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芭克硅树脂凝胶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6-06-27 02:42王跃萍鲁雪莹张倩倩张陈洪杨晓晶
安徽医药 2016年5期

王跃萍,鲁雪莹,张倩倩,张陈洪,黄 玮,张 莉,杨晓晶,唐 隽

(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皮肤科,安徽 合肥 230001)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芭克硅树脂凝胶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跃萍,鲁雪莹,张倩倩,张陈洪,黄玮,张莉,杨晓晶,唐隽

(解放军第一〇五医院皮肤科,安徽 合肥230001)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芭克硅树脂凝胶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8例瘢痕疙瘩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A)、联合芭克组(A+X)、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组(A+Y)。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观测,及疗后2年随访跟踪。结果疗程结束时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7.50%、82.50%及67.86%,A+X组显著高于A组(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疗后2年追踪,A+X组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外用芭克硅树脂凝胶是治疗瘢痕疙瘩的安全有效方法。

关键词:瘢痕疙瘩;倍他米松;凝胶硅

瘢痕疙瘩是良性增生性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治疗、手术植皮、激光、液氮冷冻治疗、皮肤移植、硅凝胶贴膜及激素疗法等,但疗效均不佳。目前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封闭治疗是最常用的保守方案之一,如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芭克硅树脂凝胶涂药治疗瘢痕疙瘩获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独使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加用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的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概况设计为3组治疗方法对比试验: 第1组(A组):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第2组(A+X组):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芭克硅树脂凝胶涂药; 第3组(A+Y组):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

1.2一般资料药物: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每毫升含5mg二丙酸倍他米松和2mg倍他米松磷酸钠,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芭克硅树脂凝胶,美国先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号:#5741509;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支5g,每支含5mg糠酸莫米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病例来源: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瘢痕疙瘩患者108例,所有患者均具有明显瘙痒感和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入组主要是根据患者意愿,并结合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调整。3个方法组分别为:A组:40例,A+X组40例,A+Y组28例。各组基本参数见表1。经统计比较:各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皮损分布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纳排标准纳入标准: (1)临床或病理确诊为瘢痕疙瘩患者;(2)入选前2个月未接受治疗;(3)年龄18~65岁,男女不限;(4)纳入标准:皮损长径<6cm;(5)同意参加观察,并能在观察中密切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1)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有类固醇激素禁忌证患者;(2)不满18岁未成年及年龄高于65岁的老年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女性;(4)未控制的系统病毒、细菌、真菌感染患者;(5)局部皮损感染或溃疡患者;(6)对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芭克硅树脂凝胶、糠酸莫米松乳膏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的使用方法3个组均按此方法操作:用5mL注射器抽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取下针头,换上4号注射器针头,瘢痕组织坚硬者,采用这种方法有利于减轻注射阻力。常规皮肤消毒,震荡药液,使药液充分混合均匀。厚度>1cm分上、中、下部三层注射,厚度0.5~1cm的皮损分上、下二层注射,厚度<0.5cm的皮损中部注射。注射时不要注入皮下及基底部,避免引起正常组织萎缩。进针后推药左手拇、示指固定瘢痕疙瘩,右手持注射器将混合液均匀注入瘢痕组织内,每个注射点可完成直径4cm的皮损,注射剂量为0.2mL·cm-2,以皮损稍隆起色泽变白,边界超出皮损1mm为宜,每次用量不应超过1mL,每隔3~4周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拔针后用无菌棉签压迫针眼5min左右,外涂莫匹罗星软膏。

1.4.2芭克硅树脂凝胶使用方法A+X组需按此方法增加操作:(1)在注射得宝松后立即使用,只在瘢痕部位涂抹芭克,无需涂抹过大范围。(2)涂抹芭克后应轻轻按摩,至完全被皮肤吸收。(3)每日2次,使用4~6个月。

1.4.3糠酸莫米松乳膏使用方法A+Y组需按此增加操作: (1)在注射得宝松后立即使用,只在瘢痕部位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无需涂抹过大范围;(2)涂抹糠酸莫米松乳膏后应轻轻按摩,至完全被皮肤吸收;(3)每日1次,使用4-6个月。

1.5疗效评价标准治愈:皮损变平变软,疼痛、瘙痒消失。显效:皮损变平变软≥80%,疼痛、瘙痒消失。有效:30%≤皮损变平变软<80%,局部偶有刺痛、瘙痒。无效:皮损变平变软<30%,疼痛、瘙痒减轻不明显。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6安全性评估用药后,每次随访并详细观察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处理与转归。

1.7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观测资料中的计数资料,以例或率表示,比较采整体+分割的χ2检验(普通资料)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其它计量资料,以MEAN±SD描述之,均通过正态性检验。多组间的比较为单因素方差分析+HSD多重比较。此外,长期疗效的随访资料做时间队列分析,行Kaplan-Meiermethod分析并Logrank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2结果

2.1近期疗效比较108例瘢痕疙瘩患者治疗结束后,经过4~6个月的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见表2。统计显示A+X(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芭克硅树脂凝胶)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尤其是和单独应用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法的A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芭克硅树脂凝胶应用,是较理想的瘢痕疙瘩治疗方法。

