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2016-06-28 03:09马彩云宋春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穴位注射手足口病

权 弋 尚 清 马彩云 宋春兰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郑州 450003

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权弋尚清马彩云宋春兰

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郑州450003

【摘要】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临床特点,早期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配合针刺、按摩及功能训练。结果手足口病并发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针刺及按摩能促进患儿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弛缓性麻痹;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

危重型手足口病多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炎、脑干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神经炎等,病死率高,抢救成功者部分可留长期后遗症,如出现肌张力低下、肢体僵硬强直、肌张力增高、运动障碍、肢体瘫痪、吞咽困难、听视力损害、语言障碍等。本院康复中心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除常规康复治疗外,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诊断标准:2013-01-2015-01我院康复中心收治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共38例进行临床分析。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急性弛缓性麻痹(AFP)诊断标准。

1.1.2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②确诊并且住院接受治疗的患儿;③年龄0~4岁;④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恢复期患儿。

1.2基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2013-01-2015-01郑州市儿童医院康复中心住院病人,年龄为0~4岁。将38例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9例。均经过家长同意。治疗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龄12~45个月,平均31个月,急性驰缓性麻痹出现在发病10d内17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特征,瘫痪以单侧下肢最多13例,肌力0~1级,双下肢3例肌力左侧2级,右侧2级,四肢瘫痪2例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1级,单侧上肢瘫痪1例,肌力1级。对照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3~42个月,平均30个月,急性驰缓性麻痹出现在发病10d内16例,单侧下肢12例肌力0~1级,双下肢4例,肌力左侧2级,右侧2级,四肢瘫痪2例,双上肢肌力1级,双下肢肌力1级,单侧上肢瘫痪1例,肌力1级。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方法

1.3.1治疗组:①药物治疗: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厦门北大之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恩经复,18μg),穴位注射,取百会及肾腧穴,1次/d,5次/周,连用4周,4周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②针灸:采用头部腧穴透刺,自百会至太阳穴区,常规消毒后,以28号1寸华佗牌针首先斜刺入皮下,达帽状腱膜下后,以15°角沿皮快速、捻转刺入0.5寸,分段沿皮刺入3针,采用快速进针、平补平泻针刺方法。留针30min,快速出针,1次/d,每周5次,连用4周,治疗1个疗程。③推拿:运用传统推拿、捏、按、揉患肢,以提高肌力。头部点按太阳穴和百会穴。每个部位需按2~3min,1次/d,每周5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配合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康复治疗,采取综合治疗,功能锻炼,每天做患病肢体的被动运动,休息时间固定于功能位,在肌力出现恢复时,辅助患肢做主动运动,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相结合,刺激局部穴位,增加腕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的抗阻力运动,促进反射弧建立和肌张力的提高。

1.3.2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康复治疗,1次/d,每周5次,连用4周,治疗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1)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1]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MotorFunctionMeasure,GMFM-88)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所有评估由不知患者分组情况的医生进行。(2)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发育龄各能区发育商水平动态评估。所有评估由不知患者分组情况的医生进行。

1.5疗效评定按照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运动功能的评定,Gesell发育量表评定发育商,判断综合疗效。(1)显效:临床表现明显好转,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提高15分以上,DQ提高10分以上或DQ>75分。(2)有效:临床表现均有好转,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提高10~15分,DQ提高5~10分。(3)无效:临床表现均无明显好转,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提高10分以下,DQ提高5分以下或无提高。总有效为显效加有效。

2结果

2.12组治疗前后GMFM百分比比较由表1可见,2组经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总百分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总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GMFM百分比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比较由表2可见,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发育商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

2.32组有效率比较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2组有效率比较 (n)

3讨论

近年流行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多,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危重病人预后差,其中95%以上重症病例由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EV71具有高度噬神经性,其感染的流行,颠覆了人们对手足口病原有的认识,我国卫生部也在2008-05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管理的传染病。手足口病疫情已成为我国近年最为严重的传染病疫情之一。

危重症手足口病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严重并发症,如脑炎、脑脊髓炎、脑干脑炎、脑疝、神经源性肺水肿、休克等表现。危重症手足口病病情恶化迅速,病死率高。救治成功的患儿部分会遗留后遗症,如肢体瘫痪、智力障碍、吞咽功能紊乱、颅神经瘫痪等,部分患儿致残率较高。有报道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发生率为0.84%[2]。

神经生长因子是目前医学研究最多的一种神经因子,是神经系统最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之一,不仅具有神经系统营养因子的作用,而且能促进神经元的再生,对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再生发挥调节作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为小鼠颌下腺中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增强神经递质的活性,促进合成代谢,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和成熟等生物学效应,具有使轴索再生,加快生长速度,髓鞘再生的作用。

穴位注射具有穴位刺激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在有关的穴位注射相应的药物,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起效快,利用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达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整阴阳的目的,所以临床疗效较好。有研究发现[3],采用穴位注射时,药物疗效的发生与持续,均有经络穴位功能的参与和协调。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经络穴位刺激和药物刺激,共同促成了穴位注射的高效和速效。动物实验研究表明[4],通过穴位注射法给药,注入的药物均可于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等强或更强的药效。在头部的百会穴采取穴位注射、针刺及按摩等多种刺激,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的功能,调节血液循环,进而调节大脑皮质功能,改善病理状态,达到疏通经络,醒脑开窍的作用[5]。通过应用运动诱发电位技术研究并探寻刺激的最佳反应点,发现百会一太阳穴区是治疗脑病的最佳刺激穴区之一。

总之,对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患儿,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按摩加功能训练,预后较好,效果明显,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受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减少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临床效果明显。

4参考文献

[1]AnnikaLundkvistJosenby,Gun-BrittJarnlo.LongitudinalConstructValidityoftheGMFM-88TotalScoreandGoalTotalScoreandtheGMFM-66Scoreina5-YearFollow-upStudy[J].PhysTher, 2009,89(4):342-350.

[2]张全发,蔡霞,张雪.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麻痹的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5):72-73.

[3]温木生.试论经穴在穴位注射疗法中的作用[J].中国针灸,2003,23(12):721-723.

[4]刘祖舜,周爱玲,丁斐,等.腧穴对药物(化学性刺激)的反应性[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5):33.

[5]权弋,尚清,马彩云,等.头穴透刺对脑性瘫痪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2(23):1 770-1 771.

(收稿2015-05-12)

【中图分类号】R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071-02

猜你喜欢
穴位注射手足口病
足三里注射维生素B1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治疗延髓梗死并顽固性呕吐6例
足三里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周围神经炎疗效观察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穴位注射辅助局麻下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术中镇痛的临床探究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赣州市城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