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新思考

2016-07-09 21:05朱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技能素养大学生

朱燕

[摘 要] 针对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从改革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入手,尝试提出改变课程内容、考核标准的方法,提升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

[关 键 词]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12-02

一、改革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社会、民族所需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学校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以及依法治国、治校、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成效,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安全素养体现了其身为“社会人”的责任与能力,也反映出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效果。从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安全素养还远远不达标,不能很好掌握身为“社会人”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仅仅依靠安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安全工作现状的需要,[2]因此,提升非安全类专业大学生的安全素养,培养具有较高安全素养的各个领域的人才[3]是社会、民族所需。

(二)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偏理论轻实践,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着重于传授、描述、警示,局限于教师讲授,缺乏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此外,课程仅限于知识的学习,对应急避险相关技能缺乏实际操作,学生没有机会实际演练课堂讲授内容,学生最终能否掌握相关技能自救、互救的实际教育效果无法判断。

只有通过基本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安全技能的系统练习,养成安全生产、生活的意识,保护自己,救助他人,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安全素养的进步。因此,想要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不仅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具备相关的应急避险技能,只有让学生会操作,会运用,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其他影响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因素

国内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主要以开展讲座、举办活动、考试的形式开展,很难对学生起到深刻、长期的影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足;有部分已经实施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但数量较少,大部分国内高校对于以必修课程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以为然,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力量良莠不齐,效果有限;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安定因素频繁侵扰,导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

二、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一)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等设置不同模块、专题

可尝试把课程教育内容按模块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模块,注重学生的兴趣、需求所在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安全需要。例如,实施内容可以分为生活安全、职业安全、心理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安全法律等。每个模块当中再重新设计专题,例如:生活安全中包括防盗、防骗、防火、防传染病等。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生活安全、心理安全,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独立生活的安全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第二学年学习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明确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第三学年可学习安全法律、职业安全,为踏入职场、社会做好准备,职业安全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定,以该专业就业后行业内的安全生产要求为标准设定学习目标。以此类推,学习内容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分为必修和选修,学生可自由组合以提高教育效果。

每个模块内容中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专题,专题应设计情境并有详细、可操作解决危机的步骤和专业知识,并着重考核。课程的学习程度可以划分两个级别:级别一:基本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级别二: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能力。可根据年级的递增增加学习难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二)从安全知识传授为主转向知识传授与技能操作结合为主

不同的模块内容实施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以相关安全知识的传授加上视频、讲座、比赛、考试、参观安全基地、现场模拟等各种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同时,各种安全知识的传授必须要与对应的应急避险技能相结合,强调技能实训,偏向“在做中学”,以游戏化的方式寓教于乐,注重操作细节,反复练习,避免简单、枯燥的理论填鸭,真正达到“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目的。

除此之外,更要明确安全理论知识与安全技能的考核比例分配,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考核力度,不单一以理论成绩作为标准,例如,在学生实习期建学生个体安全意识与技能表现档案等。总体而言,对于学生安全素养的考核既要满足身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考核技能掌握的熟悉程度,以会熟练运用相关工具等为指标,侧重于提高学生解决各类安全危机、事故的能力,真正让学生能够把安全意识内化于心,把安全技能外化于行。

(三)增设新内容,建设校外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危机、问题的类型也不断在变化,例如:大学生网络受骗案件比率急速升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逐步呈现[4],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毒品、暴恐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5]这些都是新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因此,课程内容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注重“全面性、综合性、灵活性”。

以往的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往往集中于校内,甚至是没有基地,个别情况下,带领部分学生前往科技馆、消防等部门参观,仅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尝试使用消防器材等,造成绝大部分学生无实际操作机会,一旦有危险发生,逃生困难。因此,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企业、政府部门,在消防、医疗、交通、监狱、戒毒所等建立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训并考核,注重还原真实场景,把基地作为安全教育实训课堂。

三、其他

当然,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仅仅改革课程是不够的,应该建立高校整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尤其要继续加强学生干部应急机制的完善,发挥学生队伍的作用,形成校园内人人都是校园安全卫士的氛围;可以继续开发安全主题专项培训,根据大学生常见安全事故,制定专题,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培训,时时更新;根据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效果,对学生毕业后身为“社会人”的安全素养进行跟踪调查,建立跟踪反馈档案,进而反馈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环境,不断完善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林蔚芳.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J].考试周刊,2015(50):169-170.

[2]张荣花,王丽.高职院校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必要性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3):43-44.

[3]彭萌.中美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董雯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S4):133-134.

[5]兰奎.基于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现状及改进措施[J].理论观察,2014(10):144-145.

猜你喜欢
技能素养大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拼技能,享丰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