2.2治疗过程安全性比较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芭克硅树脂凝胶的联合治疗组(A+X组):其中1例在使用硅凝胶后1d内出现局部发红少量丘疹伴瘙痒,用生理盐水冷敷10min后缓解,再次使用硅凝胶后瘙痒消失。其它两组(A组和A+Y组):分别有2,3例第1次局部注射后出现患处色素沉着,无特殊处理,各组有2例在3个月后色沉减轻,A+Y组剩余1例也在5个月后色沉减轻。因为均为局部注射及涂抹,无激素使用的全身不良反应。

表1 各组基线比较

注:*Ⅰ头颈部,Ⅱ前胸部,Ⅲ肩背部,Ⅳ四肢部。

表2 两种方法治疗瘢痕疙瘩效果比较

表3 3种方法疗效的2年随访结果/无复发例数(无复发率%)

2.3各方法疗效的2年随访结果经4~6个月疗程治疗后呈现有效的患者共75例:A组23例,A+X组33例,A+Y组19例。对该批患者进行治疗后约2年的追踪,采用门诊随访、电话及微信QQ联系的多种方式,以出现复发为不良结局终点,获得复发率/未复发率资料如表3。套用Kaplan-Meiermethod法对该资料进行时间队列分析,并对3组无复发率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A+X组(皮损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芭克硅树脂凝胶)无复发率较高,两年后未复发率可达约50%,相比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Y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瘢痕疙瘩是皮肤科常见和难治性疾病[1]。胸骨前皮肤由于张力较大,在女性还受到两侧乳房向外下方的牵拉而成为瘢痕疙瘩的好发之处。此外,胸骨前瘢痕疙瘩易于生长、难以治愈,痛痒症状较为剧烈,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近年的研究发现,瘢痕疙瘩中某些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增加、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连蛋白的合成增加。目前推测,在某些细胞因子或其他一些介质的作用下,真皮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功能激活而降解功能却降低。由此导致以胶原为主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真皮内过度积聚而发病[2-3]。常用的治疗瘢痕的各种方法中,激素因可以抑制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有丝分裂,并加速胶原分解,故而局部注射效果较为良好,有效率为50%~100%,但停药后复发率也高达9%~50%。我们在临床中也发现,单纯注射激素治疗胸骨前瘢痕疙瘩停药后的复发率也很高[4]。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是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磷酸钠的灭菌混悬注射液。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钠在注射后很快吸收而迅速起效,微溶性的二丙酸倍他米松注射后,成为一个缓慢吸收的储库,持续产生作用。因此,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抑制组织增生作用,但注意如有糖尿病、骨折、慢性感染病灶者禁用[3]。外用药可配合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治疗瘢痕,弥补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停药后复发的缺点。硅凝胶抑制瘢痕是利用硅油分子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减少了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生,减少了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分泌;同时使用硅胶后瘢痕组织的水化作用增加,瘢痕的水溶性蛋白和各种低分子水溶性炎性蛋白混合物的通透性增加,使之在皮肤表面扩散,间质内水溶性蛋白质及产物减少,流体压下降,使瘢痕容易成熟软化[5-8]。芭克硅树脂凝胶主要成分为硅复合物、聚硅氧烷、二氧化硅,长链的硅树脂与皮肤角质层结合,使胶原合成正常。芭克硅树脂凝胶涂抹于皮肤后形成药物生物膜,防水、可呼吸、无刺激,有助于软化、抚平、光滑瘢痕,减轻色沉和瘙痒,使用后就像皮肤的额外层,任意瘢痕形状及部位均易使用。

硅凝胶抑制瘢痕增生的详细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但从临床观察证实,其对瘢痕的增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预防作用,使用越早,疗效越佳。本组病例应用芭克硅树脂凝胶与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治疗瘢痕能有效控制瘢痕疙瘩复发,复发率可控制在10%以内。芭克硅树脂凝胶涂药方法简单无创、方便患者、无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外用芭克硅树脂凝胶是治疗瘢痕疙瘩的安全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苏永涛,周兴亮.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进展[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2):96-97.

[2]张信江,张合恩.实用皮肤性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91.

[3]高明月,李敬满,彭晓燕.冷冻联合新的肤治疗儿童增生性瘢痕56例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0):1493-1494.

[4]王燕.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4):551.

[5]孙炳伟,邵启祥,刘昌.硅油分子对瘢痕成纤维细胞抑制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6):508-510.

[6]KarimiH,MobayenM,AlijanpourA.Managementofhypertrophicburnscar:Acomparisonbetweentheefficacyofexercise-physiotheapyandpressuregarment-siliconeonhypertopicscar[J].AsianJSportsMed,2013,4(1):70-75.

[7]MedhiB,SewalRK,KamanL,etal.Efficacyandsafetyofanadvancedformulasiliconegelforpreventionofpost-operativescars[J].DermatolTher(Heidelb),2013,3(2):157-167.

[8]KimS,ChoiTH,LiuW,etal.Updateonscarmanagement:guidelinesfortreatingAsianpatients[J].PlastReconstrSurg,2013,132(6):1580-1589.

通信作者:唐隽,女,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型宫颈癌疫苗的研究,E-mail:tangjun0212@163.com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6.05.055

(收稿日期:2016-02-18,修回日期: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