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动地来
——对商城县“千金锣鼓”的初步调查

2016-06-22 07:43郭德华
关键词:大别山区文化融合多元文化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信息与文化·

锣鼓喧天动地来

——对商城县“千金锣鼓”的初步调查

郭德华

(信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信阳464000)

摘要:大别山区流传着众多的民间打击乐,其中信阳市商城县伏山乡的“千金锣鼓”,流传广泛,影响较大。通过对其初步的田野调查,发现“千金锣鼓”在演奏形式、用乐场合、构曲方法、师承之道及用乐观念上,均体现出大别山民间打击乐的特色,“千金锣鼓”是了解文化边缘区域民间音乐传承传播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大别山区;千金锣鼓;多元文化;文化融合

信阳市商城县千金山村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现存一种祖辈相传的民间演奏(唱)形式——“千金锣鼓”。这种表演形式在大别山区颇具影响,是当地人婚庆嫁娶、起房盖屋、建庙祭祖、拜年送礼、节日庆祝等活动的用乐方式。2015年,该表演形式同商城县长竹园乡的丝弦锣鼓合并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5月13日,笔者一行4人①组成考察组驱车前往千金山村,对这种民间演奏(唱)形式进行了初步考察。同年的6月8日笔者一行4人②再次对其进行了考察。通过两次考察,对这一曲种的起源、历史、习俗、师承情况、所使用的乐器与组合、表演特点、用乐观念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一、关于“千金锣鼓”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东临安徽金寨,南接湖北麻城,西与光山、新县接壤,北与潢川、固始毗邻。因在元朝和清代属汝宁府汝阳道,故有“雾幛风光烟水境临湖北北,幢幡峻岭云山静居汝南南”之千古佳句。商城县有6镇13乡,伏山乡位于商城县南部,有20多个自然村,千金山村是其中之一。此村有居民30余户,以彭氏家族为主,“千金锣鼓”实乃彭氏世代相传的一种器乐演奏形式。

据千金山村小学校长彭仁量讲,相传千金山原名穿针山,荒无人烟,一日观音老母路过此处,坐于山顶一块形似靠椅的石头之上,脚伸到十里外的大河之内,穿针引线缝补草鞋。凡人奔走相告观音在此显灵,于是人们将这里称为穿针山,后因方言语音以讹传讹,即为现今的千金山了。后有江西吉安吉水的彭氏虔、修二兄弟携家眷定居于此东大山脚下(现有彭氏宗祠),繁衍生息,现有人丁近2万(有家谱可查),遍布于全国各地,祖祠仍在千金山。

关于彭氏“千金锣鼓”的历史无文字可查。据目前健在的彭氏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彭仁清老人讲,相传大约乾嘉年间,有宫廷太监吴老二者,流落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之大别山一带,始传此表演形式。适乾隆甲寅(1794年)年间出生的彭氏20代传人彭修训,得此乐谱加以改进,融入当时的《十八番》,遂取此名。彭修训膝下5子均各持乐器一件,及孙辈人等演练精纯,每逢年节乡邻喜事,皆请其演奏,声誉远播四周,历代传承,经久不衰,至同治年间最为鼎盛。民间吹打乐在大别山区及沿淮一带久有流传且乐队众多,仅安徽就有金寨的古碑《丝弦锣鼓》,相传已有400年历史。金寨另一种《思帝乡锣鼓》,带有明显的宫廷音乐痕迹,其表演形式多样,集歌舞音乐、戏曲表演于一体。寿州有《寿州锣鼓》,阜阳有《淮河锣鼓》,二者都有[长流水][十八翻]等曲牌,淮河之滨的淮南市亦有一种《谢郢锣鼓》,安庆市则流传一种名为《断丝弦锣鼓》的民间吹打乐,相传在宿松县流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③。在众多的民间打击乐中,商城县伏山乡的彭氏锣鼓颇具特色,影响较大。

在大别山区,民众家有重要事情之时,有请“打锣鼓”的习俗。特别是婚嫁活动,闹洞房一般持续3—10天。据彭仁清老人讲,除迎娶之时用他们的锣鼓乐外,闹洞房期间,每天皆是打着锣鼓去闹,边打锣鼓边对歌,“对歌时东家不胜,锣鼓(打锣鼓的人)不走(离开)”。令笔者颇感意外的是,演奏锣鼓乐纯属义务和娱乐,不收取东家现金报酬。早年间由东家管饭,后来除管饭外,送每位演奏员两盒香烟,现今经济条件虽好,每人也只是送一或两条香烟而已。

