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分析

2016-07-04 15:08李岱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李岱

摘 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双边不断降低相互贸易的关税水平,削减非关税贸易壁垒,使得双边进出口贸易额不断扩大,而且双边还不断消除投资障碍,优化投资环境,使得双边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设进程和发展现状;其次,通过关税同盟等经济一体化理论对自贸区的经济效应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存在正的经济效应,双方应该继续扩大自贸区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自贸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静态效应动态效应

一、引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双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双边投资规模,促进了双边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自贸区的建立巩固了我国与东盟的政治经济合作,提高了双边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黄金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了“钻石十年”,自贸区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亚投行的建立给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自贸区的建设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比如美国极力推动TPP和TTIP的建立,无论是TPP还是TTIP,我国都被排除在外。在这样政治经济背景下,正确认识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对推动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现状

(一)关税不断降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从2000年以来我国和东盟的进出口关税水平不断降低,到2010年我国与东盟老成员国的全部减税产品实现了零关税,到2015年与东盟新成员国的全部减税产品也实现了零关税,同时双边的免税范围也不断扩大。关税水平的大幅降低、免税范围的不断扩大削弱了双边在开展贸易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关税壁垒,推动了双边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双边的贸易总额。2014年,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了4804亿美元,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重达11.16%。

(二)合作领域不断扩宽,互利合作日益深化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双边不断推进自贸区建设,扩宽开放领域,为双边企业开展经贸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发展条件。双方合作实施了农业、能源、铁路等一大批项目。并且双方已于2014年举行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首轮谈判,建立亚洲互联互通融资平台,双边的互利合作日益深化。

(三)投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相互投资额逐步扩大

自贸区成立以后,我国同东盟各国之间致力于双边投资便利化水平的建设,不断优化双边的投资环境,使得双边之间的投资规模不断增长。

截止2014年底,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300亿美元,其中我国对东盟国家的累计投资额达352.1亿美元,东盟国家对我国投资累计达917.4亿美元。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静态效应

1、贸易创造效应

自贸区建设以来双边的关税水平不断降低,从2000年开始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税水平不断降低,免税范围不断扩大,到2015年除部分敏感产品外,我国与东盟所有成员国的关税降为0。自贸区内关税水平的不断降低,免税范围的不断扩大削弱了双边在开展贸易活动过程中面临的关税壁垒,我国与东盟展开了积极的进出口贸易,使得双边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

根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为1058亿美元,所占比重为9.2%,而到了2014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4804亿美元东盟所占比重达到了11.2%。自贸区产生了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转移效应

结合自贸区目前的双边经济贸易状况来看,自贸区成立产生的贸易转移效应并不明显。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双边相似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双边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选择的主要贸易对象国以及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从主要贸易对象国来看,双边开展对外贸易活动的主要目标市场都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双边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进口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进口产品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都很高,同样向这些国家出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产品总额中所占比重也很高。所以,自贸区的贸易转移效应比较小。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态效应

1、投资效应

对于自贸区区内的投资者来说,自贸区的成立扫清了双边互相投资的阻碍,优化了双边互相投资的环境,实现了双边投资的自由化,从而使得自贸区内的各个国家均能获得自贸区建立带来的投资增长效应。

随着自贸区不断加快建设进程,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使得双边之间的投资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截至2014年底,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双向投资累计1300亿美元,其中东盟国家来华投资累计达917.4亿美元。2014年东盟对华投资65.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对外投资伙伴。与此同时,我国也加大了对东盟的投资力度,我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呈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截止2014年底,我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累计投资额达352.1亿美元,占存量总额的5.4%,仅次于中国香港(57.1%)和欧盟(6.1%)。

2、竞争效应

自贸区的成立使生产要素实现了自由流动,各国生产厂商面临着更大的市场,同时也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一国国内的垄断企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相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争夺相对有限的市场空间和原料来源地,会主动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自贸易区的建立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区域内成员国之间市场的垄断,促进了整个区内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此外,自贸区的建立促进了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双边企业通过相互间的充分竞争,实现了生产要素在自贸区内的自由流动,生产要素会向生产效率最高、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流动,优化了成员国的资源配置,使得生产要素能够获得收益的最大化。

3、规模经济效应

自贸区的成立促进了生产的规模化和专门化,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自贸区的成立,降低了双边的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削减了非关税贸易壁垒,使得生产要素可以在整个自贸区内自由流动,同时使得各国生产厂商面临着更广阔的市场。一方面,各个成员国根据本国的比较优势,集中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同时面对市场的扩大,为了满足自贸区更大的市场需求,各国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从而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规模经济;另一方面,自贸区的成立可以形成新的产业分工,各国积极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动态升级,减少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

四、小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产生了明显的正的经济效应,首先,双边关税的不断降低,扫清了贸易壁垒,扩大了双边的贸易总额,产生了正的贸易创造效应;其次,自贸区的建立也产生了明显的投资效应、竞争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

在新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双方应该继续加强合作,不断深化自贸区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进行自贸区升级谈判,促进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宁宁.实现中国与东盟合作新跨越[J].瞭望,2012(15).

[2] 贾秀东.中国与东盟经贸新战略[J].中国经济报告,2013(3).

[3] 沈铭辉.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就与评估[J].国际经济合作,2013(09).

猜你喜欢
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与泰国贸易发展的浅议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格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