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澄澈到深邃的文化哲思

2016-07-05 16:34李大为
海燕 2016年4期
关键词:诗化哲思故土

李大为

熟识刘镇先生,源于其子刘驰。刘驰是我大学同窗,情同手足。有缘的是,刘驰现在定居大连,工作之余主攻散文和评论,举手投足间颇具乃父之风。

其实早在中学时代,就经常在各地的报刊上读到刘镇的精彩诗文,尤其是他的工业诗歌,意象明朗而开阔,抒情真挚而热烈,语言凝炼而大气。作为一名优秀的工人诗人,刘镇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文学史意义。他对年轻的共和国的深情讴歌,他对大工业时代火热的歌唱,他对祖国的建设者那发自肺腑的赞美,他对大东北的开拓者那黎明般的憧憬……

这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烙印,这是那个时代最雄伟的赞歌,这是那个时代最嘹亮的话语!那是一个需要歌者的年代,那是一个需要为英雄喝彩的年代,那是一个诗歌里没有杂质的年代……刘镇就是在那个一路欢笑一路歌的峥嵘岁月里,深情款款地向我们走来。一个时代的歌者,必然在文学史里留下庄重的一笔。

一个工业诗人,必须与时代的脉搏同时跳动。所以,那个时期的刘镇让我颤抖着,是发自内心的颤抖,是灵魂深处的颤抖!退休以后,刘镇将热情的锋芒收敛,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心灵。他开始怀望自己的家乡,怀想自己的童年,怀念自己的故土与亲人。同时,他开始思索新的话语体系下文化的未来与文化的走向,思索人类的终极命运,思索宗教和哲学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精神向度。于是,刘镇将他的笔伸向了散文和随笔的领域,用非常诗化的语言,来展开他丰富多彩的心灵冥想。

首先说一说刘镇的乡土系列。文化还乡,是二十一世纪一个非常重要的母体。身份识别的困惑,对自我认知的缺席,乡土情怀的幻灭……现代的都市人,大多是 一群丧失了心灵故乡的人。没有远方故土的呼唤,没有童年时灯盏的记忆,没有老宅沉淀下的温情时光……

对故土的遥望,早已成为一种奢侈。而刘镇却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着浓郁烟火气息的故乡之门:这是苏北泰州,但却有着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这里湖泊遍布,人文荟萃,自古以来就是南国重镇。刘镇眺望远处的家园,那条河、那片菜园、那村中的祠堂、那月下的村庄……

一切都是那么静美,不见一缕岁月的尘埃。诗人十五岁告别家园,只身来到大东北,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但内心深处的故园情怀,却没有被岁月侵蚀掉一点点。读刘镇的《凝视父亲》,荡出我一片泪光。如诗的语言,如诗的叙述,如诗的情感,如诗的感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人,却有着自己做人做事的本分与底线,奉行“仁义礼智信”,肯吃苦、肯吃亏,把最深沉的父爱,无私地奉献给自己的儿女……

《母亲,不只是一首歌》更是闪烁着沁人心扉的温情:一个目不识丁的苏北老人,内心浮起的那一片柔软的慈爱,一直如一盏灯,照亮着作者前行的路程。在对故土的追忆里,刘镇只写真善美,不去触及人性之恶。这让我想起沈从文,想起他的《湘行散记》,想起从文先生为我们构筑的那一个充满了爱与美的世界。刘镇给我们呈现的,也是这样一个没有被物欲和功利所污染的乡土社会,一个月亮没有被涂上胭脂的乡村生活场景,一个父孝母慈、兄友弟恭、长幼有序的理想社会形态。只有在这样的乡土框架内,我们才有资格去谈社会理想,谈人间大爱,谈诗词曲赋。

其次,谈一下刘镇散文的文化意味。文化不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它一定要具象化,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一种生命表征。作家所打造的文化氛围,更不是空洞而近乎刻板的说教,而是在鲜活的叙述语境里,去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缕缕人生的况味。刘镇晚年的散文创作,让我想起周作人先生,不施粉黛,不落俗套,在不经意间,一丝一缕地来抒写自己人生的感怀。细读刘镇的散文集《那梦,那云》,心中涌现出无限感慨。说这是刘镇的巅峰之作,也当不为过之。如果说,年轻时的刘镇以其工业题材的诗歌创作而蜚声中国文坛,那么,晚年时他的散文创作,则代表了他沉潜后的精神深度,思索后的精神向度。

这些收放自如、疏密有度、情感绵长的随笔,更彰显了作者的创作才华和创作高度。所以,任何对刘镇晚年创作的忽略,都是对他本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文学史的不负责任。以诗化的姿态进入散文,但文本中却有着很厚重的文化含量。这包括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对过往的沉思,对历史的冥想,对现实困境的梳理……

刘镇情感饱满而丰富,缅想宽阔而深邃,哲思细腻而悠远,他有一颗为诗性和纯美而搏动的心!在文集里,我们时而感觉到他的仁爱与包容,时而感知到他的悲悯与包容,时而感知到他的负累与疲惫,也时而感受到他的内省与自责。在刘镇的文本里,秀美的文字映照着湖光山色,映照着亲朋爱侣,映照着人文古迹,映照着故土家园,映照着自我的内心刘镇的人生轨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十五岁前的故园生活。二是在工厂里的抒情场景。三是作为专业诗人的创作生涯。四是退休后的自由写作。每一段人生际遇,在刘镇的集子里,都有声情并茂的抒写,而且融含了他自己深深的体悟和哲思。

丰盈的情感,照耀着这些闪光的叙述。诗化的语言,强化着作者诗性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作者常常把所抒写的内容推向一个广阔的大背景下,也就是一个宏大叙事的空间里,去彰显它的时代本质、生命意识、文化表征。比如《念思幽蓝》一文,就是怀念自己十五岁时由江苏老家奔赴沈阳,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为中国的工业化而抛洒自己的热血和理想。文化内质的介入,使得刘镇的散文创作,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更增添了人性与哲思的光辉!

猜你喜欢
诗化哲思故土
哲思小品
MADE IN CHINA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哲思小品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故土情
浅谈人生哲思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