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和孤独也是生产力

2016-06-21 01:36叶伟
瞭望东方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杜蕾斯生理需求上楼

叶伟

“也许你现在仍然是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然而你却能一个人下班,一个人乘地铁,一个人上楼,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发呆。很多人离开另外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这种“虽败犹荣”的“心灵鸡汤”,是否可以给那些看人吃饭、睡觉、画画、做饭、写代码、试戴杜蕾斯的人找一个打发无聊、杀时间的“合理归因”?

Facebook上线直播功能“Facebook Live”后,曾有两个人用长达45分钟的时间直播橡皮筋开西瓜,收获80万人次在线围观,而随后形成的视频,也获得了超过320万次的播放量。

另有一韩国少年每天在网络上直播自己大吃晚餐的过程,一个晚上平均可挣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数千粉丝每晚守在电脑前陪他吃饭、聊天。

为什么看上去“无聊至死”的直播大行其道?

或许是因为社交是普通人的情感刚需。马斯洛说,人有五个层次需求,当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被满足之后,人们就需要情感和归属,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

所以孤独和无聊一直都是生产力,所以前有QQ、后有微信,都成了准确把脉主流社交需求的“爆款”,而能满足特定用户社交需求的直播视频社交才大受欢迎,那些“围观”别人吃饭的人,或许只是不想一个人吃饭。

社交是目的,直播是功能。再扁平化的内容框架,哪怕只是睡觉、吃饭、搭帐篷,也能起到大家互相认识的“敲门砖”的作用。

以观看直播开始,迅速发展成私下点对点交流,从线上到线下,这真是猜得到开头,猜不中结尾。

猜你喜欢
杜蕾斯生理需求上楼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成为父亲or杜蕾斯,都是负责任的表现
翻车后的杜蕾斯是否还能继续上路开车?
杜蕾斯×喜茶:老司机教科书式“翻车”
互动新玩法杜蕾斯致好友:一场教科书式的“商业互吹”
探究传统装饰艺术品在室内空间中的运用
吃货们的世界
错·爱
趣味题
一年级单元同步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