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2016-07-08 17:08徐凯钟宝华
成才之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希望自信中职教育

徐凯++钟宝华

摘 要:从“中职教育要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这一视角出发,来阐述两个问题:“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是中职教育的灵魂”以及怎么样“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希望;自信

中图分类号:G711;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8-0043-01

在一线教育多年,有一种现象引起了教师对教育的深思:开学初,学生满怀希望而来;放假时,学生怀揣失望而归。其实教师和学生都努力了,为何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教师又如何才能解决由这一现象引起的问题呢?结合学生和当前教育的现状,教师认为:只有让中职学生拥有希望和自信,他们才能在未来自己的道路上有所选择,进行自我管理。这是因为,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是教育的灵魂。

一、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是中职教育的灵魂

灵魂是虚无的,但又可理解为思想与精神的精髓所在。希望和自信何以能成为中职教育的灵魂呢?教师认为有以下几点理由。

(1)中职学生的起点低,基础较差,挫折感和自卑感较重,期待改变。因此,希望和自信是他们重塑灵魂的重要根基。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多数属于弱势群体,他们受到的批评指责较多,他们的需求和烦恼得不到老师、同学的充分关注,少有机会以成功者的形象去体验人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这些学习经历,以及社会、学校的评价尺度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带给了他们难以抹去的心理阴影。因此,大多数中职学生心里都弥漫着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悲观、失意、消极和迷惘。他们十分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重新燃起奋进的信念。如果教师寄予积极合理的期待,学生就会根据自我信念来理解老师对自己所持信念的含义,从而形成自我期待,成为推动他们行为的内在动力。

(2)在中职教育的整体规划中,衔接着从学生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变。在初中毕业与走向社会走向成熟的心态转变过程中,中职学生的两个重大方向,一是求学继续深造,二是工作投身社会。相对于高中到大学的进程而言,中职学生的角色变化来得更快更彻底。在快速变化的角色转变中,更多的选择要求学生要认真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在这个时候,希望和自信犹如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给他们的前进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3)相对高中生而言,中职生的思想成分和行为准则相对复杂和多样化。希望和自信在学生学习实践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更有利于学生摆脱过去的一些不当思想的束缚。在某种程度上,中考的失利反映了学生原有的一些情况,家庭环境的影响,自身因素如懒惰、自控力差等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思想的产物对他们的误导,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职学生。希望和自信在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转变,根本上是自身的对自我行为及思想的理解能力提升,面对各种诱惑和不良习惯,唯有从内心深处喷发出来的力量,才能彻底改变过往的陋习。

二、全方位多途径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

(1)正确处理转折点,做好中职生的思想衔接。上了中职后,一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发展,为他们接受复杂事物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由于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中不同,又使得中职教育与高中教育产生明显的差异。高中教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高考进入大学学习。而中职教育带有明显的职业倾向,学生在入学时就已经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教育模式更像一个针对对象而简化的大学教育架构。

(2)给学生以希望。一是打通思想壁垒,指向未来光明前路。相对于高中生的高考目标单一性而言,中职生的选择其实更多,这就需要给学生的未来描绘一个蓝图。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个体蓝图的绘制必须要有教师的帮助,不可太高,也不能太低,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二是扫清前路上的障碍。中职生的年龄大多数是15岁~18周岁,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好奇心大、学习理解能力强、易塑性好,进步快,退步也快。因此,指引光明的前路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扫清前进路上的障碍。

(3)给学生以自信。一是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职能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用先进的道德文化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不仅仅是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内心境界。而学生会、社团的积极分子更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之一就是他们更加自信和具备优良品质。所以,教师应该着力培养某一同学某一方面的能力,从而树立他的自信。二是辨证看待学生,多方面评价学生,切忌看到学生一方面的缺点就全盘否定该同学,这是不可取的。教师只有放大学生的优点,才能用其优点来改造缺点。

三、结束语

常言道:“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教育有法中的“法”指的是什么呢?应该指教育的灵魂,即给学生以希望和自信。教无定法中的“法”又指的是什么呢?那是指具体的教学手段、技巧和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感受到灵魂的无处不在,教师只有让希望和自信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希望和自信。

参考文献:

[1]闵清,黄晓初,张丽.中职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1(06).

[2]艾建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希望自信中职教育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雾霾背后的一点“希望”
韩四成国民寄“希望”于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