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娱乐节目看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的狂欢特性

2016-07-04 00:28郑静
2016年20期
关键词:狂欢化巴赫金

郑静

摘 要:近几年,我国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发展迅速。优酷土豆出品的某娱乐节目作为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代表,体现出了鲜明的狂欢性特征。文章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视角切入,从该节目受众参与的全民性、颠覆性与去中心性、表现形式的仪式性、将追求快乐理想作为最终目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这种显现进行初步的冷思考。

关键词:某娱乐节目;狂欢化;巴赫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可形容当下中国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盛况。2015年6月,艺恩电视决策智库曾对一周之内视频网站播放的脱口秀节目覆盖人数作了监测。数据显示,占据前十名的脱口秀节目中,仅视频网站自制的脱口秀节目就有3个,势头不容小觑。

某娱乐节目,是一档在优酷网在线平台播出的网络自制脱口秀节,始播于2013年8月,最初定位每周一和周五晚八点十五播出,节目时长10—20分钟,单期节目最高点击量过千万。作为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的代表,某娱乐节目在网民中掀起了一场大众化的“狂欢盛宴”,节目体现出的平等视角,恰好与前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独到见解——狂欢化理论不谋而合。

一、全民性

“全民性是狂欢节的本质特征。”①在巴赫金看来,日常生活中,人们按照既定规范各司其职,本本分分地生活。然而,在狂欢节的时候,所有人,不论是修鞋匠,还是石油大亨,都放下手里的活儿,一起站在闪光灯下,在没有导演、没有剧本的前提下,共同出演一场年度狂欢大戏。我国传统节日中没有明确的狂欢节,但是互联网的出现与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狂欢的场所。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7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网络成为众多网民的狂欢圣地。

(一)在节目话题的选择阶段

自卡茨提出“使用与满足理论”之后,传播学开始突破传者中心论的束缚,转为受者中心论。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更加注重受众的需要,某娱乐节目栏目组重视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上征集节目话题,尝试实行“你想看什么八卦我就扒什么”的模式。此外,节目组还经常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上,发动受众上报自己亲身经历或所熟知的明星八卦内容,并由节目组将这些内容统一整理、核实、编辑成节目,再经微信等途径发送到每位订阅用户手中。此举在实现受众充分互动的同时,还提高了受众的“黏性”。

(二)在节目后期制作过程中

某娱乐节目在播放过程中,采取“我来比划你来猜”的猜谜形式,这是该节目的一次创新。在揭露具有爆炸性的明星八卦绯闻时,节目并不直接点出有关明星的姓名,而是在爆料同时,不时提到该明星的典型特征,如年龄、外表,并在屏幕上用简笔画进行提示,而该明星的真实身份则需要观众自己动脑筋去猜测。当观众享受到猜谜的乐趣之后,再由节目组伪装成普通观众,在节目下方的评论中揭发正确答案,由于答案的准确性而得到大量观众的转发和评论,从而达到在观众群中广泛传播的目的。这种“我来比划你来猜”的游戏,一方面避免节目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另一方面又在节目播放过程中调动起观众猜谜的积极性,在评论中形成井喷式的狂欢盛况。

二、去中心化,颠覆性

“民间文化的第二种生活、第二个世界是作为对日常生活,即非狂欢节生活的戏仿,是作为‘颠倒的世界而建立的”。③在巴赫金看来,人类的世界可以分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即现实世界,有着严格的等级、明确的规范;而第二世界则是狂欢节期间特有的世界,是对第一世界的颠倒和戏仿。

网络节目由于其虚拟性,给颠覆现实创造了有利条件。某娱乐节目的颠覆性主要体现在:

(一)节目选题的自由开放

在我国现阶段的传媒生态中,“性”是一个禁忌的话题,某娱乐节目除了涉及娱乐八卦、美容、瘦身、解密等常见话题之外,还涉及许多传统媒体不敢触碰的话题,如同性恋及相关话题,并在多期节目中对类似话题进行语言暗示。

(二)节目后期制作颠覆常规

美观、严谨一直是传统后期制作的普遍追求。然而以“娱乐至死”为追求的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却反其道而行之,以刻意粗糙、劣质的后期制作显示其对个性和时尚的追求。对于传统的后期制作而言,严格审查字幕错误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而该节目却故意在字幕中呈现一些显而易见的错字别字,并像老师批改小学生作业一样,直接在屏幕画面上进行地“简单粗暴”的改正。一方面解构了精英文化的严谨与严肃,体现了对传统节目制作模式的颠覆;另一方面这些无伤大雅的错别字也拉近了节目和观众的距离。

三、仪式性

“人们在狂欢节上通过加冕、脱冕、化妆、戴上面具的各种仪式暂时地、象征地实现自己试图改变地位和命运、拥有财富、权力和自由的美梦。这是狂欢节乌托邦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2]人们不满足于现实中自身身份的单一性和永恒性,通过在狂欢节随意地加冕和脱冕,人们可以实现改变自身财富、地位、命运的美梦,这是狂欢的重要意义所在。某娱乐节目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用嘲讽、戏谑的语言,摘掉明星头上的闪耀光环,将其面具下的真实面孔暴露在世人面前,这实际上是源于对明星名利双收的心理不平衡性,是狂欢给了受众这次脱冕的快感。

四、超现实的快乐哲学

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三个层次:追求本能需求的本我、在现实中满足本我要求的自我、追求理想和良心需要的超我。在巴赫金看来,狂欢的意义在于打破现实的束缚,暂时地摒弃自我,自由徜徉在无限贴近本我和超我的世界中。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被各种各样的规则和等级隔离开来,虽然交往更加规范、高效,但也使人际距离变得疏离。然而,网站自制脱口秀节目却打破现实疏离,尽可能拉近人际距离。亲近的人际关系设定和甜腻的称呼是某娱乐节目的一大特色。从节目第一期开始,节目主持人就自称为“会长”,并自我标榜是所有受众的“老公”;而所有受众(多为20—30岁女性)都被冠以“会长的小老婆”的称号,久而久之,在受众也在评论中也以“小老婆”自称,这种亲昵的称呼下所隐含的不同于寻常生活的亲近感,成为狂欢的感情基础,增强了观众的忠实度。

诚然,人们需要狂欢这样一个途径,以便暂时地从现实压力中解脱出来。但是,正如巴赫金说的那样“狂欢是一种全民性、大众性的生活常态的‘倒置。”⑤人,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现实常态的生活中,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狂欢之中。

注解:

①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第14页

② 同上

③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第13页

④ [德]席勒:《美育书简》,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 第140页

⑤ [俄]巴赫金:《巴赫金全集》,李兆林、夏忠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第17页

参考文献:

[1] 杨树冰.汽车节目如何使人热血沸腾[M].北京:视听纵横,2013,115—116

[2] 陆道夫.狂欢理论与约翰.菲斯克的大众文化研究[J].北京:外国文化研究,2002,第4页

猜你喜欢
狂欢化巴赫金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
巴赫金与圣经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