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秧基质在机插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6-06-27 06:08柯鹏飞吴晨阳吴小文潘志军张晓红吕和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机插

柯鹏飞, 吴晨阳, 吴小文, 潘志军, 张晓红, 周 兵, 吕和平

(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 231500)

育秧基质在机插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柯鹏飞, 吴晨阳, 吴小文, 潘志军, 张晓红, 周 兵, 吕和平

(安徽省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合肥 231500)

摘要[目的]探讨育秧基质在机插双季晚稻上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上农粳2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育秧基质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农艺性状以及产量形成要素的影响。[结果] 1/2基质+1/2营养土处理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上与全营养土处理和全育秧基质处理相差不大,在实际产量上,呈现1/2基质+1/2营养土处理>全育秧基质处理>全营养土处理的趋势;秧苗期针对1/2基质+1/2营养土处理采取多效唑化控,可以显著控制该处理的植株高度,达到该地区毯状机插较为理想的栽插植株高度(17.7 cm),同时还可以增加植株根系长度,提高植株栽插质量。全营养土处理在控制秧苗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上效果最佳。[结论]毯状机插双季晚稻育秧时,采取一半基质一半营养土制成混合育秧基质效果最优,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还可有效减少育秧成本,可作为当地双季晚稻毯状机插秧推广的模式。

关键词育秧基质;机插;双季晚稻

沿江地区双季晚稻机插一直是困扰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栽培的瓶颈问题,制约机插双季晚稻的关键问题在于育秧,育秧时间长,移栽秧龄大,移栽后分蘖期与幼穗分化期衔接过紧严重影响晚稻的机插质量[1-2]。双季晚稻机插育秧一直是晚稻机插的难点,有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育秧基质代替或部分替代现有的营养土可解决制作育秧营养土用工多,秧苗生长不齐、生长不壮、素质低,机械栽插难度大等难题[3-4]。市面上已出现多种适用于水稻育秧的商品化水稻专用营养土,因其价格低廉、营养成分丰富、用工少、综合成本低已在机械栽插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得到了部分应用。安徽省庐江县地处双季稻北缘地区[5],近几年才开始逐步推广水稻机插秧,由于用工紧张、优质营养土制作难、育秧整体成本高等,双季晚稻的育秧阶段一直是该地区推广双季稻的阻力。鉴于此,笔者通过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育秧基质不同施用量和使用方法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以期筛选出适宜的育秧基质使用方法,为当地水稻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上农粳2号”。 基质采用镇江培蕾基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水稻育秧基质(有机基质)。

1.2试验地概况试验在安徽省庐江县汤池镇双墩村洛此勇家庭农场承包田进行。试验地前茬为双季早稻,田块形状较方正,面积3 640.0 m2,排灌方便;土壤为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的砂泥田土种,耕层土壤质地为中壤,土壤肥力水平中等,田块肥力较均匀。

1.3试验设计机插育秧基质试验采用大区设计,设3个处理:全部基质(A1)、1/2基质+1/2营养土(A2)、全营养土(A3),不设重复。采取工厂化培育毯状秧,各处理2叶1心期均采取15%多效唑粉剂化控,机插行距为25 cm、株距为12 cm,栽插密度为36.3万穴/hm2。基于试验田面积和形状,按南北方向栽插,大区面积1 342.8 m2。大区间走道宽0.50 m(含小区边行距0.25 m),不设保护行。

1.4测定项目与方法机插育秧基质试验主要测定秧苗素质、机插质量、生育动态以及后期产量构成要素等。

1.4.1秧苗素质测定。①株高。于栽插前1 d切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10 cm×10 cm的秧块,每个秧块中选择长势中等的秧苗20株,测定秧苗茎基部至最长叶片顶端的长度,取平均值。②绿叶数。于栽插前1 d切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10 cm×10 cm的秧块,调查秧苗绿叶数。③根系盘结力。于栽插前1 d取1个具有代表性的20 cm×20 cm秧块,固定其两端,用弹簧秤钩拉任意一端,当秧块断裂瞬间弹簧秤显示的质量即为盘结力。④茎基宽。于栽插前1 d切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10 cm×10 cm的秧块,每个秧块中选择长势中等的秧苗30株,每10株为1组测定距秧苗根萌发0.5 cm处的茎粗,除以10即为茎基宽,取平均值。

1.4.2茎蘖动态、生育期与产量调查。分蘖高峰期3~4 d记载1次,其余7~8 d记载1次,每个记载点取10穴记载叶龄及茎蘖动态。记载关键生育时期。成熟期考察田间调查群体有效穗数;取样考察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产量构成指标。根据产量构成指标计算理论产量。理论产量=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5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和IBM SPSS Statistics 22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秧苗素质比较由表1可知,3个处理在绿叶数上无显著差异,在茎基宽、根系盘结力上,A3处理显著大于A1、A2处理;在株高上,A1处理显著大于A2、A3处理;而A2处理根长显著大于A1和A3处理。

