对容量负荷试验结果的预测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935-2938.

[2] 黄小洵,谢昌联,孟繁甦,等.应用PiCCO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预后[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52-53,55.

[3] 吴晓燕,庄志清,郑瑞强,等.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合并肺毛细血管渗漏的老年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3):278-282.

[4] 王益华,查磊,徐前程.不同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8):1597-1600.

[5] 冯天娇,李雪蓉,宋长春,等.PICCO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指导意义[J].淮海医药,2015,33(5):455-457.

[6] 邓莹,蒋建渝.PiCCO和FloTrac系统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567-569.

[7] 方明,邓医宇,江稳强,等.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性治疗后续治疗的指导意义[J].广东医学,2013,34(7):1029-1032.

[8] 张海波.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容量性指标的指导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5):600-60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19

广西 532300 广西大新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周建勇)

猜你喜欢
感染性休克液体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液体小“桥”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思考心电图之177》
液体压强由谁定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碘克沙醇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层层叠叠的液体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