二、“千金锣鼓”的师承情况

“千金锣鼓”是家族式传承。据彭氏家谱,从彭修训之“修”字辈算起,以下辈分为:修、德、家、和、作、仁、邦、怀、敦、笃。按彭仁清老人所讲,他的爷爷以吹笛子为主,他是跟爷爷学的打锣鼓,爷爷又是跟爷爷的爷爷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则至少可追溯到“德”字辈了,这与前面所讲彭修训“5子均各持乐器一件”得到了相互印证。根据“千金锣鼓”的传承情况,简略罗列其传人情况如下:

表1 丝弦锣鼓8代传人名单(简略)④

表中第2代五人均系彭修训之子,其后第3代至第8代,每1代只写了1—2人,实则较多。如徳瑄有5子,德炳有3子,德勋有4子,徳域有3子,而每1代传人只是1个代表而已,且并非都是表中上一辈亲生。如彭仁量系彭家镒之次子彭和澄之次子彭作雨出。而能演练锣鼓者每一门头非止1人,如现在演奏大镲的彭仁朝、彭邦耀、彭怀德,演奏大锣的彭仁均、彭邦福,演奏马锣的彭怀洋,演奏笛子的彭怀安等,均未列入上表之内。另外,每个人不止会演奏一种乐器,故彭氏可同时演练三、四套锣鼓。

以目前演奏“千金锣鼓”年龄最小的彭怀安今年32岁为基数,再依据25年为一代人计算,“千金锣鼓”传承至今应该有207年左右的历史了。

笔者认为,彭仁清老人之言是可信的。首先,彭氏家谱清晰明白,祖训祖祠犹在,且人丁兴旺,“千金锣鼓”传承不衰;其次,老人每天下田干活,身体健朗,谈吐流畅,思维敏捷,采访时,老人不但参与演奏,还为笔者念(老人称之为“念”)了十几首“千金锣鼓”的工尺谱。

目前,“千金锣鼓”之传承表演,已不再仅限于彭氏一族,一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各门头人丁减少;二是由于年轻一辈要么在外求学,要么外出打工,使得乐队必须加入一些彭姓以外的队员。调查时,就有村小学音乐教师李良琢(笛子、苏锣)和县城的“千金锣鼓”爱好者吴昌熹(三弦)、姬庆华(中阮)、陈建(笛子)、阮明(二胡)等参与演奏。

图1 乐队所用小锣、大锣

三、“千金锣鼓”的乐器、乐曲(曲牌)

1.常用乐器及乐队组合

“千金锣鼓”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打锣鼓”,属纯锣鼓演奏,二是“丝弦锣鼓”,由锣鼓和管弦共同演奏,三是“锣鼓唱”,由锣鼓为民歌演唱作伴奏。常用乐器有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弦乐器。打击乐器主要有马锣、大锣、大镲、苏锣和鼓;吹管乐器以竹笛为主;弦乐器以二胡为主,有时加入中阮和三弦。

表2 彭氏“千金锣鼓”打击乐器尺寸表 单位:厘米

“千金锣鼓”乐器配置比较灵活,一般规模的乐队,打击乐由一面马锣、一面苏锣、一面大锣、一副大镲和一面鼓组成,弦乐器有一把二胡,吹管乐器有两支竹笛,组成大约八九人的乐队。在迎亲的“行乐”中,则不用弦乐器,只用一、两支竹笛和打击乐组合。在遇到重大节日或参加县级汇演时,乐队规模在原来基础上再加一面马锣、一副大镲、两把二胡、两把中阮、两支竹笛等。

2.常用乐曲(曲牌)

据彭仁清老人讲,“千金锣鼓”曲牌近百首,他自己遗忘了很多,但现在仍能记得十几个。目前常用的“打锣鼓”曲牌有[长流水][路调][滚龙][滚球][二里霸][三翻五七点] [燕叠字][水漫][六路调板][凤尾][花鼓调]等十几个,其中有单曲锣鼓、小套锣鼓和大套锣鼓;“丝弦锣鼓”现仅存[十九路]一个,也是最常用和最精彩的一个曲牌。

图2 “千金锣鼓”传人彭邦廉提供的[十九路]工尺谱

(1)单曲锣鼓 [滚龙]的织体

当× | 当× | 当× | 当 | 0×| 0×| 0×| 0 :‖当× | 当 | 0×| 0 | 当当 | 0 |当当 | 0 ‖: 当0 |当0 |当0 |当当 | 0 :‖00 | ×0 | 一× | 0 ‖

