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2016-06-21 12:05葛亚坤
人民论坛 2016年14期
关键词:话语权

葛亚坤

【摘要】在网络语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有了很多新特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关注大众生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效性;要结合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优势和资源,拓宽大众话语权的宣传渠道和交流空间;要依照群众心理来创新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控制力和吸引力。

【关键词】网络语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放眼全球当今的形势,可以说话语权已经是各个国家提高自身国际竞争力、扩大自身影响力的重要传播手段。当前,话语权已经不仅仅是各国之间简单的话语交流,而是上升为国家间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来发表观点权利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从本质来说话语作为文化的外在表达形式,其内涵就在于意识形态。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和实现,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也直接影响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下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媒体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力度越来越大,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和实现提供了完善的外部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化、思想意识观念的转变,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政治、思想、文化以及生活等领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其影响力、凝聚力和吸引力都面临着种种的冲击和挑战。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面临着缺乏竞争力、监管力等等的问题,因此,结合网络语境下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意识形态话语权表达的内涵与意义

话语权顾名思义就是发言和说话的资格,更深层次的意义就是说话表达背后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话语权总是和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因为话语权不仅仅是其表面上的语言或者语言方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出话语中所包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国际交流的角度来说,意识形态是和权利、利益紧密相联的,各国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就是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竞争,反映在表面上就是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竞争。因此,意识形态话语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意识形态话语权根据其所发挥功能的不同,大致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发挥其政治权力;引导社会主流思想文化;规范群众个体精神生活。

作为政治权力的话语权。纵观世界历史上下,不管是在任何时代还是任何社会中,某个阶级一旦处于统治地位时,一定会通过相应的话语渠道来传播该阶级的意识形态,包括其基本观点、思想和态度。通过这种手段,将该阶级和集团的利益合法化和正当化,并且通过不断地传播而得到广大社会成员的支持和认同;同时还可以将那些反对的政治主张排斥在外,从而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巩固其社会地位。由此可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其政治权力的。因此,意识形态代表的是阶级意识,它是统治阶级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集中反映,它为该社会提供了合理化的辩护和论证。在当今社会中,意识形态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它“不仅是立国的先导,而且是立国之本。从权力运作的规范、制度建构和调整的可能到国家形象的塑造,意识形态都是基本依据。”①可以这么说,意识形态话语权在这个角度上指的就是政治权力的话语权,在整个社会或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上,使得社会成员相信现存的政治制度是最恰当的,从内心里支持和赞同,从而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话语权。与意识形态的政治权力话语权不同,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并不需要依靠统治阶级的权力来强制社会成员接受和认同,它是通过自身强大的解释力和论证力来吸引社会成员的认同。在今天全球化和网络化加速的形势之下,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就显得格外举足轻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来自东西方的、或先进或腐朽的、或传统或现代的思想文化,强制灌输给人们的唯一的政治制度已经产生了动摇,这个时候,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话语权就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它对社会问题或社会矛盾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和循循善诱的解释,从理论上和科学上打消社会成员的疑虑,以获得大众的认同和接受。简单来说,作为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话语权所展现出的就是国家思想文化的软实力。它以其强大的整合力和包容力引领着社会的主流思想文化,在如今良莠不齐的思想文化中明确出整个国家和社会应该具备的思想意识,是一个民族所赖以生存的精神信仰,支撑着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奋勇向前。当全体社会成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这种思想意识为指导,长期下来就会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从心底里的认同。这样就发挥出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凝聚人心、稳定社会的作用。

作为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话语权。在一定的社会或者国家中,个体的精神生活不能是完全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个体的精神生活必须要受到社会整体的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作为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社会意识形态规制个体精神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这个方面上主要指的是社会成员日常生活、生产和学习的场所,例如工作地点、学校教室、家庭住址等。在习以为常的地点场所中,人们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观念以及集体意识等等,这些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其次,社会意识形态规制滋养精神生活的文化。在这个方面上主要指的是社会成员的消费文化。如今社会中消费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交换,而是一种特定意识形态的象征符号。消费中的意识形态除了商品本身,还包含了使用产品和服务,同时借助语言和行为的象征形式来实现。我们都知道,象征形式本身是没有什么思想意义的,但是一旦将象征形式放置于特定的社会之中,被广大群众所使用之后,那就具有了意识形态的内涵,就会发挥出其特殊的价值。

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特点

在深刻理解了意识形态话语权内涵的基础之上,我们一定要结合当下的网络环境,细致地研究网络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特点,它包括:话语环体(在什么环境中说话)、话语载体(用什么说,怎样说)、话语主体(谁说话,说什么)、话语客体(对谁说,说服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社会舆论工作,提高社会的凝聚力。