表1 不同处理秧苗素质比较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2.2不同处理水稻生育期比较由表2可知,3个处理在各生育时期上无差异。

表2 不同处理水稻生育时期比较

2.3不同处理小区实收产量比较对各处理选择实割实收,A2处理产量最高,为7.98 t/hm2,A1处理次之,为7.61 t/hm2,A3处理产量最低,为7.06 t/hm2。

2.4不同处理水稻产量主要构成指标和农艺性状比较由表3可知,各处理在穴数、成穗率、着粒密度、千粒重和穗长上无显著差异;A2处理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分蘖率均高于A1、A3处理,但穗总粒数低于A1、A3处理。A2处理虽然穗总粒数较少,但是由于其结实率和有效穗数较高,从而获得了最高的理论产量,达8.63 t/hm2。

表3 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构成指标分析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Note: Different lowercase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2.5叶龄及茎蘖动态分析由图1可知,各处理叶龄动态变化基本一致,抽穗期主茎叶片数A1处理为14.0,A2处理为13.4,A3处理为13.6。通过对各处理茎蘖总数的动态追踪发现,记载开始时,3个处理茎蘖总数基本一致,而后期多次记载中, A2处理均大于A1和A3处理(图2)。9月2日(最高苗时期),A2处理最高苗为604.2万/hm2,而A1、A3处理则分别只有548.7万和566.0万/hm2。

3结论与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2基质+1/2营养土处理在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上与全营养土处理和全育秧基质处理相差不大,在实际产量上,呈现1/2基质+1/2营养土处理>全育秧基质处理>全营养土处理的趋势,这与理论产量结果相似;机插时调查秧苗素质发现,秧苗期针对1/2基质+1/2营养土

图1 不同处理的叶龄动态变化Fig. 1 Dynamic changes of leaf age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图2 不同处理的茎蘖总数动态变化Fig. 2 Dynamic changes of total stems and tiller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处理采取多效唑化控可以显著控制该处理的植株高度,达到该地区毯状机插较为理想的栽插植株高度(17.66 cm),同时还可增加植株根系长度,提高植株栽插质量。全营养土处理在控制秧苗茎基宽和根系盘结力上效果最佳。

综合来看,毯状机插双季晚稻育秧时,采取一半基质一半营养土制成混合育秧基质效果最优,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还能有效减少育秧成本,可作为当地双季晚稻毯状机插秧推广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川,张山泉,庄春,等.水稻机插旱育秧与水育秧幼苗素质的比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3(6):27-29.

[2] 徐红,马卉,殷育峰,等.机插稻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及产量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7):130-131.

[3] 张祖建,于林惠,王君,等.机插稻育秧床土的培肥效应研究[J].作物学报,2006,32(9):1384-1390.

[4] 张国良,张森林,丁秀文,等.基质厚度和含水量对水稻育秧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3(5):62-63.

[5] 方有德,孙贤方.皖中丘陵区双季稻布局问题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80(2):20-25.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on the Double-cropping Late Rice

KE Peng-fei, WU Chen-yang, WU Xiao-wen et al

(Agriculture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Lujiang County, Hefei, Anhui 231500)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on the double-cropping late rice. [Method] With Shangnongjing No. 2 as the test materials, field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research the effects of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on the seedling quality,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formation elements. [Conclusion] 1/2 substrate +1/2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had slight differences in growth period and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 with total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and total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treatment. In actual output, we had 1/2 substrate +1/2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total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treatment >total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In seedling stage, paclobutrazol chemical control in 1/2 substrate +1/2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could significantly control the plant height, so as to reach the idea transplanted plant height (17.7 cm). At the same time, the root system length could be enhanced so as to improve the machine-transplanted quantity of plant. Total nutrient soil treatment had the optimal effects on controlling the seedling stem base width and root winding force. [Conclusion] During blanket-typ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ouble-cropping late rice, 1/2 substrate and 1/2 nutrient soil are prepared to the optimal mixed 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which can enhance the yie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eedling raising cost, and be used as the extension mode of blanket-typ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ouble-cropping late rice in Anhui Province.

Key wordsSeedling raising substrate; Mechanical transplanting; Double-cropping late rice

基金项目2015年水稻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项目。

作者简介柯鹏飞(1990- ),男,安徽庐江人,助理农艺师,从事作物技术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6-03-30

中图分类号S 23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2-047-02

猜你喜欢
机插
杂交粳稻甬优8号的特征特性及机插超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小麦茬机插水稻丰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浅谈水稻四机配套超高产栽培
2015年临江镇烟后稻机插与手插简比试验小结
潭两优83在湘北的种植表现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