单曲锣鼓段子织体主要用重复、衍展等发展手法,或用不同乐器演奏相同节奏,形成“对答”;都用“ 00 | ×0 | 一×| 0 |”作为结束句,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就有了“合尾”的意味。

(2)小套锣鼓[六路调板],该曲牌听起来十分热闹复杂,实际上是在一个段落上的多次重复。它以第一路的第一句“次咚 | 次 | 0×| 0 |”为基础进行变奏,不断叠加上新“板”,每段第一句的板数依次为4板、6板、8板、10板、12板、14板,形成一个等差数列;每段第一句之后的织体则完全相同。如果将第一句看成A段,之后的部分看作是B段,则全曲结构图式为:

A+B+A1+B+A2+B+A3+B+A4+B+A5+B

很明显,这是一个“两腔互迎”的锣鼓段子,除了没有引子和尾声,它的样式与南北曲中缠达之样式十分相似。

(3)将单曲锣鼓曲牌、小套锣鼓曲牌和丝弦锣鼓组合起来,即成为大套锣鼓。目前大套锣鼓的组合形式如下:

[长流水]—[路调]—[滚龙]—[滚球]—[二里霸]—[丝弦锣鼓]—[燕叠字] —[三翻五七点]—[八哥洗澡]—[十八翻带缭子]—[六路调板]—[凤尾]。

(4)丝弦锣鼓[十九路]分为“笛曲”⑤和击乐,“笛曲”与击乐交替演奏,音色丰富,“笛曲”委婉抒情,典雅大方;击乐铿锵有力,节奏性强。

[十九路]工尺谱实际演奏谱如下:

谱例1:

表3 击乐谱字说明

序号谱字使用乐器符号标示1当(lang)马锣当2一马锣一3嚓或卜(pu)大镲×或卜4匡马锣、大锣、鼓、苏锣O5次苏锣次3咚鼓咚4得(dai)抛一锣得3喽抛二锣喽4零苏锣和鼓零

四、“千金锣鼓”的表演特点

千金锣鼓主要用于婚庆嫁娶、起房盖屋、重大节日等的庆祝,这里以婚庆为例,简要说明其表演程序和表演特征。

迎亲时,乐队跟随新郎家的迎亲队伍一起,来到新娘村口,开始演奏联套曲牌[长流水][路调][滚龙][滚球][二里霸][十九路][燕叠字][三翻五七点][八哥洗澡][十八翻带缭子][六路调板][凤尾]等。待新娘上轿后,乐队则紧跟花轿,一路吹打回到新郎家。拜天地仪式之后,司仪高喊“鸣炮奏乐,新人入洞房”,则锣鼓鞭炮齐鸣,乐队及亲朋好友簇拥新人进入新房,“打锣鼓”停,转入“锣鼓唱”的锣鼓前奏如(谱例2)。之后是对歌闹洞房,乐队为对歌伴奏。“锣鼓唱”有[花鼓调]和[抢八句]等曲牌,由客人和东家即兴填词对唱(谱例3、谱例5),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小调对唱常演唱的小调有:《花轿到门前》《十二杯酒》《小虞美郎》《十月花名》《放风筝》《八仙歌》等,都是当地的民歌。“锣鼓唱”和小调对唱由锣鼓进行前奏和间奏,丝竹跟腔伴奏,十分热闹动听。

谱例2:[花鼓调]锣鼓前奏⑥

0 | 0 |×0 |一×| 0| 0|一×|0××|0××|0××| 00 |×0 |一×| 00 |一×| 0‖

谱例3:

谱例4:[抢八句]锣鼓前奏:

当 | 当当当 | 当 | 00 |×0 |一×| 0 | 0 |一×| 0××| 0××| 0 | 0 |

×0 |一×| 00 |一×| 0 ‖

谱例5:

五、“千金锣鼓”的用乐观念

《诗经·关雎》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钟鼓乐之。”[1]1自古以来,人们皆爱用美妙和谐的琴瑟钟鼓之声娱悦爱人、友人。为使这种娱乐功能得以成几何倍数放大,民间最常用的方式便是锣鼓喧天,用最简单的乐器、最简单的组合,制造出最大化的乐音与噪音结合的音效,这似乎是民间打击乐较为普遍的一种用乐观念。

