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

2016-07-01 09:58张珊珊
新校园·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班级管理

张珊珊

摘 要:班级是一个初始化的社会群体,学生则是其中的个体。有序的班级管理才能保证幼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的班级管理为幼儿提供了学习适应社会行为的基础,对幼儿发展成独立个体起着重要作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积极互动。

关键词:班级管理;独立个体;社会行为

班级是幼儿脱离家庭进入的第一个社会群体,在这个环境里,幼儿逐步发展成长为能控制情绪、懂得规则、有效行事的独立个体。有效的班级管理在帮助幼儿发展成独立个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幼儿发展成长的关键,这个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积极互动配合。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适宜的社会行为是班级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也是班级开展工作的保证。那么,幼儿是怎样习得适宜的社会行为的呢?首先,教师需对班级幼儿有符合年龄现实的期望。幼儿的需要是即时的、热切的、个别化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日常需求做出及时的回应,用平和而坚定的态度进行班级管理。其次,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并遵守班级常规。通常,小班年龄的幼儿需要教师为他们概括出简明扼要的核心规则,如在班级里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轮流;注意安全。而中大班幼儿能尝试引导自己制订班级规则并遵守。教师在学年之初需定下班级规则,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提醒幼儿要在班级管理的“常规”下行事。

一、师师互动,创造和谐氛围

幼儿在园的健康成长需要工作人员的密切配合。我园为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和一位生活教师,工作中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为幼儿营造宽松、温馨的氛围。我园定期开设讲座沙龙,就“如何接待新入园幼儿及家长”“如何养成良好的常规”等课题进行探讨,分享工作心得,提升我园教师能力。每天教师在门口接待幼儿,引导幼儿开心进园,减轻幼儿与家人分离的焦虑,从而适应集体生活;各班级依据自身情况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力求工作细致到位,责任分工明确;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言行典范,与幼儿共同成长。

二、师生互动,建立基本原则

1.鼓励幼儿积极行为,合理淡化消极行为

幼儿希望成人能发现并表扬自己“好”的行为。如果教师注意到幼儿积极的行为表现并加以肯定,那么幼儿会做出积极行为。教师需要耐心和时间等待幼儿良好行为的出现并巩固成常规。有些幼儿会通过表现消极行为的方式来引起教师关注,如果幼儿一直以同样的方式表现出消极行为,他可能是想让教师给予惩罚,以带给自己“荣誉的勋章”给那些有攻击性的幼儿看。细心的教师应该学会忽视幼儿的某些消极行为,等待他们值得赞扬的适宜行为出现。下面是教师评价幼儿的比较好的例子:

我知道你有很多本领,力气也很大,但你踢小伙伴会给小伙伴和自己带来麻烦。我们来谈谈你该干点什么吧?

不能因为你不遵守规则就说你是个坏孩子,只能说你忘记了我们为什么要制订规则。规则是让大家有个和睦的班级,我来告诉你在积木区该怎样和别人一起玩。

2.利用民主原则,共同制订班级规则

陶行知先生指出“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启发学生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允许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能让他们初步了解民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民主原则呢?

(1)允许幼儿自己做出选择(不要建议他们选什么)。

(2)给幼儿参加小组、做出决定的自由。

(3)告诉幼儿与别人相处意味着什么。

(4)当幼儿表现出不合作的行为时,提醒他遵守班级常规。

(5)鼓励幼儿讨论怎样保持教室环境干净卫生。

(6)将班级任务分配到每个幼儿身上,每周、每月可以轮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在共同制订班级规则前,教师需要向幼儿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有规则,帮助幼儿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建设和睦的班级。这是有效班级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制订班级常规时,教师应给幼儿参与制订规则的机会,为制订规则出一份力,也能让幼儿牢记规则。规则制订后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要改变班规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在实施规则时,要对所有幼儿一视同仁。教师还需要向幼儿解释他们的不适宜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否则,规则对他们就没有意义了。

3.采取有效策略,转移幼儿注意力。

幼儿的好奇心强,更易被周围发生的事情吸引。幼儿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表明,皮质抑制机能和第二信号系统还不够发展,注意力难以集中是幼儿的典型特点,因此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吸引幼儿关注到正在开展的活动中。如向幼儿提问、与幼儿进行眼神交流,用非语言的提示重新获得他的注意,让幼儿坐到教师身边来,然后继续讨论、讲故事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多种方式。

幼儿有时会受外因等影响出现喧哗吵闹等现象,可以通过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的注意力,如选择幼儿喜爱的手指游戏或者儿歌,让他们参与到游戏中。

