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于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汲取营养B

2016-07-04 00:48邢艺馨
新课程·小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学相长公开课青年教师

邢艺馨

《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常规教学及公开课实践中,笔者在教与学的交流互动中相互启发。这个过程中,不仅使我在知识上与学生得到了沟通、启发,更让我在情感上与学生达成共识、共享,相互信任。

一、依据学情,调整教学实践

初次接触,学生禁锢于很自我的学习状态之中,基础薄弱。既定教学目标对于身边的学生无异于空中楼阁。不仅要顾及中段教学目标,又要兼顾补足低段基,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串联记忆,提升学习兴趣

凭借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决定采用系统性的知识学习法来帮助学生补足基础,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达到一个纵横伸展的效果,从相互联系中学会系统的应用。于是我决定用这种老家顺口溜的方式在生字教学中适当加入形近字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的欢声笑语中,字词进入了他们的心理,有趣的语文课,叩开了他们的心门。

2.抽象与具象相结合,加深记忆

形近字是我们教学的老大难。对于抽象独体字,我采用口诀方法,帮助学生区分。遇到形旁明显的字,我会引导学生自觉去分析字形,编口诀,以抽象、具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对字词辨析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孩子乐于参与课堂,说说自己分析的理由。

二、抓住灵感,课中调整

课堂是鲜活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它就像一场没有彩排的即兴演出,要及时抓住师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1.公开课上的“小意外”

在我教一年级的时候,新教师汇报课上,我抽到一节《画家乡》,在给草原的“原”扩词时,一位小朋友没举手就高声大喊:“花原,花原”。于是我把原和园都写在黑板上,问孩子们它们是什么结构。一个孩子说了,原是半包围,园是全包围。我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原太大了,比如草原、荒原都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是半包围结构;而园没有那么大,比如花园、菜园、幼儿园,是能用篱笆圈起来的,所以是全包围结构。”这时,那个高喊“花园”的小朋友也用力地点了点头。

2.拓展思维,授之以渔

四年级的课后习题通常都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而学生最讨厌的也就是这类题目,懒惰的孩子甚至一片留白。背诵这类枯燥的道理会让孩子们无比抗拒。我就通过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再连词成句,这样仿佛给了学生一架爬上苹果树的梯子,既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又拓展了思维,让学生摆脱了抗拒的心理。

三、反思总结,教学相长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让青年教师成为反思型研究者,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学科教学特点的外在要求。以课堂实践当中的典型片段为切入点,及时反思,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直至指导教学实践的必由之路,更是青年教师形成独特教学特色和风格的重要途径。徜徉在语文学科知识的博大海洋中,即便作为教师甚至研究性学者,我们都必然有自己触及不到的邊际。术业有专攻,以学生为老师,以课堂实践为指导,从课堂片段中去反思,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编辑 杨 倩

猜你喜欢
教学相长公开课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教学相长角度的德育教育双赢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趣味数学”课上见真章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教学相长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