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披露制度下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基于上市公司2007-2012年经验数据

2016-07-07 06:14安徽大学商学院柏丽娟
财会通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稳健性盈余会计信息

安徽大学商学院 顾 光 柏丽娟



信息披露制度下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基于上市公司2007-2012年经验数据

安徽大学商学院顾光柏丽娟

摘要:本文利用沪深两市非金融业上市公司2007-2012年财务数据,分析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果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由于我国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以及监管力度的加强,导致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比,强制披露提高了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内部控制强制披露

一、引言

谨慎性又称会计稳健性,是传统会计中一项历史久远、影响深远但又颇具争议的计量原则。1993年我国首次将谨慎性原则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中,并在2001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这一原则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许多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被引进,它对会计实务的影响也日渐凸现。稳健性可以有效的约束经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尽可能的减少代理成本,提升公司的总体价值,最终妥善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会计稳健性在保证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同时,也是公司治理机制的一部分。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保护投资者权益;另一方面会计稳健性可以通过对限制管理层选择性信息披露进行限制,尽可能的降低会计信息中包含的噪音,最终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虽然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的基本原则已经由来已久,但是针对会计稳健性的系统研究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各个国家会计准则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公允价值计价才开始兴起。最早进行研究的watts(1993)认为会计稳健性源自于会计的契约作用,并同时受到管制和制度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会计相关的制度也在不停的修改完善,而这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要数美国于2002年颁布的SOX法案。正是因为这部极具影响力的证券法的颁布,才带来了美国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变革对我国资本市场监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随后,我国政府也相应的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体系。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分别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6月28日,国务院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此,我国拥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法律体系。现今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是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和有效性等的研究。其中对于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盈余质量、审计影响、融资成本等,但是对于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企业是否有效的实施了内部控制工作,同时内部控制是否真的能够增强企业信息披露的质量,并且提高企业会计稳健性这是本文重点探讨的内容。

二、文献综述

现有文献关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集中在稳健性产生的原因、计量的方法、可能的经济后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影响会计稳健性的内外因素两个方面进行阐述。Watts(1993)认为,会计稳健性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报酬契约与债务契约;其后经过大量的实证研究,Watts (2003)将稳健性产生的原因完善为:契约、股东诉讼、管制和税收。LaFond(2005)发现,股权集中的不同,会带来会计稳健性相反方向的变动即股权集中企业的财务报告稳健性程度反而低于股权分散企业。LaFond和Roychowdhury(2008)认为,管理层股权越小,稳健性程度越高;反之,稳健性程度越低。这主要是由委托代理问题而引起的对会计稳健性需求的增加。Peek,Cuijpers和Bu ijink(2006)认为,企业的生命周期是会计稳健性强弱的重要因素。Huijgen(2003)研究发现,诉讼威胁和实施体制是会计稳健性有力的保障。Ball和Shivakumar(2005)发现,公司上市与否对会影响会计稳健性。Ball,Rob in和Sadka(2006)在对不同国家债务市场与稳健性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债务市场越规范,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我国关于会计稳健性问题的研究文献主要有:孙铮(2005)发现,企业会计稳健性程度受到其债务因素的影响。曹宇、李琳和孙铮(2005)对我国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大股东控制权越强,其会计盈余稳健性越差。牛建军、岳衡和姜国华(2006)发现了,在我国会计稳健性的提高主要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提升,而不是由于盈余稳健性的改进。陈旭东和黄登仕(2007)发现会计稳健性与企业生命周期相关,当企业处于生命周期的初期,盈余没有稳健性。社会制度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着,这会引起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产生一定的变化。朱凯(2005)则发现,银企关系以及银行利益的重要性是企业会计稳健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陈策和吕长江(2011)研究发现,由于深交所监管程度的不同,中小板民营企业和A股主板企业会计稳健性存在差异。樊慧等(2012)认为,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具有行业专长的股权投资者能够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周泽江(2012)发现,实际税率越高企业会计稳健性越强,反之,则越差。

三、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致使会计领域中信息的不确定性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会计的不确定性所直接针对的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决定着会计不确定性的必然存在。内控主要是为了高效实现组织目标、有序执行业务活动、保障资产的安全与信息的完整性、防止舞弊并发现错误以及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并提供可靠信息。会计信息真实、完整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又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尚未健全,会计信息失真尚未得到根治的情况下,把企业信息的真实、完整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符合我国企业现状的。阿波鲍夫等(ashbaugh-skaife et al,2008)以应计项目质量作为衡量盈余质量的标准,发现内部控制显著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从这个视角而言,基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稳健性得到了很好的契合。不同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力度会影响其对国家制度的落实程度和企业自身的治理和价值。据此,本文提出第一个假设:

