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督管理“死资产”活起来
——安徽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工作调研

2016-06-23 07:08王会光吴华荣
中国合作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宿松县社有盘活

王会光 吴华荣



加强监督管理“死资产”活起来
——安徽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工作调研

王会光吴华荣

近年来,安徽省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工作,按照“促改革、谋发展、保稳定”总体思路和要求,在资产占有、使用、监管、处分、受益、维权等基础性工作环节,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系统社有资产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利用,逐渐由过去的死资产变成如今的活资产,并保值增值使之效益最大化,实现了从传统管理方式管企业到管资产向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为宿松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本情况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曾拥有34家基层社和社有企业,职工近7000人。自2002年全系统启动改革改制,在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供销合作社改革政策指导下,通过艰苦努力,顽强拼博,克服重重困难,依法破产、依规改制。目前,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有28家企事业单位,其中基层供销合作社18家、县直全资企业5家、控股有限公司4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1家,全系统资产总值16874.5万元,干部职工128人。

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充分践行供销合作社为“三农”服务宗旨。特别是在如何强化社有资产监督管理,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股东的合法权益,提升社有资产运营效益,释放社有资产对促改革、谋发展、保稳定的功能,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进行了积极努力探索。

主要做法

强化管理是基础。在宿松县供销合作社系统改制前,由于摊子大、人员多、资产分散,各企业大都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资产管理不规范,随意处置资产现象时有发生,稍有不慎,不仅会造成社有资产流失,还会引发许多社会矛盾。对此,为改变传统的社有资产管理方式,一是县社成立了资产管理中心,组成了强大的管理队伍,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负责对全系统的资产进行统一登记、统一调配、统一监督、统一处置、统一使用、统一收益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并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制订了《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和规范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投资决策、收益分配等的《宿松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关于实行人员工资费用定额管理与绩效挂钩的意见》等规章,做到用制度管资产,实现规范化管理;三是强化系统内审监督检查,每年对全系统各企业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要求。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离任要进行审计,依法依规从严查处违法违纪的事情。自2012年以来,县社对全系统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21份,追责4人、起诉7人,挽回经济损失近300万元。

争取政策是保障。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结合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现状,2012年宿松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维护供销合作社的权益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侵占、平调、处置、拆除、抵押其财产,不得随意改变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经县编办批准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宿松县资产管理中心,为16人编制的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是对供销合作社系统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的专门机构,这在体制机制上为供销合作社规范资产管理奠定了基础。在企业改制资产处置方面,针对破产企业改制中资产处置、产权过户手续繁杂、部门收费问题,县政府专门出台了松政〔2008〕69号和松政〔2008〕48号文件,规定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破产改制处置的土地出让金和由此发生的税收作为改制专项资金全部拨付给县社用于改革和发展。据统计,自全系统改制以来,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依法合规处置社有资产45处,筹措改制资金1.04亿元,共置换安置职工5318人,为职工补交社会保险费3230万元,补发职工工资生活费861.8万元,发放职工安置补偿6261.6万元,核销养老保险1171万元,依法消化债务2.72亿元,充分发挥了社有资产在保障系统和谐稳定,确保改革稳步推进“镇定器”作用。该县社还争取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新网工程”、教育培训、扶贫开发等项目资金,县社将作为供销合作社长期投资来促进系统发展。

