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1例报告

2016-06-21 15:12菊,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重排表皮淋巴瘤

杨 菊,李 灵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2)

蕈样肉芽肿伴大细胞转化1例报告

杨 菊1,李 灵2

(1.西南医科大学,四川 泸州 646000;2.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 成都 610072)

患者,女,63 岁,因“全身起斑块30年,左肩痛性溃疡6月余,加重20天”于2015年3月1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出现形态不一的鳞屑性斑块,伴瘙痒。院外诊断为:银屑病。具体治疗不详,后皮损反复扩展至全身。1年前患者左腹部、左肩部斑块上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疣状样增生的暗紫色结节,感剧烈瘙痒,具体诊治不详,后结节渐扩大至胡桃大小。6个月前左侧肩部结节出现渗液及结痂并逐渐增大继而化脓、破溃,疼痛剧烈。家族史阴性。查体:各系统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四肢及背部可见形态不一的鲜红至暗红色鳞屑性斑块,边界清楚(图1)。左侧上臂肩胛部可见大小约10 cm×15 cm的脓性溃疡面,表面覆有血脓性分泌物,基底部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边缘卷曲,质地中等偏硬,无明显触痛(图2);左侧腹部可见大小不等的褐色斑块,其上可见蚕豆至鸽子蛋大小的乳头样的暗紫红色结节,可见少量粘附性鳞屑,部分色素脱失(图3)。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术前凝血功能、输血全套、LDH均正常。伤口分泌物涂片:铜绿假单胞菌。影像学检查:彩超示左侧卵巢囊性团块;左侧腋窝查见稍肿大淋巴结(第二次复查彩超未见肿大淋巴结),脂肪肝。胸腹部增强CT:右肺中叶少许纤维条索影。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棘层肥厚,部分区域呈乳头瘤样增生,真皮浅层大量淋巴细胞呈密集带状浸润,可见瘤细胞亲表皮现象,部分淋巴细胞较大,核有异型性(图4,图5)。免疫组织化学(石蜡切片,LDP法)示:左侧肩部皮损免疫酶标结果:CD3阳性,CD30部分阳性(所占比例小于30%),Ki-67阳性率40%,CD5、CD20、CD56、CD68、BCL-2、CyclinD1、CD1a、S-100、Langerin、MPO、ALK-1均阴性;左侧腹部结节皮损免疫酶标结果:大淋巴样细胞CD3、CD8均阳性,CD4、CD20、Granzyme B、CD56、CK、EBER均阴性,K i-67阳性率20%。TCRγ、TCRα、TCRβ 基因重排检测有克隆性重排条带。根据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诊断为: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肿瘤期,大细胞转化。患者经过多次活检确诊后转回当地医院肿瘤科治疗,目前电话随访中。

讨论 MF又称蕈样霉菌病,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可定义为原发于皮肤的外周亲表皮性低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临床分期根据皮损形态可分为红斑期(MFI)、斑块期或浸润期(MFII)及肿瘤期(MFIII)[2]。MF肿瘤期皮损呈褐红色隆起性结节,大小、形状各异,易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继发感染可有疼痛及恶臭[3]。文献报道在MF肿瘤期,TCRαβ阳性率约100%。结合该患者皮损形态及组织病理和基因重排,判定为MF肿瘤期。组织病理表现是诊断MF的主要依据,出现Pautrie 微脓肿、淋巴细胞向表皮凝聚、不均衡的亲表皮现象是MF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4],但早期MF也缺乏特异性,主要特点是向表皮性但是可能无Pautrie 微脓肿。MF肿瘤期组织病理学为异型T淋巴细胞浸润,可达皮下脂肪层;表皮可呈典型亲表皮现象,但也可不受累,甚至在真皮上层出现无浸润带[3],该患者组织病理: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呈密集带状浸润,并可见肿瘤细胞亲表皮现象。部分淋巴细胞较大,具有异型性,CD30+提示大细胞转化。文献报道,MF肿瘤细胞可以转化为CD30-或CD30+的弥漫大细胞淋巴瘤,容易误诊为CD30淋巴增殖性疾病或 NK/T 细胞淋巴瘤[5]。需与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鉴别。后者诊断标准:①在初次皮肤活检组织标本中CD30+大细胞占75%以上[6];②临床上无淋巴瘤样丘疹病(LyP);③无并发LyP、MF或其他类型皮肤淋巴瘤;④初诊确定临床分期及6个月内无皮肤以外器官受累的证据[7],该病例大细胞所占比例小于30%,且组织病理呈现有典型亲表皮现象;此外有文献报道,TCRγ基因重排对 MF 和可疑 MF 都有协助诊断的作用[8]。该病例TCRγ、TCRα、TCRβ 基因重排检测有克隆性重排条带,故辅助鉴别。针对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化的疾病,需要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密切随访,以减少漏诊、误诊。

图1 背部鳞屑性斑块

图5 LDP法免疫酶标记结果 a:CD3阳性(LDP,×40);b:CD30阳性(LDP,×200)

[1] 华夏,解瑶,陈小玫,等.伴大细胞转化的蕈样肉芽肿一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28(3):287-289.

[2] Kamarashev J,Theler B,Dummer R,et al.Mycosis fungoides-analysis of the duration of disease stages in patients who progress and the time point of high-grade transformafion[J].Int J Dermatol,2007,46(9):930.

[3]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15.

[4] 宿斌,渠涛,王宝玺,等.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7):419.

[5] Salhany KE,Cousar JB,Greer JP.et al.Transformation of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to large cell lymphoma.A clinicopathologic and immuno-logic study[J].Am J Pathol,1988,132(2):265-277.

[6] 李薇,冉玉平,李甘地,等.ALK-1蛋白阳性的原发皮肤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J].临床皮肤杂志,2005,34(9):574-576.

[7] 刘江波.皮肤T淋巴细胞归巢[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0,23(5):287-289.

[8] Tamura N,Ogawa Y,Chusho H,et al.Cardiac fibrosis in mice lacking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0,97(8):4239-4244.

R739.5

D

1672-6170(2016)04-0222-02

2015-12-17;

2015-03-23)

猜你喜欢
重排表皮淋巴瘤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建筑表皮中超薄基材的应用分析
环己酮肟重排反应酸肟比联锁方案评析
重排滤波器的实现结构*
人也会“蜕皮”,周期为一个月
EGFR突变和EML4-ALK重排双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对HaCaT细胞miR-21/PCD4的表达研究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城市综合体表皮到表皮建筑的参数化设计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