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圣土,绽放生命成长之美

2016-06-20 02:07文/
教育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天蛾生命儿童

文/ 沫 林



爱在圣土,绽放生命成长之美

文/ 沫林

这些哲人先贤的思想,给我很多的启迪和思考。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学校是优质的?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呢?我想,学校是师生生命学习、生长的场所,它是多元的,它应该是最美的。教育是一个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当是从美好出发,享受美好过程,获得美好结局,与美好同行的过程。

教育,发现生命最纯真的美好

生命是一种美丽,要学会欣赏。最美教育要带领孩子观察世界无处不在的奇妙,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凝聚着孕育者的艰辛,也延续着生命的传承和新的希望。遵循生命的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生存规律,大自然因此丰富绵延,生命因此生生不息,世界因此绚丽多彩。最美教育就是要引领学生在各式生命体验中认识生命的诞生、神奇与脆弱、多样性和唯一性,了解生命发展的历程,欣赏生命的丰富多彩,尊重不同生命的生存权利,尊重蕴藏在生命本质中的独特载体的个性,珍惜生命的拥有与可贵。如纪伯伦所说,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嘉微,必定会观察到美;侧耳细听鸟儿鸣啭、枝叶葱郁、溪水淙淙,一定会听出美;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力气、老人的智慧,一定会看到美……新绿点点,春花烂漫中,我们陪孩子们度过青春的一季又一季,时时刻刻都感受到一种生机、一种幸福。陪他们度过花季雨季里那些朝气中隐藏的躁动,活跃中伴随的困惑,情感中纠缠的理性,而这,正是我们职业之旅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多年办学中,我一直告诉我的教育同仁,要努力契合孩子的身心特点,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致力于服务生命成长,构建生态校园,坚定地行走在建设生态校园的路上。最美教育,首先,要敬畏自然,顺应儿童天性,让每个孩子成长为“自己的设计图”。其次,要尊重儿童生长节律,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互补性、差异性,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一切理智的原料并不是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能吸收的,我们应当考虑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皮亚杰)“万物皆有时”,教育要“适于其时”,尊重儿童生长节律,对生长节律、重要节点加以认真地了解及研究,满足提升儿童生长的需要。最后,要尊重儿童的生命的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是宇宙间独一无二的珍贵存在,卢梭说:“每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给孩子多一些选择、多一点弹性,努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自由的环境,发现、珍视、帮助儿童实现他的独一无二,做最好的自己。

>>朝阳教委姜继为主任、朝阳分院陆学清副院长为舞龙点睛

教育,体验成长最奇妙的幸福

当前教育改革中,许多人提出了“快乐比成长重要”的理念。但我有时候也会想,难道快乐和成长真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吗?其实,如果换个思维,成长与快乐并不矛盾。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可见,幸福也源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无怨无悔的付出与努力。学习与进步的过程中不论是失败的失落甚至绝望,还是成功的喜悦和希望,都是对成长的品味,是对探索的享受。

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荒漠甘泉》一书中,考门夫人讲述了一个故事:她收藏了一个天蛾的茧,这个茧的形状是一头一条细管,另一头一个大囊。考门夫人在天蛾出茧的这一天拿了一把剪刀,坐在旁边耐心等,可许久不见天蛾,加上看见天蛾在细管里垂死挣扎的样子,考门夫人忍不住用剪刀把管子剪薄了些,可是天蛾虽然毫不费力地爬了出来,却只蠕动了一会儿就死了。大家都知道:天蛾原本是雍肿的大虫,也没翅膀,它是靠细管变细自己,压缩出分泌物后才有修长的身体的,这只天蛾虽然在考门夫人的帮助下轻松地出茧,可哪能比得上自己挣扎成功的天蛾!

这是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天蛾的生命由于没有经历自我挣扎,自我成长,最终被考门夫人的“温柔”和“慈悲”毁掉了。可见,教育也要遵从孩子成长的自然性原则,尊重人的天性,因为天赋潜能,天性的改良只有通过自然自身漫长的进化才能进行。在一定意义上,天性是不可教的,而我们只能通过引导,调动孩子的主观意识和对学习的热情、兴趣,从而发掘其潜在能量。为了提高学生生命的价值,我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打开一扇“自我认可,自我升华、自我提高”的门,让学生拥有身心健康的自身之美、习惯良好的外在之美、能力提高的发展之美,发掘自我的潜能,享受成功的乐趣,激发前进的动力。我们将中小学生的最美发展解读为“健康、习惯、能力”三要素的和谐共进、最美人生的“三原色”。为此,学校充分调动每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设个体“最美之星”评选机制,设立礼仪标兵、运动健将、环保卫士、学习进步星、学习状元、最佳搭档、才艺特长星等;创设集体“六好班”评选机制:设立文明礼貌示范班、环境保护示范班等。同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我是最美主人”红领巾责任岗、举办“学校最美文化节”、开展“假期最美行动”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育,享受共生最温馨的和谐

可爱的花草、高大的树木,千姿百态,它们把我们生活的世界打扮得五彩缤纷,为了生存的需要,植物具备了各自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本领。科学家巴科斯塔的实验揭示了自然界的奇妙现象:花草树木也有感情,而且特别丰富!如果教会学生认识这些,就能让他们更懂得珍惜这个美丽灿烂的星球。而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有的凶狠、有的温顺、有的服务于人类、有的却侵扰人们的生活……但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巧妙安排,都有各自生命存在的意义。有了它们,地球才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的生活才如此多姿多彩。最美教育,就要教会学生善待动物朋友,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尊重它们的生活方式,尽力帮助、保护它们,我们就能与它们和谐共处。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是所有生命的摇篮,它就像母亲一样,慷慨地赐予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空气、阳光……面对大自然的慷慨无私,我们要教会学生懂得珍惜,要善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学生懂得,尊重关心自然,对自然负责,其实就是尊重关心自己,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负责。通过最美教育,我们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眷恋和期待,让学生带着理想、带着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柔情,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

最美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密不可分,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的必然结果,形成和谐有序的人际社会关系。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必要要求生命个体整齐划一,事实上也不可能拥有相同的模式。最美教育,就是要悦纳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也教会孩子懂得欣赏包容他人的异己性,实现“和而不同”的和谐氛围;也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行为既是生命的自然过程,又是社会活动的历史进程,只有将个人活动完全融入群体社会中,个体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最美教育,需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学会用公平的、多元的观点来看待孩子,善于从教育的本质去思考与决定,坚持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选择自己的教育之路,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有小草的魅力”。

教育不能理想化,但教育一定要有理想。没有教育的理想就不可能有理想的教育,唯有健康的体魄才有充沛的精力、高效的教育效果;唯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有宁静的心态,才能培养出有灵性的、有创新精神的、有担当情怀的、有朝气的民族的未来;唯有鲜活的课程文化,才能有发自生命本源的热爱和参与;唯有本真的课堂才是对师生生命的尊重,才会激发起真正智慧的、平等的、生长的教学对话。我们坚信,构建符合生命成长规律,服务生命成长需求的最美校园无疑是高效的、持久的、有生命力的科学选择……

泰戈尔老人曾言:“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罗素说:“教育是开启新世界的窗口,与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克里希那穆提则言:“教育不仅仅获得知识,收集事实,它要发现生命的整体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美好品质和情感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要培养孩子们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向往”。

猜你喜欢
天蛾生命儿童
寻找中国“蜂鸟”
天蛾科在西藏的地理分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天蛾科属种检索表暨福建新纪录种名录(鳞翅目:天蛾科)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