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超声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2016-06-27 02:42单立奎何年安隋秀芳
安徽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毛刺腋窝皮质

单立奎,何年安,隋秀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超声科,安徽 合肥 230601)

乳腺癌超声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单立奎,何年安,隋秀芳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超声科,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44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并行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患者的年龄、肿块的大小、纵横比、形状、方位、边界与边缘、后方回声、强回声晕、钙化、血流Adler分级、阻力指数以及超声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与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病理结果相比较。采用SPSS 18统计软件,对12项参数进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探索超声表现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144例乳腺癌中,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75例,未转移者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1%。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边缘毛刺征、血流Adler分级及超声腋窝淋巴结阳性为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24、3.199、3.557)。结论乳腺癌边缘毛刺征、血流Adler分级及超声检查腋窝可疑转移性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术前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淋巴结/超声检查;腋;回归分析

乳腺癌最常见、最早的转移方式是腋窝淋巴结转移,尤其是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的重要因素[1],是乳腺癌TNM分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决定着患者是否需要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金标准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活检术,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肩关节活动受限、腋窝淋巴水肿、神经损伤以及上肢感觉麻木等,同时对腋窝淋巴结阴性患者也是一种有创伤、无意义的治疗[2]。因此,了解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术前判断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及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以腋窝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特征性参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普外科颈胸组144例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中均行腋窝淋巴结常规清扫。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51.17±10.41)岁。

1.2超声检查患者平卧位,必要时侧卧位,双上臂平伸,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采用PHILIPS IU22,5~12 MHz高频线阵探头,以乳头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辐射状和反辐射状扫查,检查乳头下方病变时,将探头置于乳头旁,使声束斜切入乳头后方,避免干扰。发现可疑病灶时,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扫查,详细记录病灶大小、方位、纵横比、形状、边界与边缘、后方回声、微钙化、血流情况以及阻力指数。其中,用Adler分级方法[3]表示病灶血流的情况及丰富程度,即: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少量血流,可见1~ 2个星点状或细棒状血流;Ⅱ级,中量血流,有3~4个星点状血流或1条较长的血管穿入病灶;Ⅲ级,血流丰富,可见≥4个星点状血流或2个较长血管或血管间交织成网状。同时全面扫查双侧腋窝淋巴结,重点观察同侧。超声图像上发现腋窝淋巴结,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则视为淋巴结阳性(可疑转移)[4]:(1)淋巴结形态改变,呈圆形或球形,纵横比>0.5;(2)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3)髓质变薄,皮质与髓质比≥1;(4)淋巴门消失。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13项参数进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情况与病理诊断结果本组144例乳腺肿块病理结果均证实为非转移性乳腺癌,且均行根治手术切除及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31例,小叶癌2例,黏液癌3例,乳头状癌2例,内分泌癌4例,上皮/间叶混合性化生性癌1例,乳腺小管癌1例,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者75例,未转移者6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1%(75/144)。

2.2超声检查结果选定的12项超声特征参数(表1)进行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分别为年龄段、肿块大小、纵横比、形状、方位、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强回声晕、微钙化、血流Adler分级、阻力指数以及超声腋窝淋巴结。结果显示(表2):边缘毛刺征、血流Adler分级及腋窝淋巴结为病理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见图1,其OR值分别为2.624、3.199、3.557(P<0.05)。

3讨论

乳腺癌转移有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远处转移等多种转移方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最早的转移部位,对乳腺癌TNM分期、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判断预后非常重要,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术后5年的生存率[5]。因此,探索影响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在乳腺癌的诊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乳腺癌超声特征参数,为超声诊断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思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中,且多项研究证实了该方法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本组病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率52.1%(75/144)。