三、创设环境互动,影响幼儿行为表现

1.创设整洁的、有趣的、能吸引幼儿的教室环境,以便让幼儿表现出积极的行为

教室的环境设计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行为,如果教室混乱无序,幼儿也会自由散漫;如果教室温馨整洁,能够吸引幼儿学习,幼儿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另外,安全性是教室安排的首要考虑因素,如果教室中有任何设施、材料、玩具不安全,应当马上撤走。

2.利用直观、可视化的符号,展示班级共同制订的规则

如幼儿走路的图片,以及其他被鼓励和倡导的行为规范用直观、可视化的符号展现出来。当消极行为出现时让大家看一看张贴班级规则的海报,这是一种班级管理的技巧,因为保持安全有序的教室环境,让大部分幼儿都能遵守班级规则的目的是让幼儿的行为符合规范。

3.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在幼儿阶段,“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游戏不仅能给幼儿带来乐趣,而且对其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创设幼儿喜欢的活动区,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与机会,通过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提供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活动、学习与人交往,发展个性,培养自主、自律能力以及适宜的社会行为。下面是一些方便在区域活动时做出选择的小贴士:

◆制作“区域活动板”,给幼儿做出选择和改变选择的机会,上面有与区域活动相应的符号,幼儿可以将他们的名签插到里面。

◆控制每个区域的幼儿人数,大部分区域不能超过5名幼儿。当发现区域活动板上某个区域插牌已满时,就说明该区域不能再进入游戏,幼儿可以离开选择其他活动区。

◆告诉幼儿在游戏期间必须呆在选择的区域中。

◆如果区域活动中幼儿出现不适宜的行为,请他们从区域中出来一会儿,向他们解释为什么带他们出来。给他们重新进入游戏的机会。如果还是表现不好,他们就要选择别的区域了。

◆当幼儿经常反复选择同一个区域,我们可以用四种策略来鼓励幼儿选择其他区域。

偶尔关闭受欢迎的活动区;定期到不受欢迎的活动区游戏(因为幼儿愿意到教师所在的地方去);告诉幼儿不太受欢迎的活动区的价值;在不太受欢迎的区域开展特别的活动。

四、家园互动,促进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持续的过程,大量的、耐心的与幼儿家长的互动是有效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长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所以教师要想管理好本班幼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有不同的教养风格,有与幼儿园教师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不同是强有力的,教师应与家长共同努力,形成合作关系,了解并尊重每个家庭的文化和养育风格,更好地解读幼儿在幼儿园背景下的行为,帮助幼儿改善在幼儿园的行为。教师和家长的谈话能促进合作关系的积极形成。在沟通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应表现出你很尊重他们并把焦点放在幼儿身上;预先花时间建立于家长的合作关系是共同解决行为问题的第一步;如果需要更多时间与家长个别交流,可以安排一个大家都方便的时间;倾听和倾诉同样重要;如果家长提出要求或者谴责,不要有戒心,先倾听,再回应;对很多家长来说,他们不愿意公开讨论幼儿的问题,更倾向于私底下批评幼儿。

其他活动形式的开展也能促进家园联系,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的发展,使幼儿各方面得到了均衡发展。如家长会,向家长汇报班级各个方面的工作,介绍小班幼儿发展目标,让家长了解教师的保教工作,从而做到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家访、随访、家校路路通、班级网站、班级QQ群等形式与家长及时沟通,能使教师和家庭共同支持幼儿的发展;每月安排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走近孩子的幼儿园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近距离的观察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充分利用电话、发通知等手段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班级最新的活动情况,加强家园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例如:组织家长育儿沙龙活动,以轻松、和谐的座谈会形式,根据小班孩子“健康饮食”和“自理能力”两个话题,让家长们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与方法,有的家长通过讨论也借鉴、吸取了成功家庭的教育经验方法。及时的沟通、丰富的活动使得家长和教师的联系紧密,家长加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得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班主任也能更快更好地开展班级活动。

综上所说,教师必须把班级管理的各方面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班级管理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办法。班级管理的过程事实上是教师、幼儿、家长之间积极互动,建立关系的过程,是日积月累、反复实践的漫长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倾听、理解幼儿的感受与困境,并以尊重的态度进行回应;引导幼儿解决冲突,并向他们示范解决冲突的技巧。教师的积极态度是班级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将幼儿的问题行为看作幼儿成长与发展的一个方面,那么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出积极行为的努力也将会收到成效!

参考文献:

[1]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浙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班级管理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的特色评价与激励措施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