首先,“千金锣鼓”在用乐方面首先突出一个“闹”字。闹洞房自不必说,俗语道“(新婚)三天不论大小”,也即新婚3日之内,任何人皆可与新娘子开玩笑、打趣语而不犯禁忌,但像商城一带敲着鼓、打着锣闹洞房的实属少见。除了婚庆之闹,“千金锣鼓”也常在起房盖屋时闹一闹,建庙祭祖时闹一闹,拜年贺寿时闹一闹,庆祝节日时闹一闹。在大别山“豫南皖西乡民的眼里,闹中取静是闹的本质。只有‘静’才是‘和’的兆示,才是‘万事之兴’的基础,一日之‘闹’,换回百日之静,三日之‘闹’获得一年的吉祥”[2]136,[3]。因此,无论是乐队还是东家,相对于乐队演奏的内容,他们更注重演奏的“闹”,即“闹”的外显方式和“闹”的内在含义。

其次,对于曲牌的选用方面,“千金锣鼓”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如前所述,在近百首的曲牌中,目前常用的仅限[滚龙][滚球][凤尾][长流水][十八翻]等。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受当今娱乐方式多元化的冲击、民间音乐的衰微、年轻人的弃之不学等原因造成的,其实也是乐手和民众长期选择的结果。中国自古就有“取其意不取其象”、以“意”为乐的音乐观念,此“意”为无声之乐,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取其象征意义(意)而不取其实际内容(象)。因为在(局)外人听来,无论是[滚龙][滚球]还是[二里霸][路调],似乎没有太大差别,但人们似乎更偏爱[滚龙][滚球][凤尾][长流水][十八翻]之类的曲牌。可见,演奏千金锣鼓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混响性的“闹”,也不仅在于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某种愉悦,也是将其视为一种有效的意义暗示,这种有效的意义暗示促使乡民更多使用这类曲牌。透过曲牌名称的一系列暗喻,如龙凤呈祥、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幸福绵长(长流水)、生命与季节的轮回(十八翻带缭子)等,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美满、祈求五谷丰登、盼望天下和顺的美好意愿。

最后,“千金锣鼓”的曲调手法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基础——“重复”之上。有了重复,便取得了“同”,保证了曲调的前后统一协调,在这个基础上再以各种手法求得变化,以取得“异”,使曲调获得发展前进的动力,这就形成了曲调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大同之中有小异,小异之中存大同。这些曲调发展变化凝结了先辈的智慧,表现了中国人的音乐思维特征,反映了中国音乐的特性和汉民族的音乐审美情趣,反映了“和则同”的中和思想以及“变易”与“不易”的辩证统一观念[4]。

六、余论

通过对大别山“千金锣鼓”的初步调查,发现它具有以下属性。首先,它以自娱、娱他为主要目的,长期义务为乡邻服务,体现了大别山区的淳朴民风。其次,从表演内容上看,除了充分展现打击乐的“打锣鼓”“丝弦锣鼓”之外,还有融入大量民歌的“锣鼓唱”,是集打击乐、丝竹乐和歌唱为一体的艺术样式。再次,结构形态是文化事象中最稳定的因素而被代代承传,从对“丝弦锣鼓”[十九路]和小套锣鼓、大套锣鼓的结构分析来看,它们很可能承袭了古老的缠令、缠达体的结构体制,若果真如此,对“千金锣鼓”的进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探查缠令、缠达体在民间音乐的结构形态方面的继承和演变情况。最后,“千金锣鼓”是一个历史较为悠久、内涵颇为丰富、有一定文化积淀的民间音乐样式,在大别山众多的民间打击乐中独树一帜,有特殊的构曲方法和用乐观念,是认识文化边缘区域民间音乐传承传播的重要资料。

注释:

①4人考察组成员分别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敬民、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郭德华、陈楠、蔡菲。

②4人考察组成员分别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敬民、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君仁、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教师周辉、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教师郭德华。

③资料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信息来源:ZDS,发布时间:2009-12-16。

④该表资料由彭仁量提供。

⑤“笛曲”是指由笛子和弦乐器所演奏的曲调。当没有更多乐器可供使用时,笛子则可独立担当所有曲调的演奏任务,又因在迎亲的行进中只用笛子演奏,故得名。

⑥为方便起见,采用打击乐织体的简谱形式,符号代表乐器的奏法(详见本文表3)。

参考文献:

[1]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李敬民.杠天神仪式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3]李敬民. 在神圣与凡俗之间转换——以豫南皖西民间的仪式舞蹈展演模式为依据[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3):74-78.

[4]郭德华.大别山民歌的不对称句式结构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89-92.

(责任编辑:韩大强)

收稿日期:2016-02-1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4FYS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YJA760031);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3BYS020)

作者简介:郭德华(1967—),女,河南南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音乐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J1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6)03-0102-04

猜你喜欢
大别山区文化融合多元文化
基于微观视角下旅游发展对农户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
浅析儒释文化融合对石恪绘画的影响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大别山区跨省际边界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