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2016-06-19 15:07李玲波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咽鼓管中耳鼓膜

周 霓 李玲波 林 琳

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观察

周 霓 李玲波 林 琳

目的 探讨分析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9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的同时服用地氯雷他定,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统计分析,实验组患者中显效20例(41.7%),有效27例(56.2%),无效1例(2.1%);而对照组中显效10例(21.3%),有效29例(61.7%),无效8例(1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83.0%),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选择性地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地氯雷他定;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诊疗中的常见病之一,常发生于感冒及感冒后并发症,如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飞行、高压氧治疗、低压氧环境及鼻咽部占位性病变等。临床表现为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耳痛、耳鸣以及眩晕等[1]。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鼓膜置管等。糖皮质激素口服、鼻腔局部用药是目前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已证实短期疗效较好,但是口服激素全身不良反应较大,不能为大多患者所接受,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2]。本研究给予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并联合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明显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研究对象均为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耳鼻喉科接收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本次研究报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告知患者研究目的和方法,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排除慢性鼻窦炎、鼻咽癌、变应性鼻炎及腺样体肥大等机械性阻塞引起的分泌性中耳炎。将所选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2.15±4.36)岁,病程7~15 d,平均病程(11.4±3.75)d;其中23例左耳,24例右耳。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22~51岁,平均年龄(41.19±4.33)岁,病程7~13 d,平均病程(11.8±3.48)d;其中左耳患者25例,右耳患者23例。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口及周围皮肤,75%酒精卷棉子消毒外耳道,2%丁卡因行鼓膜表面麻醉3次,每次5 min,在鼓膜紧张部前下象限近鼓膜边缘约1 mm处进针,5 mL注射器连接7号穿刺针,针筒内抽取约0.2 mL空气,行鼓膜穿刺,有落空感后先向鼓室内注入少量空气,再行穿刺抽液,21例患者中耳腔内积液粘稠,改用9号针头连接负压吸引器抽吸至带气泡液体出现后,将针头退出,外耳道消毒后将5 mg地塞米松(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42H151)注射液注入鼓室内,1次/周,每周评价疗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继续治疗至1个月。观察组:本组患者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方法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 mg地氯雷他定(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972)口服,1次/d,每周评价疗效,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继续治疗至1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包括耳内堵塞感、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眩晕等;(2)纯音测听:采用型号规格AD226;检定依据JJH388-2001,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250~4000 Hz各倍频程骨、气导听力,计算骨气导差;(3)咽鼓管功能:用丹麦AT235型中耳分析仪测试鼓室压图,分别测试鼓室压P1、P2,差值≥10 daPa表示咽鼓管功能正常,差值≤10 daPa表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1.4 评价指标 将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级别,其中显效:耳闷、耳聋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鼓膜内陷减轻,鼓室积液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气导听阈较治疗前改变>15 dB;有效:耳闷、耳聋等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减轻,鼓膜内陷有所减轻,鼓室积液较治疗前有所减少,气导听阈较治疗前改变10~15 dB;无效:未达上述标准[3]。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量统计软件SPSS 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a=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83.0%),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叫渗出性中耳炎,是临床一种症候群,是多种原因造成中耳腔内外压不平衡,致中耳腔损伤诱发中耳黏膜水肿、渗出并淤积直至形成中耳积液[4]。该病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免疫反应及感染等与OM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5]。近年来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参与OME的病理过程,在OME患者中耳积液中含有大量的免疫复合物、细胞因子及各种免疫球蛋白等免疫成分,因此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短期效果,鼓室内注射局部用药,作用更为直接,还可避免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一方面可直接抑制中耳特别是直接抑制咽鼓管黏膜的炎症反应,降低中耳积液的粘稠度,同时减少渗出,促进中耳积液的吸收;另一方面还可增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减轻咽鼓管黏膜水肿,改善咽鼓管功能,并且对产生的免疫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6-7]。地塞米松是临床常用的糖皮质激素之一,其抗水肿、抗炎及减少渗出的作用较强。地氯雷他定是阿扎他定的衍生物,是哌啶类抗组胺药之一[8]。其药理作用为选择性地拮抗外周组胺H1受体,具有起效快、药效强,作用时间长的优点,而且无抗毒蕈碱样胆碱作用,由于地氯雷他定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无镇静作用,对乙醇也无强化作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组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的同时联合地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采用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的对照组,说明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地氯雷他定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可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进展期的多个环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和中耳积液潴留,改善鼓室和咽鼓管粘膜水肿状态,恢复纤毛功能,联合地塞米松,两种药物具有叠加和协同功效,同时研究证明,中耳血管的通透性受H1受体介导,而地氯雷他定可选择性拮抗H1受体,从而促进了OME患者咽鼓管功能恢复,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咽鼓管功能和听力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张政,熊素芳,赵端仪,等.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3,21(2):189-191.

[2] 朱越,刘昌冲,梁宏植,等.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2):72.

[3] 徐胜辉,郭亿莲.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与静脉给药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6):557-559.

[4] 张芳君,栾卫红,董雅萌,等.地氯雷他定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5(33):6528-6530.

[5] 李鹏,张奕,符秋养,等.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联合强的松治疗突发性聋33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4,9(21):3496-3498.

[6] 李晖,刘莉,郭筠芳,等.鼓室注射地塞米松作为突发性耳聋的补救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4,12(7):500-501.

[7] 卜凤霞.44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 (9):116-117.

[8] 刘扬滨.内注射地塞米松鼓与地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估[J].北方药学,2016,7(2):117-11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87

广西 545005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周霓 李玲波 林琳)

周霓 E-mail:zhouni770@163.com

猜你喜欢
咽鼓管中耳鼓膜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吗?
中耳胆脂瘤并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咽鼓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声导抗基本概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