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

2016-06-28 03:10刘涛生郭宏伟涂明义通讯作者皇甫留杰张武昌谭龙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刘涛生 郭宏伟 涂明义(通讯作者) 皇甫留杰 张武昌 郑 明 谭龙君

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武汉 430063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

刘涛生郭宏伟涂明义(通讯作者)皇甫留杰张武昌郑明谭龙君

武汉市武昌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武汉430063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将2013-05-2014-08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溶栓患者有无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前后交通血管开放,对照组前后交通血管未开放,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神经功能: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2)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现侧支循环建立、前后交通血管开放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侧支循环;神经功能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系统急症,静脉溶栓是目前基层医院应用最为广泛的急诊治疗方式。传统观点认为,血管再通时间是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决定因素;新近的研究显示,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也与脑梗死溶栓治疗后的恢复情况密切相关。本文分析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侧支循环建立与疗效的关系,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将2013-05-2014-08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在脑梗死发生后3h内至医院就诊,告知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后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判断颅内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分为前后交通血管开放的观察组和前后交通血管未开放的对照组。观察组44例,男2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52±8.82)岁,就诊时间(2.18±0.34)h;对照组36例,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4.82±7.91)岁,就诊时间(2.30±0.35)h。2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溶栓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在入院后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给予rt-PA(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4)0.9mg/kg,其中10%在入院后迅速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1h内缓慢静滴完成。溶栓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控制血压在180/105mmHg(1mmHg=0.133kPa)以下。

1.3观察指标

1.3.1神经功能: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

1.3.2日常生活能力:采用PULSES评定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independencemeasure,FIM)评价2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PULSES得分越高,功能越差;ADL、FIM得分越低,功能越差。

2结果

2.1神经功能情况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14.81±1.92和NIHSS评分15.52±2.17低于对照组的23.22±2.75、24.8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s)

3讨论

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急诊治疗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梗阻的脑血管获得再通,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供。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一类纤维蛋白选择性溶栓药物,能够特异性地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结合,将无活性的纤溶酶原转化为有活性的纤溶酶,进而降解纤维蛋白、消除消栓[1]。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将rt-PA作为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溶栓治疗的标准方案,取得较为确切疗效[2]。尽管如此,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的恢复情况仍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溶栓治疗时间窗、血管再通时间、溶栓后康复治疗情况等。

近年来资料显示,部分血管再通时间较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不理想,这就提示血管再通时间并不是决定脑梗死患者预后情况的唯一因素。新近研究发现,侧支循环是否有效建立是决定脑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侧支循环的有效建立能够保证梗死部位脑组织的血供,减轻缺血缺氧的程度,同时也减少了发生坏死的神经细胞数目[3]。侧支循环的代偿方式包括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及新生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侧支循环包括四种途径,其中Willis环途径是原发性侧支循环,软脑膜血管吻合、椎动脉与颈动脉颅外段吻合、颈外动脉分支与颈内动脉海绵窦吻合属于继发侧支循环[4]。

动脉血管造影(DSA)是目前用于评价脑血管病变程度的金标准,可全面显示颅内血管的梗阻情况和侧支循环建立情况[5]。本研究通过DSA检查判断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并通过比较侧支循环建立患者和未建立患者的恢复情况来探讨侧支循环建立与脑梗死病情恢复的关系。首先,通过神经功能量表评价神经功能可知,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说明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在脑梗死治疗后的康复过程中,需通过各种医疗手段来改善神经功能,进而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能力的目的。本研究通过量表分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FIM评分高于对照组。这说明侧支循环建立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侧支循环建立、前后交通血管开放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日常生活能力更强。

4参考文献

[1]张千超,赵丽宏.rt-PA联合必存静脉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92例[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6):54-55.

[2]张新宇,王丽平,罗树生.用HAT评分预测rt-PA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后出血的临床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6):1 181-1 186.

[3]李怡,王振海,马斌武.2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供血动脉分布特点与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3):240-243.

[4]辛秀峰,杨万勇,谭泽锋,等.人尿激肽原酶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1,37(1):54-56.

[5]黄光坚,钟维章,陈渊,等.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开放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5):436-440.

(收稿2015-05-1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0-0075-01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