科学运作是关键。实践证明,供销合作社的资产只有建立在科学运作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好效益。只有建立资产盘活和风险管控机制,对资产的盘活和投入做到调研、论证、民主、决策相统一,才能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低化。一是明晰县社作为出资人和出资人代表有权对社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有权享受资产收益。因为全系统资产既有国有资产,又有股东权益,既有县联社投资和收益,又有企业权益,因此各单位在处置资产(包括承包、出租)前必须上报县社审批。承包、出租和处置资产收益必须按一定的比例上交县社,专户储存管理。一部分用于基层企业发展,一部分作为各单位的管理费用。明确不得单纯依靠资产出租、承包的收入来发放生活费和工资,必须积极开发利用资产,通过资产激活经营,来缓解自身的经费压力。二是积极盘活资产,以存量吸引增量,以增量激活存量。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把招商引资与企业处置资产相结合,把企业处置资产与“新网工程”建设相结合。如引进的“合家福”“喜又多”“安泰隆”“有意思”等9家日用消费品超市等成功范例,使社有资产有效地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开发。同时,坚持企业改革改制盘活社有资产,以明晰产权和盘活资产存量为突破口,宜租则租,宜股则股,宜公则公,宜民则民。有所为,有所不为,全力做好困难企业资产的盘活工作。三是县社鼓励、支持采取合作、融资、参股、租赁等形式,实现供销合作社企业资产低成本扩张,释放社有资产在推进社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中的带动效应。例如,全系统4家由县社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资金互助社先行先试,积累了经验。同时宿松县社在安徽省盛虹集团投资公司投入200万元原始股参与长期投资,走出了宿松县社资本合作的第一步,加强了县社与省社之间的合作。并在谋求合作中,注意把握好所有者权益,做到了实现合作做大做强,又防止了“阵地走失”。四是集中精力啃难处置的资产。为防止资产流失,加大对闲置资产的处置力度,对一些地处偏僻边缘、周边矛盾多、不便于开发利用和监督管理、多次通过招、拍、挂等方式都不能处置的零星资产,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采取灵活方式,提请政府收储,以市场评估价划转给当地乡镇政府,然后当地政府和乡村再予以有偿转让。这样既支持了当地美好乡村建设,又盘活了资产。其中,九姑、佐坝、复兴等基层供销合作社进行了成功尝试。五是创新手段,科学运作。一是注重学习采取先进管理技术和手段,在加强对全系统资产信息采集、登记的同时,逐笔核对分类建资产台账录入网,各企业资产状况、使用形式、收益实效等情况十分清晰,为县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企业资产整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基本资料。并且县社开通的供销资产管理信息网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传输资产数据和信息报送,提高了资产管理水平。二是明确资产的权属主体、经营主体和受益主体,对全系统资产性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设专户管理,做到账目清楚明白。三是对破产和关、停、并、转改制完毕后,剩余资产要求过户到县社资产管理中心,推进资产管理向县社集中、向重点行业集中、向重大项目集中,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请求改制企业国有划拨土地转为出让土地。四是“一盘棋”管理系统资产性收入。集中财力办大事,把盘活的资产一方面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企业发展。同时,县社将在系统资产性收入中集中一部分解决全系统职工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解除全系统所有职工后顾之忧,确保了全系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年来共盘活四处资产,资金总额近4000万元。五是申请设立宿松县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中心与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负责行使教育培训职能。同时,注重对全系统资产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和管理技能提升。

追求效益是根本。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基和生命线。供销合作社改制后留下来的资产都是优质资产,分布在全县各乡镇中心地段,如何盘活,发挥效益,事关全系统发展。一是县社按照整合资源“盘活资产,最大化发挥资产效益的原则,每年全系统资产性收入达460万元,逐年递增8%,主要用于企业运转和发展。自2008年5月资产管理中心启动至今,全系统以“租赁、投资入股”等形式,收益达3680万元。同时,对区位较好的固定资产采取直接投资的方式运作,比如对县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采取投资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截至2015年获红利790万元;二是用资产性收入激活经营性收入。全系统通过资产招商引资、开展“新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资金互助社等,带动了系统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三是实现了全系统“资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双轮驱动,互为促进,相得益彰。资产性收入在激活经营性收入的同时,又增加了自身的存量,经营性收入的增长反过来又扩大了资产增量,有力地推动了宿松县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对策和建议

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工作虽然探索出了一些做法,有一些自己的经验,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盘活资产、整合资源力度还不够;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还须进一步加强;变管资产向管资本的途径和渠道不是很多;资产运作的体制机制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对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建立和完善对社有资产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资产管理和成本控制,形成激励、考核、监督融为一体,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资产管理风险的长效机制。

建立社有资产监管和运营体制机制。本着“统筹管理、平衡使用”的原则,加大社有资产监管,提高资产运营管理水平的综合改革。继续坚持资产占有、登记、使用、收益、处分的长效机制,探索通过系统资产进行合作、参股、招商等形式,充分释放社有资产在推进社有企业发展中的效益功能,使之效益最大化。

抓住综合改革契机,进一步理顺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明晰产权、经营权和受益权,“一盘棋”统筹管理系统资产性收入。加快边远偏僻零星资产的处置力度,把资金集中起来用于发展。

创新社有资本联合合作体制机制。以县社控股的有限公司为平台,通过产权互融,提升投资受益功能。同时,依托供销合作社土地、房产、标识等资源推进社有企业与社会经济实体产权联结,并加强与农民股权合作,充分发挥资产变资本在市场中的升值作用。

以供销合作社“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契机,以资产变资本运作为主。用“互联网+资产管理”的先进手段,让资产变资本运用的供给和需求在市场中得到合理匹配,与时俱进,深化供销合作社资产管理综合性改革。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松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猜你喜欢
宿松县社有盘活
数字化转型视角下供销社社有资产监管统计分析体系构建*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五侨联动”盘活 社区侨务出新
还得靠国庆档盘活 2019年10月电影票房排行榜
宿松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安徽省宿松县小岗饰面用大理岩矿床特征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性”思考
安徽宿松:以检察建议促职权部门依法履职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社有企业助力事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