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上也应融合民族的文化

2016-07-02 06:12徐冬春
当代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苗族民族

徐冬春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苗族、侗族的聚居地,居住着全国四分之一的苗族人口和近一半的侗族人口。一个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黔东南,是远古生命的摇篮。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识到,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和各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都受到了冲击,特别是民族民间文化中的无形文化遗产更加脆弱,面临失传的威胁,因此需要抢救和保护为了增强人们对民族民间文化重要意义的认识,最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提倡全民“学说苗语,学唱侗歌,学跳民族舞蹈”,并举行了一些相关的民族活动,还大力推进苗侗文化走进课堂。我们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文化的传承,学校则是文化传承的一个主要场所。有学者曾指出:“文化发展离不开”创造、发展、选择和传递”。为了拯救和弘扬民族文化,更好的推行民族文化走进课堂活动,县里、州里、乃至省里都组织了一批批的教师进行进修学习,学习结束后发给结业证,此举使我们的民族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有了一片新的前景。

当然,以上这些举措都有效保护并传承了苗族、侗族文化,但力度还是不够的,还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民族文化走进课堂工作的发展不平衡,我们很多学校虽然都在大力宣传并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苗族文化走进课堂活动,但很多乡镇学校由于条件有限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此项活动。因此,我认为定期对学生进行分析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生活直觉和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以及在生活中所接解到了相关物理现象和一些简单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引导,使其简而易便的了解物理知识,让他们觉得物理并不是离他们那么遥远,而相对而言,我们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接近生活,在这样一个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更能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发展和进一步的学习。

其次,认识不足,受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压力和影响,我们很多教师认为上好课就行,民族文化走进课堂只是增加了我们的负担,随便应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投入不足。而我们却忽视了在课内讲授生活中的文化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当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感性认识,再经过我们的科技加工就更是相得益彰。例如,在物理课上讲授到工具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便等知识时,学生肯定不能用科学和术语来达出准确的物理定义和物理准则,但经过他们长年的民族文化洗礼和亲身所感受的生活物理,如生活中挖地用的生产工具力学的作用原理及相关的物理现象,只要我们用心去引导、去耐心地做,就一定会有收效。

再次,条件有限,许多学校没有设施。比如我们的物理学科,你要想运用一些民族的器械引进课堂教学,那更是难上加难的工作,加之缺乏专业教师,无法推行苗族文化走进课堂活动。

要知道,我们苗、侗文化的价值在于其古老性和原始性,如果没有对民族文化内涵的掌握和对民族风情的了解,不但无法学到精髓,而且也无法传承。据有关资料统计,苗族文化重要载体的民族语言正在严重流失,很多古老的村寨都不再讲苗语;民族歌舞及乐器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其失传状况令人心忧,如黔东南的民族歌曲古歌、姊妹歌、情歌、苦歌、叙事歌、起义歌、劳动歌、节日节、婚嫁歌等,其中最辉煌的古歌几乎失传。王安江是仅存的民族著名歌师之一,号称没有哪一首苗族古歌不会唱,可是他已没有传人。酒哥不再广泛传唱,情歌因不再游方而无人再唱,就连享有“东方迪斯科”盛名的木鼓舞,随着民间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这一杰作也后继无人。现代人虽然也学跳木鼓舞,但已跳不出它特有的那种原滋原味。民族乐器如木鼓,芦笙,加圆琴等,现已无几个会弹奏。

针对以上诸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要想更好地保护并推广久经传扬的民族文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民族文化走进课堂活动,其教育的内容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必须遵循学生适合性的原则。

其次,增强教师的民族民间文化意识,使教师真正意识到民族民间文化走进课堂的长远意义,民族文化教育应融入到每一学科中和各项教育活动的领域里。我们首先要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在平时进行民族文化感染,在艺术领域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等综合教育。

再次,学校、政府和社会相结合。近一二十年来,由于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侵袭,加上人们外出打工、学习的人口增多等,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外来文化。对此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进入学校的意义。二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要素,如传统道德中的团结协作、文化精神中的勤劳勇敢、民族的传统工艺、民族歌舞、民族体育,要对传统的文化进行鉴别,分清精华与糟粕,使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传承机制和创新体系中的资料。

总之,简单的物理现象中如力学、光学、热学等,在我们的课堂中都是可以找到与民族文化的切入点的,对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应整体设计,全面实施,将其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继续和发扬民族的文化。我们期望未来的黔东南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原始的自然生态、原生的民族文化、原貌的历史遗存。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苗族民族
浅析民族民间音乐的当代意义
补妆
MINORITY REPORT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
贵州5年内将打造1000所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传承 民族 文化
对云南民族民间舞蹈的理解与探索
苗族老照片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