表1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声像图表现

表2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声像图特征

图1超声检查结果

本研究表明同侧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与乳腺癌腋窝转移关系最为密切(OR值=3.577)。我们采用的是Maxwell等[4]的研究标准,即以淋巴结纵横比>0.5,呈圆形或球形;最大皮质厚度>3 mm,皮质与髓质比≥1;淋巴门消失为超声检查淋巴结阳性。Bailey等[6]研究也表明淋巴结形态学的改变是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当肿瘤细胞侵犯到腋窝淋巴结时,早期是在皮质内增殖,并未破坏淋巴结的被膜组织,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增大,淋巴结形态上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改变。由于腋窝淋巴结的长径存在较大的差异,单纯以淋巴结厚径作为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可比性较差,而淋巴结的纵横比能较好的表现淋巴结形态的变化。另外,淋巴结皮质最大厚度、皮髓质厚度比以及髓质结构的完全消失直接反映了淋巴结内部结构的改变。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早期肿瘤细胞主要侵及淋巴结皮质部位的小梁旁窦及皮窦,引起淋巴结皮质的不均匀性增厚,然后沿淋巴窦蔓延,进一步破坏淋巴组织及髓窦并最终波及整个淋巴结,引起整个淋巴结的结构紊乱,甚至髓质结构的完全消失[7]。Bedi等[8]通过腋窝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发现,当淋巴结髓质结构完全消失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几率最大,皮质不均匀性增厚次之,皮质均匀性增厚者转移率最低。

肿块血流Adler分级是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第2位的危险因素(OR值=3.199)。这可能因为肿瘤内血供越丰富,越易侵及淋巴系统,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越大。本研究结果与李逢生等[9]研究结果一致。恶性肿瘤较易形成新生的滋养血管,以维持肿瘤细胞高代谢的需要,这些新生血管在病灶及周围极易形成广泛又紊乱的吻合支,这为肿瘤转移创造了条件,超声表现为走形、分布异常的血流信号。夏玉光等[10]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发新生血管的生长,增加肿瘤微血管密度,血流供应量丰富,血流速度明显增大,肿瘤细胞随着丰富的滋养血管更易浸入皮下丰富的淋巴系统。

乳腺癌超声病灶边缘毛刺征表现也与其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OR值=2.62)。病灶的边缘毛刺征主要为癌细胞向病灶周围浸润所致[11],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的特性。该特征越明显,提示着癌细胞的浸润性越强,病程发展的时间越长,发生转移的可能性越大,在一定程度了反应了病灶的恶性程度及发展阶段,从而对乳腺癌患者预测腋窝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一定的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边缘毛刺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腋窝淋巴结超声表现,血流Adler分级以及病灶边缘毛刺征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前判断腋窝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也为临床分期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邢鹏,李继光,金锋.淋巴结转移率与乳腺癌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4):357-361.

[2]汪满金,俸瑞发.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1(12):1587-1592.

[3]Adler DD,Carson PL,Rubin JM,et al.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preliminary findings [J].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6):553-559.

[4]Maxwell F,de Margerie Mellon C,Bricout M,et al.Diagnostic strate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axillary lymph node status in breast cancer[J].Diagn Interv Imaging,2015,96(10):1089-1101.

[5]Andersson Y,Frisell J,Sylvan M,er al.Breast cancer survival in relation to the metastatic tumor bunden in axillary lymph nodes[J].J Clin Oncol,2010,28:2868-2873.

[6]Bailey A,Layne G,Shahan C,et al.Comparison between Ultrasound and Pathologic Status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Clinically Nod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J].Am Surg,2015,81(9):865-869.

[7]Rocha RD,Girardi AR,Pinto RR,et al.Axillary ultrasound and fine-needle aspiration in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breast cancer[J].Radiol Bras,2015,48(6):345-352.

[8]Bedi DG,Krishnamurthy R,Krishnamurthy S,et al.Cortical morphologic features of axillary lymph nodes as a predictor of metastasis in breast cancer:in vitro sonographic study[J].AJR Am J Roentgenol,2008,191(3):646-652.

[9]李逢生,刘文虹,袁权,等.血流能量图及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001-2004.

[10] 夏玉光,邓莉,张成双,等.乳腺癌血流动力学的超声表现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10):1935-1937.

[11] 李青春,姜浩,刘进才,等.乳腺癌毛刺征、 微小钙化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4,25(11):1621-1623.

通信作者:何年安,男,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乳腺疾病超声诊断,E-mail:henianan71@qq.com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5.032

(收稿日期:2016-02-21,修回日期:2016-04-09)

猜你喜欢
毛刺腋窝皮质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一种铸铁钻孔新型去毛刺刀具的应用
迎秋
一种筒类零件孔口去毛刺工具
常按腋窝强心又健体
可抑制毛刺的钻头结构
常按腋窝 强心又健体
探讨腋窝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方法及美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