H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与会计稳健性的存在正相关关系

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由相关制度所明确规定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信息的一种基本信息披露制度。而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被称为自愿性信息披露,同时管理人员自主性是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的最大特点。当前社会是个信息化的时代,不管是股东,债权人还是投资者等他们进行决策前都会收集大量的信息,如管理者对公司长期战略及竞争优势的评价、环境保护和社区责任、公司实际运作数据、前瞻性预测信息、公司治理效果等等,从而做出最终的决策。Akerlof(1970)发现,资本市场上存在柠檬市场。所以,企业会十分的注重其向社会传递怎样的信息,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反应等。Mcmullen et al .(1996)将是否受到SEC的处罚以及是否更正之前报告的会计盈余作为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代理变量,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的公司通常没有动机自愿披露内部控制报告。在自愿披露阶段,一般内控较好的企业会愿意披露自身的相关信息,从而获取市场的正效应;反之,内控较弱的企业是不会主动自愿披露,给企业带来更坏的市场效应。但是,市场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企业通过“伪装”,进而披露,最后获取良好的市场效应。此时,内部控制情况总体而言会是比较松散、较差的。当企业被要求强制披露企业内控的相关状况,并且内控需要披露的信息更加具体时,为了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市场反应,内控相对较差的公司只能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公司的内控,从而使公司的会计信息等等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保障。由此,我们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相比,强制披露会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以2007-2012年的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分析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根据研究惯例,对样本按照以下标准加以筛选:(1)剔除金融、保险类的上市公司,因为这类公司具有特殊的的行业性;(2)剔除ST、*ST和退市的样本观测值;(3)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所有的连续变量进行了上下1%分为点的winsorize缩尾处理。经过成处理,最终共获取7792个观测值。本文的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所有数据分析均采用stata.12进行。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测度。如何有效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第一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第二类方法是按照内部控制目标实现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运用功效系数法和个别评分和加权汇总等。第三类方法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完善情况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如运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实地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因此,本文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程小可等(2013)的研究指出以目标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法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工具,基于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构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指数。本文选取公司违规行为、自由现金流、会计重述行为、总资产周转率和Tobin's Q值作为度量内部控制的五个控制目标。基于OrderedLogit模型采用IC与公司违规行为、自由现金流、会计重述行为、总资产周转率和Tobin's Q值进行回归,估计出上述五个变量的特征系数。用估计出的系数构建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方程,并将上述5五个指标的原值带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方程,并最终计算出各企业不同年度的内部控制水平指数。

表1 内部控制度量变量

同时,各主要变量定义详见表2。

(2)会计稳健性的衡量。本文采用Basu(1997)运用反回归方程建立的盈余股票报酬模型。其基本模型如下:

ESP/P=∂0+∂1*DR+∂2RET+∂3*DR*RET+ε(2)

本文在参照BASU模型的基础上,加入内部控制及其与其他变量的交叉项,由此创造了模型:

ESP/P=∂0+∂1*DR+∂2RET+∂3*DR*RET+∂4DR*IC+∂5DR*IC+∂6RET*IC+∂7DR*RET*IC+ε(3)

模型中,使用股票的年度收益率RET作为“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代理变量。当RET<0时表示经济损失,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Basu(1997)模型中DR的系数度量会计盈余确认“好消息”的及时性;RET的系数度量会计盈余确认“坏消息”的及时性;DR*RET的系数度量会计盈余确认“坏消息”相对于确认“好消息”增量的及时性。由于稳健性意味着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比对“好消息”的反应更加及时充分,文本通过检验其是否大于0来判断会计盈余是否稳健。其中,IC代表内部控制。DR*RET*IC的系数衡量了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如果其大于0,则表示内部控制提高了会计稳健性。