环体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普及之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现实的物质世界中进行的。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传播的工具都是实实在在的机构和场所,例如社会、学校等,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的,是现实世界和客观环境。但是现在,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人们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即虚拟世界。只要有网络能够连接,人们在家里就可以了解社会变化、洞悉热点新闻、与人沟通交流。因此,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外在环境由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转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网络化和网络社会化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虚拟世界的环境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政治权威单向线性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信息,所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权威性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人们的认同感不再如之前那么坚固。再加上网络媒体的放大效应,我们更应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环境,对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都应切实优化,从而达到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目的。

载体由唯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传统社会中,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载体都是由国家直接管理,包括电视、广播、报纸等等,这些媒体所传播的意识形态有较强的同质性,人们也仅仅通过这些载体来接受信息,获取渠道非常的狭窄和单一。而在网络环境下,意识形态话语载体走向了多样化,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子通信技术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媒介形式,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等。除此之外,新媒体还在不断地进行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最大限度地实现内容共享,带给人们各类信息。与此同时,网络媒体具有分众化特点,即“传播者根据受众需求的差异性,面向特定的受众群体或大众的某种特定需求,提供特定的信息与服务”②。如前所述,新的传播载体让大众很好地认识并且认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个新颖且良好的手段,但也带来了问题。我们要认识到非主流意识形态甚至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直接破坏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正面宣传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热点引导作用及沟通监督作用,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取得广大民众的认同感。

主体由国家垄断信息向网络多元化信息转变。通常来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谁在说话,第二是说些什么。在网络环境下,这两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都由国家垄断信息向网络多元化信息转变。首先关于“谁在说话”。在之前,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只能由国家来完成,换句话说,即只能是国家说。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国家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都非常之大。而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打破了国家和政府的控制力和约束性,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言论。同时,网络技术打破了地理隔离,人们可以接收到全世界的思想文化,这样就极大地降低了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其影响力大大削弱了。其次关于“说些什么”。之前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内容都要经过过滤和筛选,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是国家能够给予的信息。而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各类信息,这对人们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了很大的冲击。换句话说,目前国家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垄断明显弱化。在此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凝聚力,另一方面要强化网络环境下国家的话语权力,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客体由被动灌输向主动选择转变。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客体主要指的就是各民族群众。在网络普及之前,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接受一直都是在外界的灌输中进行的,人们始终都是被动的接受,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而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可以摒弃传统的系统化、标准化灌输模式,网络环境之下少了很多限制,人们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方式和方法。网络信息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人们要是想获得信息,只要联网随时随地都可以不间断地获得,还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探索话题。在这种方式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很难达到稳定。基于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的重要性,运用它们来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我们要努力研究大众认同信息的心理机制与规律,并了解民众接受心理的特点,同时还应该遵循网络规律、针对网络特点,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与实现

针对上述的新特点,在信息化时代下,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与实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主体以群众为主,增强意识形态的实效性。在全球信息化的趋势之下,我们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必须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基础之上,只有取得了社会成员的一致支持,才能将国家整体意识形态很好地转变为群众个人的思想意识。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我们才知道如何去开展工作。首先,我们要努力创造出既有思想高度又能贴近人们生活的主流话语,让人民感觉到国家社会始终是与他们在一起的,消除疏离感。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走向基层和群众中去,时刻牢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对象始终是人民大众本身。只有在群众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以及价值观的一致,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除此之外,面对来自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挑战,要加强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主流的意识形态,通过组织各种社会活动,慢慢地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观点和取向,使之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或者政治制度一致。

宣传载体要整合传统媒介和新媒介资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网络已经成了现代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渠道,因此网络媒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目前,网络环境已经直接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对此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警惕性,要转劣势为优势,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先进性、信息即时性、内容生动性等特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从而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我们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媒体的资源和优势,要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强大的资源和特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解释权和话语权的能力。

宣传主题要新颖,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在这一点上,我们要吸取网络媒体语言的创新性和生动性的特点,把深奥枯燥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③的形式所表现出来。同时我们还要掌握人民群众的心理,不断创新自身的话语体系,增强亲和力和吸引力,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召力。不过,我们也必须谨记在努力追求创新的同时,仍然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想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吸引力,就必须做到关注社会上最热点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同时还不能脱离实际,要用大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构建出有中国味道的话语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国家扩大政治认同感、增强政治主导地位的话语权力。在当前网络环境之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其环体、载体、主体、客体都发生了转变。因此,我们要在准确理解这些新特点的基础之上,努力实现网络化时代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我们要给予这项工作高度的重视,积极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正向作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面临的新媒体机遇与挑战及应对策略”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HB15MK005)

【注释】

①侯惠勤:“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第13期。

②杨一铎,黄文:“全面分众化时代的来临—网络媒体前景展望”,《编辑之友》,2013年第2期,第101~103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34页。

责编 /王坤娜 许国荣(实习)

猜你喜欢
话语权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陈年凡客创始人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研究
争衡·重塑·掌控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新媒体时代的传统媒体话语权提升研究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婚姻里的“话语权”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