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析

2016-06-30 14:52宋荣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宋荣娟

【摘 要】实施新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课堂是比过去活跃、开放了,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可是,因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缺乏经验,比如,怎样较好地将课程标准的理念变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呢?有人把语文课程改革比作“像云,像风,像雨,又像雾”,可见还有不少困惑或疑虑。本文就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1-02

语文不仅是中小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且是他们从事工作和继续学习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志。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建立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是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课堂环境的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这里的对话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新中国的“尊师爱生”,仍是一种不平等的教学伦理原则。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学生合作表演,学生也可以请教师合作朗读课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也可以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应该虚心地接受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如:教师朗读时个别字的读音不够准确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理缺陷和错误应该得到理解,才可能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笔者曾下校听过一节课,课上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时结结巴巴,口齿不清,引起全班一阵哄笑。教师微笑地对大家说:“××同学朗读时声音响亮。我们再给他一次机会,相信他一定会读得更好!”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老师和同学们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那位同学非常认真地又读了一遍后,教室里响起了热烈地掌声。我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那位同学才可能慢慢改掉口吃的毛病。

二、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严把预习关

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课堂学习是个点,横向要向课前拓展。课前让学生有目的的充分自学,让学生去尝试,去实践,去探索,去体验,这个过程学生必然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学,摸索出一套自学的办法,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学生能学懂的尽量在课前解决。低年级预习可采用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2、再自读课文,从文中圈出生字、新词,把这些生字新词多读几遍;3、结合文中插图,边读边想文中讲了什么。在学生充分预习、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预习中的学习收获进行自主小结。学生有选择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如为大家朗读一段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文字,口述自读课文后对文章内容的了解等。这样的设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上着重让学生提出普遍解决不了的难点,或学生领悟不到的教学难点、教学要点。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重点突破,在突破中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学生这种在课前、课堂上被激活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必然延伸到课后,在广阔的语言大环境中继续自觉的学习、训练、运用,引导学生将语文同自己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让学生时时学语文,处处学语文。如在教二年级上册《神笔马良》一课课外的延伸,我让学生接着课文的结尾往下编诗歌,学生的兴趣很高,编出的诗歌带着学生的爱心,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如: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会为妈妈画一个机器人,让他每天替妈妈做家务,解除妈妈的疲劳。”你看,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喜欢,老师满意。

三、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1.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5)重新安排了口语交际练习。原来教材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训练。(6)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7)“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总的来说,新教材可用四个字概括“新、实、活、宽”。要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

2.探索新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通行“词语解释”“逐段讲解”“归纳中心”等的教学模式。现在,我们必须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的繁锁化、复杂化分析和练习的做法,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重视语文熏陶和感染的作用。如,对年段的不同、课文体裁和内容的不同,教师可灵活采取读、讲、画、背、唱、演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思想、情感,从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大力提倡“质疑式”、“发现式”、“探究式”、“尝试式”、“合作式”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注重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呆板走向灵活。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学组织形式上要灵活。班级授课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虽然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教师必须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它,它导致了“教学五中心”。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实施大胆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创新,注重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玩耍中、在动手中、在探究中学习。教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灵活地采取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辩论、同桌学习、帮扶学习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除此,教师要科学地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组织形式,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如采取质疑式和辩论式的课堂组织形式。

2.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创新上,要以改革学生的学法为核心,促进教法和学法的同步改革。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定教法。一是改革学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的独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知识形成的规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法定教法,改革教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发现、质疑问题、合作探究、体验感悟、实践运用等有机结合起来;要把教后学与学后教、学中教、玩中教等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学法和教学互相配合,以学法定教法,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

五、创设成功、高效的课堂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而言。一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优秀生、中等生、差生。二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成功的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学生都是具体的,一个班学生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爱好都存在着不同,要求我们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一位教育专家也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教给孩子仅仅是知识,那就直接告诉他好了,而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和唤醒”。教师唤醒他们的灵感,唤醒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关注优秀学生,当我们把爱洒向学生时,特别是好学生时,不要忘了一个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更需要关注的对象“弱者”,应该说教师的关注不仅是关注孩子的现在,更是关注孩子的明天,孩子的未来。教师只有在自己的心田里种植了关注的种子,这颗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才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问题,这样不同的学生才会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习好的、学习不好的,都要有所收益,这样的一堂课才算一堂成功的课。

综上所述,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还课堂给学生。教师应着力构建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状态中高效率地学习。而且,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应当重视陶冶学生的情趣和情操,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语文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将小学生还原为“自由生长的生命”的人,才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快乐阅读,2015年06期

[2] 何帮鼎.浅谈在新课改下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年05期

[3]顾明远.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6.

[4]李玉华.林崇德.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

猜你喜欢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