借鉴Santanu mitra等(2013)的研究设计,控制了以下变量:第一,公司规模SIZE。Watts和Zimmerman(1978)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所面临的资本成本越大,因而其更倾向于稳健性的会计政策。第二,财务杠杆LEV。财务杠杆反映了公司的负债水平。Watts认为债务人约束是引起会计稳健性的原因之一。在我国,刘云国等(2010)实证研究发现,债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存在正相关关系,短期借款比例显著提高了会计稳健性,长期借款反而则降低了会计稳健性。因此,本文采取以短期借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表示财务杠杆。第三,资产负债表稳健性MB。Pae等(2005)用期初权益市值与账面值比(M/B)计算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发现盈余稳健性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如果在研究会计稳健性时不控制资产负债表稳健性会存在遗漏变量。刘舒文和王寿阳(2006)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和盈余温江行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控制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第四,行业和时间。不同的行业,其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等存在差异,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的标准划分行业。

表2 主要变量及描述定义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2009-2012年,股票收益率经过调整后的均值为-0.0111,其中低于45%的公司股票收益大于市场收益率。内部控制的标准差为1.1151,说明我国近几年的内部控制水平总体比较集中。内部控制的偏度为-1.0982,峰度为4.3783。内部控制总体呈现出左偏的趋势,其峰度大于3说明内部控制总体比较集中。

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二)回归分析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表4列示了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的回归结果。表中,模型1 是Basu(1997)模型的回归结果DR*RET的系数为负数,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对“好消息”反映更加迅速;在此基础上加入内部控制变量,检验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模型2中DR*RET*IC的回归系数为0.0131,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稳健性,假设1得到论证。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等控制变量加入后,进行回归结果依然不变。其中FR*RET*IC的系数为0.0153,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内部控制和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表5中可以看出,企业在强制披露内部控制前,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基本不存显著性影反之,当国家实施强制性内部控制时,内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在5%下显著。究其原因,应当是内控较弱的公司在自愿与强制披露内部控制相关状况下,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在自愿披露阶段,内控较弱的企业肯定不会自愿披露,给企业带来更坏的市场效应。此时,内部控制情况能够与会计稳健性更好的契合。当企业被要求强制披露企业内控的相关状况时,为了持续发展以及良好的市场反应,内控相对较差的公司可能就会进行暗箱操作。导致外界无法辨别企业内控的真实状况。

(三)敏感性分析为了使本文的回归结果更加可靠,本文选取了Ball和Shivakumar(2005)根据权责发生制构建的会计稳健性检验模型,将内部控制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回归检验,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我们的研究假设和结论具有可靠性。

六、结论与建议

国家管制是影响会计稳健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实证研究了国家采取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与会计稳健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强制要求信息披露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增加了。

由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进一步完善内控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有待后期进一步完善。(2)加强监管力度。对于企业内控披露的审查等给予更加全面的监管,对待那些“剑走偏锋”的企业实施严惩。(3)增加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使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的内控相关信息进行审核时,能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现状。本文的研究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和局限性,有待今后的进一步研究。Basu模型选取的合理性,内部控制的度量和控制变量的选取等等,皆有可能对本文的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表4 各个模型的回归结果

表5 强制与自愿披露年度会计稳健性比较

参考文献:

[1]杨华军:《会计稳健性研究评述》,《会计研究》2007年第1期。

[2]刘定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会计研究》2010年第1期。

[3]张敦力、李琳:《会计稳健性经济后果的研究评述》,《会计研究》2011年第7期。

[4]刘斌、吴娅玲:《会计稳健性与资本投资效率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5]方红星、方翯、金韵韵:《公司特征、外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披露》,《会计研究》2009年第10期。

[6]罗春华、唐建新、王宇生:《注册会计师个人特征与会计信息稳健性研究》,《审计研究》2014年第1期。

[7]方红星、金玉娜:《可感知内部控制质量:度量方法与初步检验》,《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第10期。

[8]程小可、杨程程,姚立杰:《内部控制、银企关联与融资约束》,《审计研究》2013年第5期。

[9]蔡吉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0]刘舒文、王寿阳:《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和资产负债表稳健的相关性》,《系统工程》2006年第10期。

[11]Paey,Thornton D B,Welker M. The Link between Earnings Conservatism and the Price-to-Book Ratio.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and Economics,2005.

[12]Lafond R,Roychowdhury S. Managerial Ownership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raching,2008.

[13]Ashaugh-skaife H.,D.W.Collins and W.R.kinney.the Discovery and Reporting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Prior to SOX-mandated Audi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economics,2007.

[14]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ic Timeliness of Earning.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

(编辑文博)

猜你喜欢
稳健性盈余会计信息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会计稳健性的定义和计量
会计稳健性的文献综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不确定性、会计稳健性与投资效率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货币政策、会计稳健性与银行信贷关系探析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