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中传统文化实践教育思考

2016-07-09 21:05许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湖湘通识师范院校

许平

[摘 要] 传统文化扎根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中,对一个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举足轻重。师范院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教育基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存在重要意义。但目前的师范院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传统文化素养教育边缘化;课程设置不合理,传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化的指导;现有的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仍然主要的途径依然是课堂教学,通过其他的渠道教育信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要提高师范生的传统文化素质,师范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师范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和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关 键 词] 师范院校;传统文化;实践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26-02

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生存条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各国为了化解经济爆发时代带来的生存忧患,寻求各种文化强国之道。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文化教育。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通过文化与人的双向建构而表现为新的社会机制,进而反作用于人,促进文化的更新。各国文化良莠不齐,不一定能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各种矛盾的加剧、问题的不断涌现,国家逐渐把解决问题的目光投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范教育中的传统文化传承程度是未来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程度的风向标。因此,在师范院校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就是传统文化理论走向实践的教育。

一、师范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需求

(一)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用性需求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越高,人类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恶劣,因此相关的道德精神和社会管理更容易走向反面。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孔子思想,特别是仁爱之说,能够在现代社会伦理问题的解决中起到重要作用。孔子的思想,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精神信仰和社会实践的管理中使用。瑞典著名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也极力推崇孔子思想,他认为如果人类要继续生存,保持世界的平稳发展,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孔子的道德智慧能够起到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问题上提供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解决办法,并且日益受到国际化的重视,但中国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暂时还不能满足世界性的需求。

(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普及性需求

面对世界性的需求,1987年我国成立了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并在多国成立孔子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论进行了普及性教育。但实际上它们除了担负汉语教育之外,还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枢纽。多年来,孔子学院数量剧增,到目前为止,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孔子学院,数量多达近三百所。

(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性需求

“十八大”前,我国对外来文化的研究较为火热,与其相关的著作、文献也很多。相应的传统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党的“十八大”开始扭转这一局面,“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主体和范围逐步扩大,高校传统文化科研方面的成果更新日新月异。如柳治徵先生、吕思勉先生的《中国文化史》,钟明善老师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精义》等,刘志基著《汉字:中国文化的元素》等。现今,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把师范院校文化教育的实践性研究与弘扬民族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师范教育中传统文化实践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多重角度相互关照,重视传统文化课程设置

国家的重视直接作用于教育界,尤其是高等教育,以往的科学教育一统天下的教育模式已经有所改善。科学和文化两者协调并重、培养高科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的内容。面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师范院校,以良好传统文化修养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为目标,需修改现有课程体系,加大传统文化相关课程的比重。据此,师范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经典原著的研习课程。经典名著阅读的核心理念是永恒主义教育思想,永恒主义在极力推崇“永恒价值”的基调上,确立了“复古式”课程标准。他们认为,好的教育在于使人逐渐认识真理而变得富有人性。而真理就是对这种“经典”的概括和抽象,它是永恒的、不变的,“真理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在师范院校文化课程中,一般性的文学类课程较多,大多只是对概论、文化通史类进行线性概述,学生把握的是传统文化的一些概况、分支等,如《先秦文学》就只是对该时代的文化进行浮光掠影式的概括,没有对文化现象和文化成因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同样,原典的教学,如《论语》导读、《孟子》研读、《庄子》要义等也应该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增加,让师范生在原典教育中与思想、文化、艺术、哲学大师进行心灵沟通与思想对话,师范生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与提升可以走向全面和深厚。

2.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作为现代专用术语,其精神源于西方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Liberal Education,发展到19世纪“通识教育”走向成熟,教育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我们的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现已广泛成为欧美大学的必修科目。中国的通识教育起源更早,《论衡》中“读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扬雅言,审定文牍,以教授为师者,通人也”“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都是阐述了通识教育中读书种类和数量对受教育者形成的深远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课程中,也试图拓宽学生知识的宽度和加深学生知识的深度。隶属于高等教育中的师范教育通识课程的设立更加必要。学科教育交叉,既可以优化整合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又能培养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的基础教育师资。

3.在“两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两课”课程专指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当下师范院校重点开设的课程。“两课”是对师范生进行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对师范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加入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将师范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优良的传统美德健全学生人格,进一步扩充“两课”的思想教育功能。

除此之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相关院校可以将其分解、再分配至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平台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促使传统文化推陈出新

国家和学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创新。传统文化建设的指导理念和传统文化建设主体逐步走向多元化,由最初国家一元主体重视文化建设发展到鼓励学校及学生多元主体开展传统文化建设。具体表现在师范院校的可归纳为三方面:

1.由政府或者学校单一主体的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学校和社会团体为辅的多元主体组织模式。在师范院校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活动载体,以学生社团为活动辅助开展活动,在创设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师范生在校可以通过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传统文化主题讲座、经典著作读书漂流等,让师范生在这些活动中加强熏陶,增进知识,受到教益,无形潜在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2.在日常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和渲染,融入多种文化表现形式。切实加强环境建设,对师范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可以通过对校园内的自然景观、道路和建筑物命名和板报设计、张贴书法等方式加强文化宣传。另外,通过不同区域构建来完成软环境的建设,例如在“传统食品制作区域”可以通过老人们对一些传统小吃制作过程的演绎折射出过年时浓郁的乡风民俗:在“穿越时间区域”展示校园上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回顾校园经历的沧桑,憧憬校园和谐美好的未来,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来指导校园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出情感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既可以和谐校园,又能够完善师范生人格修养,促进文化心理的健康成长。

3.依托湖湘文化等地方优势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湖湘文化博大精深,纵观湖湘文化发展历程,它与湖南高校教育的发展相依相生。湖湘文化是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底蕴所在,也是高校传统文化建设一种独特的教育资源。反之,湖南高等院校教育又是湖湘文化传承的优质载体,进一步推进湖湘文化的发展。大到湖湘文化,小到每个具体地方都有反映当地历史的独有文化,这些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也是对师范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师范院校应该结合地域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加强师范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鼓励师范生对地域文化进行实践研究。

师范生是未来的基础教育师资,他们传统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基础教育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程度,决定着下一代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发展方向。努力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是师范生未来职业的需要,也是师范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直面当今社会发展的现状,面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范院校应切实采取一切措施,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为发扬先进文化、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郭齐勇.我开的两类“四书”课程:作为通识教育与作为专业训练的国学经典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2(9).

[2]张应强.文化视野中的高等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作功.湖湘文化与湖南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4]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5]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1版.李曼丽,译.北京:北京大学,2010:45.

猜你喜欢
湖湘通识师范院校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高校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我是湖湘儿女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构建研究
独立学院通识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